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间”的再认识
发起人:wuchengdian1  回复数:0   浏览数:1476   最后更新:2013/06/14 12:53:06 by wuchengdian1
[楼主] wuchengdian1 2013-06-14 12:53:06

浅谈空间与形式

许晟

本次频率现场艺术将重点放在了空间上,具体来说,就是不以主题来限定作品,而是让作品与展览现场的空间自由地发生关系。唯一的主题在于,作品如何让自己置身空间之中。这其实回到了一些最基础的问题,但对这些问题的梳理恰恰是今天的新媒体艺术最需要的。

作品与展览空间的关系,首先是一个布展范畴的问题。在特定空间里为作品选择位置,以及相应的摆放方式,由此引导观众在空间中的观感,并暗示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展览意图,都是一个好展览必须注意的因素。这是基于参展作品已经确定的情况的,在这种情况下,布展的主导无疑是策展人。而对于这次展览来说,策展人不再选择艺术家的作品,而是让他们根据现场的空间情况来创作;那么实际上,每位艺术家都有了直接让作品面对整个展览空间的自由。而另一方面,伴随这一自由而来的,就是艺术家的作品不能在参展空间确定之前完成,而必须根据参展空间来创作了。由于策展人不再介入空间的协调,作品之间是有可能在空间中互相干扰的。这种干扰也是展览无法预知并令人好奇的一部分。

其次,作品对空间的介入,其实一直伴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装置,影像,行为等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对展览空间有着严格的要求。新媒体艺术本身就讲究空间的介入,它的基因里就带着作品与空间的关系,这也是新媒体艺术与架上艺术的最基本区别之一。每一件新媒体作品都必须以某种方式统摄,或者逃离,或者创造一个空间。如果脱离了这一关系,作品将欠缺基本的完成度。一个好的新媒体艺术家,在创作一件作品的时候,都需要事先设想符合这件作品的展示空间。从严格的意义来说,不仅是空间,从采光到线路安装的各种细节,都是作品的一部分,就像画布上的每一笔一样。因此,一个新媒体艺术家的基本修养,不仅体现在方案的设计,更大的部分在于实施的细致程度。当然,这一问题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畴了。

在今天讨论空间的重要性在于,重新让新媒体艺术回到对形式的关注上。在新媒体艺术的萌芽期,媒介本身就能代表艺术家的立场,而观念也常常取代形式的表达。在今天,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和作品的累积,一切媒介——包括尚未产生的媒介——都不可能再是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切媒介都只会是手段,而不再是立场本身,已经没有意义了。也就是说,新媒体艺术之于架上艺术的先天优越性已经消失了,一切又回到了艺术最核心的部分。在那里,作品的形式必须是一切观念的结果和高级概括,而不再是观念的表达渠道。

典再次提出空间的问题,不仅回到了新媒体的基本要素,还借助这一要素,提示了对形式的讨论。空间是最综合的形式,处理作品与空间,需要艺术家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归纳能力,和基于这种归纳的形式创造力,以及对作品效果的直觉把握。这些能力全是抽象的,但抽象的感知与表达是一个艺术家最需要具备的。在中国的学院教育中,形式常常被归纳为语言这个概念;如果这一概念能够成立的话,就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语言就是艺术的全部。

这一概念的澄清意味着观看方式的转变。对这次展览来说,也许最有趣的部分,就在于艺术家如何理解和感知展览的场地,用何种方式对其进行抽象或者提纯,又用何种作品形式来表露自己的动机。这是一次难得的,有关空间感知的命题,它就像一次集体冥想,或者一次形式练习,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敏锐,发现一个普通空间中所蕴藏的无尽可能性,直到把一个实在的空间变成一个精神的世界。如果用这种方式观看这次展览,我们才能够发现每件作品的闪光点与问题所在。

就像笔者一位友人曾说的,时间是历史的规劝和我们的怀旧,而空间是我们的自由和野心。要想在新媒体艺术中获得那曾经被许诺过的自由,就应该学会驾驭空间。空间就在那里,但它依然是抽象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