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兹沃纳的伦敦美学实验室开始运转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342   最后更新:2013/01/21 11:07:25 by babyqueen
[楼主] 宁静海 2013-01-21 11:07:25

来源:艺讯中国  作者 Allison Meier



死亡舞者, Hermis Monastery, Ladakh, 喜马拉雅山脉



印加骷髅,16世纪/© The Richard Harris Collection


“易令我知/我乃蜉蝣/梦幻泡影/流连童筵,”美国诗人Laureate Billy Collins在《死诫(Memento Mori)》一诗中如是说道,标题得自一句拉丁文名言“谨记你将会死去。”如今,伦敦的Welcome Collection正举办展览“死亡:一幅自画像(Death: A Self-Portrait)”,将持续至2月24日,像这些箴言一样,警示我们,那无法逃避的死亡与肉身的朽坏。

死亡文化无处不在,各种传统中皆有丰富的矿藏。然而,一家美术馆如此迫近地聚焦于这样恐怖、令人不安的主题实属罕见。Welcome Collection由Wellcome Trust成立于2007年作为“病态猎奇者们的大本营”,拥抱那些被忽视之物。来自芝加哥前古董版画商Richard Harris个人收藏的300件古怪的器物和当代艺术作品中充满骷髅,有如墓园。有的为木雕或金属铸造,如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用她自己的头翻模的作品,也有雕刻和绘画,如乌特勒支(Adriaen van Utrecht)17世纪的《有花和骷髅的静物(Vanitas: Still life with a bouquet and skull)》,年轻英国艺术家Jodie Carey 的3000根骨头组成的枝形吊灯令空间充满不祥之感,一张1900年的照片则呈现一群医学学士解剖尸体的场景,背后的黑板上写着:“何时我们再相逢?”

展览旨在引领观众面对死亡,通过艺术这种即是否定,又是接受,既是哀痛,又是病态欲望的媒介。戈雅18世纪的蚀刻画描绘战争的残酷,丢勒15世纪的木刻画表现勇猛的《启示录》骑士。与此相反,在比哈姆(Hans Sebald Beham)1543年的雕刻中,一个骷髅在亚当身边的智慧树上,注视着撩人情欲的夏娃。20世纪的明信片中,一对夫妇吻别,面容变得有如骷髅。我们永远处在“死亡之舞”中,这种个人的、亦是共同的命运见于“死亡:一幅自画像”中。

[沙发:1楼] 宁静海 2013-01-21 11:04:48

《他人眼中(In the Eyes of Others)》局部, 2009



骷髅木偶



Marcos Raya《无题(家庭肖像:群像)[Untitled (family portrait: group)]》, 2005



尸陀林主,死亡之屋,18世纪



西藏木雕面具,19世纪



西藏法器,18/19世纪



变态明信片,1900



Mondongo Collective骷髅系列8/12号



Mondongo Collective骷髅系列8/12号



死亡舞者, Hermis Monastery, Ladakh, 喜马拉雅山脉



Dana Salvo《日,夜与死亡(The Day, the Night and the Dead)》系列



Marcos Raya《无题(家庭肖像:黄裙女子)[Untitled (family portrait: woman in yellow dress)]》



Dana Salvo《日,夜与死亡(The Day, the Night and the Dead)》系列



印加骷髅,16世纪



日本象牙摆件



June Leaf《绿桌上的先生(Gentleman on Green Table)》, 1999-2000



Marcos Raya《无题(家庭肖像:婚礼)[Untitled (family portrait: wedding)]》



《他人眼中》,2009

[板凳:2楼] guest 2013-01-21 14:59:20
一不小心就成了猎奇展
[地板:3楼] guest 2013-02-12 11:46:51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