【现场】阿斯巴甜艺术项目"是什么让今天的生活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
发起人:artspy  回复数:1   浏览数:2714   最后更新:2014/04/19 13:58:37 by guest
[楼主] 理论车间 2014-04-17 19:09:42


来源:微博


影像是用来做什么的?

2014年4月16日 10:52

与德勒兹之间的图像与电影方面的异议

1-朗西埃认为,德勒兹和戈达尔这一对,都是要弄残希区柯克的电影,孤立其中的影像,将其戏剧作用改造成被动的瞬间。比如,德勒兹就认为,《迷魂记》中的前警长的恐高症,以及他像观众一样无奈地看到谋杀案在自己的眼前一次次发生,是用悬念来带动的影像-运动式的电影走到尽头的标志:物质-影像很快成为混沌。作为现代人的观众瘫痪了。电影活了,而观众消失了。而朗西埃则认为,《迷魂记》中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力,是因为主角位置被让给了观众;主角很衰,这下要靠观众了,人人都担起了沙发上的侦探的重任。这是作者死后的症状,电影成了要靠观众接着玩下去的游戏。

2-朗西埃认为,德勒兹想用影像-运动和影像-时间的划分,来使电影理论由自然哲学(《影像-运动》),走到精神哲学(《影像-时间》),使影像自治,成为物自体,只在理论上成立。

这反映出,两人对于影像的定义很不一样。对于德勒兹,影像是“在宇宙的广大中变移的繁殖之途(《影像-运动》,86)”。影像不是构成的,而是独立存在的。电影对于德勒兹而言是发明影像和串联影像的艺术。而对于朗西埃而言,电影不是作为影像独立存在的,而是我们的身体上的象形和刻纹,类似于我们的纹身。

3-朗西埃关于影像的招牌式观点是:没有哪种主题是不可在影像中被再现的。哪怕是杀人场景。影像本身是不会暴力的。暴力不暴力的,是与影像的制作者和观众有关。小报头版的身上有四个枪洞的比基尼美女的照片,它“本身”是暴力的吗?这个影像无所谓暴力不暴力,必须要凑上被拍的人和看的人,使它“成为”影像或图像,这之后,才能看它有没有暴力倾向。它不该被拍成这样,这样刊登出来吗?这得看我们看的人组成的共同体的伦理判断,而这种判断是受制于共同体内的伦理互动和道德判断的。围观一个影像,是在团结共同体。德勒兹的影像,是帮助观众去个个成为他们自己。这一区别很不小。

一个暴力的照片是对我们的共同感性的挑战和考验。你不可以说,啊,我们中间有妇女儿童,太容易到伤害,请不要用这样的影像。朗西埃认为,“拍”这样的刺眼的影像时,我们观众就被牵连和陷害进去的了!摄影师是要拿这张照片来与我们其余的共同体在成员对质。我们无法宣布与它无关,也逃不开的。这就像在“政治”中一样。德勒兹的影像理论中逃避了这一影像“政治”。

4-朗西埃认为,德勒兹的影像是要驱赶我们到人的世界之外,“使世界重归它的无秩”,“求自然于其混沌”,“将世界弄成一架大机器”;影像帮人逃出他的眼与大脑的统治。朗西埃则想要维护电影中的艺术的现代性,要使它像左拉的作品那样,将更多异质和无名的东西搅和到审美共同体的集体感性中,在影像中会汇成什么新状态,这是待定的。

