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飞:很安全的作品我们绝对不做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1   浏览数:1788   最后更新:2013/05/22 10:29:05 by guest
[楼主] 点蚊香 2013-05-21 11:04:59

来源:豆瓣网


中国当代艺术界其实有根时尚的线。如果死活要牵起来这根线的话应该是从1992年左右开始。那个时候 ,张颂仁正在全世界巡回《后八九:来自中国的新艺术》。艺术家也没有什么钱,看张晓刚的日记,那个时候一张作品也就是一两千美金而已,而且张颂仁还经常拖着不给,所以在张晓刚日记里面就出现了催画款以安装程控电话的一幕。那个时候,一部程控电话的安装费4000多元,500美金呢。说时尚,那个时候出国回来的必备就是两样东西,一件二手市场的皮夹克再加上一本画册,而且画册是两种,早先是“姐夫困死”[Jeff Koons],后来就是用舌头头添电熨斗做封面“感性”sensation 画册。93年的“姐夫困死”还在和色情明星小奶油拍色情电影,走的是“亚文化”的情色路线,我估计先出国的艺术家是一半当学术一半当色情来看了。当然姐夫困死在90年代中催生出来艳俗艺术后,就不再时尚了,可惜中国艺术家从来没有研究过“姐夫困死”背后的东西。艳俗艺术出来后,后感性的画册就时髦了,有的艺术家一次从国外带两本回来送人。大家都注意到感性催生出来“后感性潮流”但是却忘记了,感性画册最先催生出来的是苍鑫用舌头舔篇上下五千年,然后顾振清把他展遍泱泱中华大地的作品。

     话不说远,还是说说时尚的事情吧。中国当代美术界最早的时尚就是二手衣服,去英国的人买二手皮夹克,去德国或者欧洲大陆的人买二手军装,特别是带有德国国旗的那一种。那个时候,艺术家没有多少钱,二手皮衣是不错的选择。有了这两件衣服,基本就是在海外展览过的人了。其实这些风格今天看起来是非常怀旧的。我曾经记得大刘炜经常喝高了,经常从口袋里面掏出100美元,说“再加一箱燕京啤酒,把什锦火锅热一下",然后他脱下皮衣,露出孔永谦画的文化衫。那是4月的北京,什锦火锅都是冻海鲜做的,售价25元。在当年5月,摄影家陈家岗那个时候还是做上河城的地产开发。上河美术馆开幕,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穿着二手磨得旧旧的皮夹克。各位,那可是五月的成都呀!这是90年代的中国艺术界。要想了解那个时代的视觉效果,您可以去到一个量贩的卡拉OK,点一首黑豹的歌:八月的骄阳,长发,红旗,印花布的短裤,军帽,北京吉普和军靴。

     然后就是到了90年代末了。皮夹克的时尚作用已经不再起作用了。中间盛行过圣马丁的鞋,原因也大概是因为是军靴款好陪皮夹克和二手军装。对中国当代美术界的时尚转向起到决定作用的在那个时候有三个人,一个是冯梦波,一个是曾梵志,然后就是王广义。前两者是雅皮路线,冯更偏重那些小设计师的品牌而电脑玩具,他是最先戴swatch手表的。而曾梵志则是在开始画面具系列,所以买了很多进口过期时尚杂志在研究。当时各种时尚杂志还没有进入中国,唯一能看的是“世界时装之苑”。曾对服装和皮鞋的喜欢也开始传染到其他人。很多艺术家在香港张颂仁画廊里面做了展览,然后就在香港购物。于是什么Clarks 或者Bella 的皮鞋开始穿到艺术家脚上。当时还没有欧元,在意大利双年展期间很多人因为数里拉后面的零数错了,在裤子按尺寸剪了之后才发现价格是十倍。那时国内还没有这些牌子,据说叶永青曾经在英国打电话回重庆问太太的鞋子尺寸。艺术界也开始穿高级西裤了。最有意思的故事,是艺术家谢谢老栗的知遇之恩,死活要带老栗到新开的燕沙买观奇洋服的裤子,然后量好腿长尺寸后,一条裤子的裤腿被剪走了1/3,让艺术家心疼不已。后来大家想估计老栗有不少这些三分之一的裤腿,可以用来做“袖套”。王广义对时尚是最不屑的,你看他早年大批判的品牌就知道了,但是他看见好的就买。他是最早穿三宅一生的人,但是穿了很久才知道这个熨不平的衬衣是三宅一生的品牌。

