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兴华:《事件、作品与装置》
发起人:理论车间  回复数:0   浏览数:2262   最后更新:2013/09/05 12:49:41 by 理论车间
[楼主] 展览预告 2013-09-05 12:49:41

来源:外滩美术馆


时间:2013.09.07  16:00(周六Sat.)

地点:圆明园路133号女青年会大楼2F

特邀嘉宾:皮力、康学儒、刘秀仪、陈玺安


亚洲艺术变革:语言与社会实践
Hugo Boss 亚洲艺术大奖:2013年教育项目


跨亚洲策展人对谈:

两岸三地的当代艺术与社会介入


主持:皮力

对谈:康学儒、刘秀仪、陈玺安

语言:中文(普通话)


本次讨论拟邀请来自北京、香港和台北的三位批评家策划人分析在近期两岸三地华人区域当代艺术中,同时作为社会运动和艺术语言形式的“社会介入”的渊源流变,各自面对的问题以及由此发展的特点。三位批评家策划人将各自有15分钟作为活动开始,介绍各自区域的作为社会介入的当代艺术的案例和发展,然后展开提问和讨论,最后为观众提问环节。


关于主持:

皮力

艺术史博士,现为香港西九龙文化区M+美术馆的高级策划人,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他是中国重要的艺术策展人之一,担任过宝马艺术汽车项目评委、泰特收藏(Tate Collection)亚太当代艺术顾问,艺术家信托亚太区策划人,Phaidon 2006' CREAM 4出版项目策划人,2006年韩国汉城媒体艺术双年展策划人,2006和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主任,瑞士银行艺术收藏的亚洲顾问。


关于讲者:

康学儒 《艺术时代》主编


刘秀仪 香港策展人,曾于北京担任策展及艺术评论工作,专注于华语地区不同文化范畴的跨界对话,针对该区各具潜力的文化生产模式,进行种种实验,并诱发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环绕艺术和文化结构的对话。除了中国当代艺术,刘秀仪亦热衷于对电影和文化叙事的批评,也曾涉足文学写作。她的学术研究题目主要立足于中国当代艺术,然后往外建构学术话语,其研究题目包括:“作为文化和政治修辞的珠三角”;“香港电影的黑社会形象、香港神话怪物卢亭与subaltern(Gayatri Spivak的“底层人“概念)概念的关系;炒鸡蛋作为香港电影语言中重复出现的欲望客体;”江湖(作为超越国界的、虚构的抽象的地理)和帝国、语言、地域之间的纽带“;阿甘本(Girogio Agamben)“牲人”(Homo Sacer)概念和巴丢(Alain Badiou)的“事件”与图像的同一性的关系;物体/客体为基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与艺术中“物性”(objecthood)的交汇和比较等。刘最近潜心撰写其硕士论文,题目为“幽灵学(hautology,来自德里达的概念)”和媒体艺术“浮现”的悖论的关系。


陈玺安 曾策划于台北关渡美术馆的《Prattle》(2010)、于札幌ICC的《材料剳记》(2013)。并共同策划于乒乓艺术工作站的《录像杂技队》(2010)、《汇报展》(2012)及于台北当代艺术馆《活弹药》(2011)。展览之余,持续发展一系列文集《不存在的展览》,以虚构为方法,探测艺评写作的边缘。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