朗西埃要将他的审美配方式(反对再现式)的艺术观用到电影理论中,德勒兹的影像理论成了那块阻碍的大石头。他认为,德勒兹要将关于电影影像的严格的本体论建立在对影像-运动和影像-时间的区分上,用基于影像-时间的现代电影,去区分基于影像-运动的经典电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反对德勒兹的影像-时间的说法,也就是,他反对他的影像-时间作为电影自治的基础,反对关于电影有独立本质这一说法。这是要将审美配方这一主张贯彻到电影理论中来:可以说,朗西埃所说的电影,是现实主义小说的2.0版,是要将一切拉平,拉进一,都来说,相互说,是碎化和失序之后的重新粘合;而德勒兹的电影理论更像是一种自然哲学,为了防止人脑和眼睛将意志强加给一切,而逃避辩证蒙太奇(不敢主动将各种异质的东西往同一个图像里放),为了防止眼睛这一黑影的覆盖,而希望用手能接触的蒙太奇,来达到影像的自治。这造成了朗西埃和德勒兹对于布列松的电影的完全不同的理解。德勒兹在《影像-时间》中认为,布列松是在用触感拍瞎子电影,用手来调整可见世界的元素,手与眼互相捣乱(在评论培根的绘画时,他也取这一立场:到最后,手来毁灭眼所做的一切)。而朗西埃认为,布列松的电影画面里提供的,是如绘画表面那样的“自然的末屑”。电影艺术应该做的,是像日本的插花术那样,去协调它们,激活它们(《电影寓言》,160)。

那么,这种激活,是像罗塞里尼那样荡漾(开阔地),还是象奥尔森那样地深挖(场地)?是像巴赞那样将现象学结合到宗教体验,要电影“揭示存在和事物的被隐藏的意义,而不击碎其自然的一体性”,还是像德勒兹那样,构划电影图像的严格的本体论,将图像-运动(古典/希区柯克)和图像-时间(审美/布列松)的差异理论化?

5-这一德勒兹与朗西埃之间的关于电影是要干什么的意见分叉,只要我们来讨论电影和图像,在今天,也仍会在第一时间,摆到我们面前。

对于德勒兹,或对于任何一个斯宾诺莎-尼采主义者而言,历史是没有的,艺术史就更没有了。我们关于艺术史的怀想,对于德勒兹而言,其实属于自然史。一切历史都是自然史。图像属于自然史,只以其物质性照临我们。关于图像的自然史,属于本体论、宇宙论。在评论德勒兹的两卷电影理论时,朗西埃指出,德勒兹的电影理论或史,其实不能算理论或历史,照德勒兹自己来看,应该是他想要照自然史的范畴,来给电影符号分类。图像对于他而言,是物自体(《电影寓言》,147)。

在上卷第86页,德勒兹自己这样定义图像:它是一条道路,(万物的)变移沿着它在宇宙的广大中蓬勃前进(le chemin sur lequel passent toussens les modifications qui se propagent dans l’immensite se l’univers)。图像是中间物(intervalle),中间存在。我们人的图像工作,或图像劳动的目标,不是去得到这些图像,而是通过它们,去扑向、到达另外的地方。

德勒兹认为,图像不是构成的,而是自在式地存在的,不是对于精神的再现。它是运动中的物-光(matiere-lumiere)。我们人的凝神和大脑,就像两片可怕的黑影,一块黑屏,会扑灭图像的所有运动(同上)。所以,对于德勒兹而言,电影不是要用我们的凝视和大脑中的因果关系去串起图像,而是要将图像安排得不受我们的凝视和大脑的感觉秩序的影响。这实际上是一种彻底反电影的电影理论。正因此,他会如此看重布列松的要将人的眼睛与一片树叶的并列:将人眼和人脑贬低为自然物。5-德勒兹认为,影像是我们人摆脱自己的凝视和大脑的集权统治的唯一手段。我们人必须逃离大脑和眼睛给我们自己创造的这个世界-空间。跟着影像走,人才能摆脱来自大脑和眼睛的黑暗的覆盖。而朗西埃则认为,影像使人围观,因而也使他们有可能团结进一个新的共同体内。


6-德勒兹认为,电影不是艺术,而是我们对于世界的召唤。电影大于我们用“世界”之名来说出的东西。电影的任务是:如何发明图像,并且如何更丰富地串联起它们(《图像-运动》,118页)。电影是我们扑向那个无人脑和无人眼的世界之前的过渡状态。我们先扑向它,再扑向那个更大的东西。我们是要离开电影,到某个更大的地方去的。而朗西埃则认为,电影使我们站到一起,去共同见证,这种见证使我们以新的方式重新生活到一起。


[沙发:1楼] guest 2014-04-17 21:37:30
电影就是让人解闷的,看的过程中有快感就行了,看完后什么都想不起来,也很好啊。搬两个理论家谈的电影出来,想干啥,想指导观众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