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纳画廊“图像景观”,新加坡
发起人:宁静海  回复数:0   浏览数:2758   最后更新:2014/02/28 09:37:57 by 宁静海
[楼主] wangxiaoer97 2014-02-28 09:37:57

作者:史伟  来源:Hi艺术

2014年新年期间,业内几家指标性画廊相继推出了老艺术家的展览项目。这种不谋而合,是出于画廊个体某种特殊的考虑,是临时的巧合,还是筹划已久,这是否有可能成为一级市场新的发展方向?挖掘有潜力的新人、年轻艺术家是近些年国内画廊的普遍共识,也是艺术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向前看”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How old are you!”时髦的翻译为“怎么老是你!”,这句话是你看到N多展览后下意识发出的感叹吗?画廊此时将视线锁定于老艺术家群体,逆势而动,“翻箱底”是一时兴起还是早有规划?背后究竟是怎样的经营策略?是否暗示着将在艺术界掀起一轮挖掘老艺术家的风潮?
策展人出身的付晓东掌舵的空间站,在年初推出了“画史氏曰”,展出的是一位七旬国画艺术家的水墨、写生作品,画面透出艺术家在平凡生活中的自然、惬意与轻松。空间站是否将要推出老艺术家的展览项目,付晓东给予了明确回答:不会。“王秉复是50年代央美老国画系毕业的艺术家,当时赶上国画大改造,尽管受迫害,他始终提倡传统、学古人,反对苏式教学,不跟随潮流或口号。我们看中的是这种独立人格、强悍的自我精神、对艺术的态度。更多意义上是提供老艺术家的个案,以反思整个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希望通过展览对当下话语进行回应和讨论。今后是否继续推出看情况,有好的作品,我们不会看艺术家的年龄、出身等等。”
王秉复老先生在展览开幕现场
王秉复老先生在展览开幕现场
小尺幅的水墨作品《龙文鞭影系列》 (34x46cm )
小尺幅的水墨作品《龙文鞭影系列》 (34x46cm )
尺幅更小的纸上马克笔写生作品《邯郸写生-79》(13x19cm)
尺幅更小的纸上马克笔写生作品《邯郸写生-79》(13x19cm)
空间站的初衷并非如此,此事纯属巧合了,付晓东也强调做这一展览并没有考虑市场因素,销售情况就顺其自然吧。而台资背景的连锁画廊索卡以及中外合资画廊博而励对此问题的态度相当明确:是在推动老艺术家。但两位画廊主,纯粹的生意人,在“推动老艺术家”这件事情上,除了关注点不同,策略不同,对“老”艺术家的界定也各有偏好。
拨通索卡萧富元电话的时候,他刚落地台北在艺术家洪凌家中拜访。北京索卡在年后开幕了第一代留俄艺术家孙云台老先生的个展,展出作品统一定价十万一张。用萧富元的原话来讲,“这些作品索卡在买入时价格低,现在希望以较低的价格吸引藏家”,他笑称当做索卡的新春福利吧。
北京索卡在今年推出的老艺术家的项目的首个展览
北京索卡在今年推出的老艺术家的项目的首个展览
展厅中的29件油画风景,均创作于1989-1999年间
展厅中的29件油画风景,均创作于1989-1999年间
索卡选择推出老艺术家作品的原因有两个。艺术市场大环境方面,推新人、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太多,力度甚至有些过了。年轻艺术家刚刚介入市场时,艺术面貌不稳定、变数也大,因此价格不要太高,过多的曝光于市场、炒作价格,只会“英年早逝。”第二,现在大多数画廊都在做年轻的艺术家,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从索卡自身条件分析,索卡20余年来积累的老一辈艺术家、尤其是第一批留学法国、苏联艺术家的作品资源,高手过招,PK的是核心竞争力,“拼库存”是高手之间的游戏。另外,横向来看,同时代的画廊主要以年轻艺术家为对象,除了大势所趋,关键一点是推广年轻艺术家成本相对较低,“一张赵无极可以买多少张某某年轻、新锐艺术家”,这说法虽略显粗俗,或者还沾有浓厚的铜臭味、没有艺术该有的高大上,但却很现实。别人可能做不了,索卡在这方面却占有优势。他透露今年索卡将侧重做老艺术家的展览,具体而言,对象就是早年留学法国、苏联的老艺术家,这一代人将西方美术带到中国,才有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艺术史上扮演承前启后的角色,索卡做这个项目是希望人们清晰地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中国的艺术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这批作品有500余件,他表示将不定期展出。下一个展览同样是美术史的介绍,作品来自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刘国松、洪凌、朱铭、徐累等15位艺术家。
《老松新绿》,1997,布面油画,73x53.5cm 