     然后大家就开始买车了。最早买车其实在视觉风格上是和二手皮夹克配套的。一般就是帆布敞篷北京吉普。当时最早买这个车的是新生代刘晓东和王浩。车身颇高,而这王浩身高不是很显著,开幕的时候看到这车过来了,一般以为是无人驾驶开来的吉普。后来市场好了一些。有些喜欢旷野的,就换了2020的切诺基,然后一路吉普玩下去,比如方力钧。另外一路则是从此转向捷达,到奥迪再到跑车。美术界把跑车玩到极致的是卢昊,但是最早有跑车却是赵半狄,一辆走私进来的罗密欧敞篷跑车。估计这车运输进来在海上没有密封好,数月的海风侵蚀了密封条,国内当时又没法换。下雨的时候,就看见敞篷和车窗的周围铺满了毛巾。

   那是2005年以前,也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艺术家的故事和笑话。虽然今天回首那个时代,很多艺术史问题还需梳理,但是相比他们在那个时代旺盛的创造力,这些都可以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无伤大雅的逸闻。2005年以前基本都是量变,从一个品牌换到另一个品牌;到后来就是质变了。中国当代艺术界”变成了“中国当代时尚艺术界”

      最早把时尚的概念带给美术界的是那些奢侈品牌的公关们或总代理们。他们开始收藏艺术品或者是邀请艺术家做活动,于是各种品牌开始普及。也许是因为希克也是当时瑞士大使的原因,最早委托艺术家合作的是SWATCH手表。其实,当代艺术和时尚的结合是一个必然。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创造的新钱,基本来自于新行业比如时尚、广告、咨询、IT等等。老的印象派什么的,早被石油大亨这些老钱买完了,所以新钱附庸风雅只能走向当代艺术。波普艺术虽然诞生于伯明翰学派对于流行文化的批判,但是其世界范围内的成功与此不无关系。然后经过“姐夫困死”诞生了一套和时尚眉来眼去的路线,一直到YBA开始,艺术家不在是假装时尚,而是真的成了时尚和八卦报纸的封面人物。所以要探讨2005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界是如何变成“当代时尚艺术界”的,不可忽视这个背景。因为2005年以后,时尚的推手和风投们都是在90年代末,通过英国时尚普及当代艺术的。虽然他们曾经以为雕塑家马克奎因就是那个自杀的服装设计鬼才马克奎因。2005年以后,时尚精英们就开始在中国寻找YCA了。短短不到十年时间,时尚已经完全完全改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出场方式。这或许是当年看进口过期日本版GQ的曾梵志想像不到的,而要知道听说刘江在创办时尚COSMO的时候曾规定杂志的封面不能有中国人。估计提到这些,艺术芭莎肯定捂嘴一笑。

那些出场方式改变了呢?

- 媒体和排行榜
艺术界是没有排行榜传统的,最早应该是音乐界的东西吧。后来,被一些杂志采用。艺术界最早的排行榜就是三流英国杂志ART REVIEWS办的。然后这个模式被艺术财经采用了,变成了权力榜。2000年以后,市场高涨,而国内媒体生存状况日渐恶劣,于是新的刊物往往都不自觉要有个市场财经帽子。回忆一下我们知道的名字吧,艺术财经,收藏与拍卖,艺术银行、当代艺术投资等等。这些刊物没有能力也没有环境做学术,通常是转换些画廊买单的画册前言当批评,然后如股票分析师一样谈艺术品价格。在这个背景下,排行榜是所有刊物年末时候,“居家旅游探亲访友之必备”。有的谈价格,有的谈影响力,但都不谈这些排行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最后,其实还是广告。当然,有时候也是海关查税的指南。本来当代艺术就是反权利,反权威的东西。结果一帮艺术媒体学习时尚,还非要给自己制造出来一个三流九等的权威机制。财经类艺术媒体是一种,然后就是八卦艺术媒体学习小报风格。彻底改变了艺术家离群索居的形象。当然这里面相比HI艺术,最文艺的是artspy,每天传递着跟我们没毛关系的纽约的八卦。代表时尚和艺术结合的最新动态就是芭莎艺术。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艺术界的首创。虽然芭莎只介绍成功艺术家,或貌似成功的艺术家。当代艺术立志边缘,而芭莎总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主流。所以总的说来是个矛盾。回到排行榜,其实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的"艺术论坛",每年邀请不同的人写自己心目中的十佳,通过无数个人话语构建出艺术生态,看似排名,其实寓意深刻。而中国媒体的排名一般都是要造出个山大王出来。

