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空间黄淋:“乞讨话语”
发起人:牙刷坏了  回复数:2   浏览数:2260   最后更新:2013/05/22 17:23:19 by guest
[楼主] liuliart 2013-05-15 21:58:50

记得有这么一次,我在吴冠中先生的油画展上第一次感受到这种震撼——犹如一场世界级的音乐盛会给你的感受,这种感觉是多么崇高和壮美。由于这种感受在平日里一般是那种古典与宗教结合的音乐才能有所给予的,我几乎不敢相信绘画也能给我这种感受,于是我从那时候便开始相信绘画的音乐性有超过音乐本身的可能。

于是乎,我开始思考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的区别,最后我插入了电影的概念,自认为合理的解释了以上现象:

具象绘画=画面形式+具象内容

电影=华美的音乐+具象内容(剧情及其它)

又:具象绘画用其华丽的画面形式和绘画性赞美其具象内容所给人以具象内容崇高(或其它)的感受

=电影用华美的音乐赞美其所讲述的具体的故事情节或其它具体内容(相对于音乐而言的)以给人故事崇高(或其它)的感受

所以 具象绘画=电影

去掉等号两边的“具象内容”

即是:画面形式=纯音乐

于是,这个理论看似很完整地解释了抽象绘画的音乐性,给了形式主义一种信心。

后来,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从泥客雅堂买回一个木质调色盘,这个调色盘的纹理有点特殊,好像是手工劣质了点,有些地方没打磨干净,买回来正准备用,可是我犹豫了,把它放到大凳子上,我坐在小凳子上,我看着它,发愣。我盯着它看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被震撼到了,我去,我竟然在它身上也找到了这种崇高和壮美,而且这种美感对于我来讲一点也不比吴冠中先生的那些油画给我的感觉差到哪儿去,于是我开始相信任何东西都具有音乐性。

然后我想到了杜尚的小便器,想到了安迪沃霍尔的可乐瓶,我开始怀疑他们对于这些日常用品的感觉,跟我那时候对于调色盘的感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些东西在人的主观印象里都变成了某种神秘的抽象符号,因而产生了音乐性。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之前的那些对于客观事物的行为(无论是我在看画也好,看电影也罢,还是在看调色盘),都已不再是简单的审美行为,它们的自性被我消解掉了,我对它们进行了再创作。

于是我最后写出了这样一段话:内在生命死死附着于对象的固有属性,始终不得往外扩散,便是传统意义上的审美;内在生命不受对象的固有属性约束而胡乱游荡,往外无限制扩散,这便是创作。

那么艺术是什么呢?我最后下总结:艺术仅是内在生命的丰盈在对象上的投射罢了。而这种对象则是尘世间各种法相。


相关帖子
·乞讨话语
[沙发:1楼] guest 2013-05-16 00:38:08
看成个小人记了,有点意思,顶下!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