这件作品的名字,我猜测应该是索卡对老艺术家的项目充满期待的写照吧
《老松新绿》,1997,布面油画,73x53.5cm
这件作品的名字,我猜测应该是索卡对老艺术家的项目充满期待的写照吧
《紫院斜照》,1996,布面油画,65x50cm
《紫院斜照》,1996,布面油画,65x50cm
去拜访博而励画廊,刚巧遇到布展和画廊工作人员长时间的开会。为什么选择计划做老艺术家的展览?“老的就是新的”,Waling Boers亮出的回答真有趣。某个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重要的绘画流派,在他看来却不重要,他更在乎作品本身,在当时几乎不具备艺术市场的环境下创作的作品,被放置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中会出现怎样有意思的内容,这是他感兴趣的,也是做这个项目的出发点。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这一项目中的“老艺术家”,并非很年迈,也有别于该画廊推介的年轻、活跃的当代艺术家,比如杨心广、廖国核。其概念有特别的界定,专指中国艺术史某一时期——星星画会、无名画会和同时期独立的艺术家。 第二,这并非一个系列展览,但会以个展和群展的面貌呈现。年初举办的个展中艺术家黄锐,便属于那段艺术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即将于3月1日开幕的群展“85前的非官方艺术”及4月中旬张培力个展都是这个展览项目的重要内容。第三,这些老艺术家作品开出的依然是市场价。
展厅中黄锐的作品《荒原系列》
展厅中黄锐的作品《荒原系列》
黄锐在开幕现场的表演
黄锐在开幕现场的表演
从这个老外谈及中国老一辈艺术家时目光中散发的光芒里,我捕捉到的是这么一条信息,也是我最真切的感受:一个老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我更愿意相信他是被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吸引,而不是冷战思维抑或带有意识形态的美丽包装,他代表的还是更广大的海外群体对中国的一种判断和再认识。
黄锐、博而励画廊负责人Waling Boers(右一)及展览开幕到场的友人
黄锐、博而励画廊负责人Waling Boers(右一)及展览开幕到场的友人
当然了,精明的生意人从来都不会将所有的鸡蛋装在同一只篮子里,年轻艺术家和老一辈艺术家都要做,双管齐下。萧富元在冷眼剖析年轻艺术家表现“过火”之后,也不忘记补充一句“我们当然还会继续做年轻艺术家的推广。” Waling Boers送别我的时候,更希望下次的采访是关于博而励画廊的年轻艺术家项目。毕竟对他们来说,一个是主流,一个是USP(广告学术语:unique selling point独特的销售卖点)。

或许,老一辈艺术家、被市场逐渐遗忘的具备美术史价值同时处于价值洼地的老艺术家们,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受人尊敬的独立人格和艺术态度,都是需要被挖掘的。篡改那年春晚小品鸭蛋的一句台词“长江后浪推前浪,请不要把爹拍在沙滩上”。太热,太燥,太单调,需要换换空气,多元才能和谐,市场和审美的需求毕竟不单一。我个人认为,作为一级市场主体的画廊,挖掘、推介有潜力的艺术家,是它的永久使命,不妨暂时放缓追逐经济回报的脚步,偶尔“有理想”地翻出“老东西”,沙滩下难免就有被掩藏的珍珠。
(图/空间站、北京索卡、博而励画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