-时尚媒体和照片  
早年艺术家的照片都是在工作室,在铁路上,在废墟上。想想萧全的那些照片,王广义穿着牛仔棉袄,张培力吃着雪糕,汗衫上还有洞。没有灯光,没有化装,照样好。现在,有了时尚以后,基本上照片都是在工作室的都不多,大部分是影篷了。有化装师、造型师,或者穿着赞助的品牌服装。有了“跨界”这个词以后,艺术家就开始和服装“麻豆”, 皮鞋、摩托车、围巾、手表一起拍照。艺术家大部分长得不职业,张张照片看来都是好色贪婪之徒,各种品牌显得冰清玉洁。这个模式是当年“时尚cosmo”开始。有了艺术芭莎以后,艺术家的地位提高了。终于可以上封面了。芭莎的强项是拍艺术家。两年以来,芭莎艺术发誓要封面上,把中外老少艺术家的面部皮肤一定要修得跟他们穿的西服的肌理一样粗糙,以显示出艺术家的沧桑感。年老的艺术家功成名就,上这种杂志我理解,年轻艺术家花一天时间骚首弄肢拍个大片,三十好几,抱个绒娃娃或者骷髅,把自己搞成县城版朋克和死亡金属我就不懂了。

-开幕式和红地毯
首先是开幕式上的花,每人嘉宾的花,总让我想起宠物比赛获奖的猫狗的奖牌。我估计红地毯是表演界的事。然后被搬到了时尚界。自从艺术家参加了时尚活动走了红地毯后,红地毯就开始进入了艺术界。从北京到长沙,再有去年的乌鲁木齐。活生生给自己造成一个万众注目的权贵效果。其实没有粉丝,没有摄影师,没有八卦记者,红地毯就是块地毯。艺术界的人总忘了,艺术家和艺人的区别或者优势,就在于你没有这些东西。最酷的开幕是最近的艺术长沙,有选秀节目人陪着,真到娱乐的时候,艺术家又脸红了。我就不明白,牵个别人的女人走在红布上有意思吗?最近开幕式晚宴开始有服装要求,开始有节目,比如一帮俄罗斯人表演力量和柔术,或者模仿春晚,让玻璃球在自己身上滚,然后请龚琳娜过来嚎五分钟。我见的最酷是UCCA五周年,居然把海底捞的抻面搬上舞台。我不懂的就是,即使不让你们批判了,被市场侵蚀了,当代艺术的还是可以有自己的”品位”,但是现在品位究竟到那里去了呢?

仔细想想吧,我们的出场方式已经变得多么的粗鄙不堪,貌似高雅时尚,其实是被时尚工业打扮了一下抹了些粉帮他们推销产品。上帝的事归上帝,恺撒的事归恺撒。真的艺术家不是时尚,也不可能成为当下的时尚。即使你真的要时尚,你也应该走在时尚的前面。不是要追随时尚,而是要挑战它,与它“作对”。所以真的艺术家不是搞时尚的人,而是要“搞”“搞时尚的人”。

其实那些对着啤酒瓶吹的开幕式很让人怀念。

[沙发:1楼] guest 2013-05-21 11:57:56

 山大王们看到了会派小喽啰来打口水仗吗?

[板凳:2楼] guest 2013-05-21 12:08:59
野史正读,嬉笑怒骂,精彩精彩
[地板:3楼] guest 2013-05-21 12:09:07
好玩儿
[4楼] guest 2013-05-21 12:09:35
精彩精彩
[5楼] guest 2013-05-22 10:33:39
2013-05-20 13:06:35 本当无人 (urbanect)

看到最后一句,鼻子一酸。郑国谷大概是极少数有这种“搞”的意思的艺术家。

[6楼] guest 2013-05-22 10:47:05
搞不动了
[7楼] guest 2013-05-24 12:33:40
黄含康:又掐又笑,自有幽默在


小月无界:写得好,圈子里的老驴了[哈哈]好多年前2000头上,有次碰到罗永进,他主动像我介绍他的皮衣,意大利买的,二手,朋克摩托装磨旧的,1000人民币。我当时还羡慕了一番,这皮衣当时在国内少说也是万元以上了吧。真是居家艺术之必备装备啊

[8楼] guest 2013-05-26 18:51:40
屌丝心态+文青理想=一杯生普洱
[9楼] guest 2013-05-26 21:08:05
当年的傻比啊,今装大比啦.
[10楼] guest 2013-05-26 23:46:48
中国当代艺术就是 土老帽艺术。
[11楼] guest 2013-06-15 21:03:53
中国当代艺术就是 土老帽艺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