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UMI ADACHI Solo Show @ HAJI GAllery , HONG KONG
发起人:ayumiadachi  回复数:0   浏览数:2294   最后更新:2012/11/11 14:17:11 by ayumiadachi
[楼主] artspy 2012-11-11 14:17:11

谢南星《第二顿鞭子》

展览日期:2012-11-10 至 2013-1-13
开幕酒会:2012年11月10日下午4:00
主办单位:麦勒画廊·北京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04号
艺  术  家:谢南星

新闻稿:

麦勒画廊高兴地向您宣布我们将于2012年11月10日在北京部举办艺术家谢南星(1970年生于中国重庆,生活和工作在中国北京和成都)的近期绘画作品展《第二顿鞭子》。

展览将展出谢南星近期创作的两个系列的绘画作品。两个系列的主题都在探究他在每一部作品中所发现的灰烬或尘埃来自巨大的集体视觉记忆库中的共鸣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作品中的影像。

《杯垫 2011

白屁股2011

委拉斯盖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2011

教皇英诺森十世——委拉斯盖兹2012

无题No.5 2012

即兴第500号(遗忘)  2011

无题 No.2  2011

无题 No.3 2012

无题 No.6 2012

无题 No.4  2012


[沙发:1楼] guest 2012-11-11 12:01:49
作品题目应该标一下•
[板凳:2楼] guest 2012-11-12 22:06:48
谢老有进步,有宽度。
[地板:3楼] guest 2012-11-13 13:00:28

谢南星:再抽一鞭子,他们知道你是很严肃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立东

 

立冬之后的第一场冬雨,到下午四点依旧缠绵的飘着,看不出一丝止息的迹象。草场地麦勒画廊一展厅门口,艺术家谢南星正与参观其展览的朋友聊这天,他的新个展《第二顿鞭子》今天下午四点在这里开幕。同是麦勒画廊,艺术家少番的个展《以[審老]的方式——少番的画》也以同样的时间开幕。这是麦勒画廊2012年举办的最后两个展览,展览明年1月13日结束。

走进谢南星的展厅,你会发现他最近最两年创作了“画布印刷”作品根本没有了清晰图像,画面变得更加的抽象,琐碎,也更为粗糙,在那些星星斑斑的痕迹中,需要你持续的观察许久才会辨清七个小矮人正在玩耍的身影,以及正在挤奶的女工,站立的鸭子。

“《第二顿鞭子》展览的作品并没有明明白白地提到某个人们熟悉的故事。相反,我们不得不去努力观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图景——仔细地看上至少好几分钟。在这些新油画作品爆炸式点画法中,画布上的那些断裂的马赛克仿佛在缓慢而痛苦地跳动,知道最终,造型开始浮现出来。”丁达文在展览前沿中写道。

“你抽第一鞭子,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再抽一鞭子,他们知道你是很严肃。”谈到本次展览的名字,谢南星如此说道。2008年,谢南星在麦勒画廊举办了《第一顿鞭子》的个展。2009年,他开始对《第一顿鞭子》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完善并展开了一些列的探索:到底需要多少视觉信息才能复述一个熟悉的故事?油画能绕开艺术史的惯例,借用那些最简化的视觉交流形式吗?

“我不是在故意变,而是必须要变”。了解谢南星的观众会发现从其早期的“家庭”系列到今天展出《第二顿鞭子》,他的作品风格总在不停的变,““虽然我的作品有很多变化,但是你可以看出我的步骤是不断地在演变和延续的。我的画都是在制造假象,现在的画还是第一批假象的深入。”“虽然谢南星作品风格一直在变化,但是这不是凭空而来的,其实早在他《第一顿鞭子》展览的作品中就露出的他向今天展览所展现的作品转变的迹象。”麦勒画廊艺术总监箫岭女士说道。

丁达文继续在文中写到:“在创造每一个新的系列之前,谢南星都会留出时间深入反省:从绘画的历史到渴望新作品达到的心理冲击,再到他在曾经的艺术实践中所获取的知识。在自我反省、调查和初步探究之后,谢南星才开始动手,让灵感成为现实,并对作品日复一日地加以精进。”

[4楼] guest 2012-11-18 21:12:20
人都死哪去了
[5楼] guest 2012-11-20 23:02:09
人都死哪里啦?
[6楼] guest 2012-11-21 23:42:26
你们真不地道啊................................................来这套.
[7楼] guest 2012-11-27 13:27:13

来源:cafa.com.cn

 

谢南星专访:画一幅“好画”不是我的目的

 

采访时间: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下午两点半 
采访地点:麦勒画廊谢南星 “第二顿鞭子” 展览现场 
采访艺术家:谢南星(以下简称“谢”) 
采访记者:段子迎(以下简称“记”)

 

记:我在现场看了您的近作,以及您个人画册中以前的作品,从第一印象上,有一种从具象走向抽象的感觉,特别是Canvas Prints系列。 
谢:其实我关注的问题一直没变,你只是看表面形式上好像是抽象,其实我这个展览的作品不是抽象画,抽象画有自己的体系,就是要为抽象而抽象。而我这个画你其实完全能看出和具象的联系,所以它不可能抽象,这样如果作为抽象画来说是不合格的。因为我还有我的目的,我从来就没有想要做抽象画,只是这两个东西会发生一些表面联系。

 

记:但确实可以发现,您的画面越来越走向模糊,看得出来,您是在探索“灰烬”这个主题,这个主题有加深。 
谢:对,你已经说得很清楚。

 

记:就这两系列来说,您说过它们有着相似的主题,但它们表现的东西完全不同。就表现家居设计这一系列的作品来说,例如《即兴第500号(遗忘)》,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因为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也将家居设计运用到作品之中。 
谢:他是多画面切入,要的是一种干预,并产生不同的意义,可能是这么个意思。他既然是波普艺术家,喜欢用很多图像混在一起,让人产生一种妄想。但我这个就是绘画,并且跟题目非常有关,单看虽然可以,但题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从题目看,是切入了一些艺术史中的图像,比如《即兴第500号(遗忘)》暗指了康定斯基的《即兴创作》。 
谢:因为大家认为室内设计效果图是实用美术,没啥意义,其实画效果图的人都学过美术,他们肯定都知道美术史的大致状况,不会完全没谱。这个时候我就觉得,一个室内设计者,他也是与咱们画家用的同样一个美术史,只是你看不出来他的效果图有美术史的痕迹,所以就把它定义为没有价值的,只是临时性的东西。但其实我是想强调,他和我们共用一个美术史,然后我们看他的东西,随便举例来说,可能与米开朗基罗、伦勃朗、印象派有关系。但我说的是一种观念上的联系,并不具体,你可以说这张画与某某有关系,也可以说与另一个某某有关。就好像两个人虽然很远,但如果本来就有关系的话,再远这个联系也在里面。室内效果图就相当于严肃美术史的一粒灰一样,显得很不重要,但这粒灰却反映着美术史上面的一些特征。

 

记:您是想说图像系统的共用吗? 
谢:对,可以这么说。不能小看它。

 

记:但我想您画这样的画应该不仅仅为了说明室内设计被忽略这一事实,因为图像系统的共用不一定要出现在室内设计中,随便画一个其他的场景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室内设计的表现? 
谢:对,因为画室内设计的人与画家的情况很接近,都是给一个空房间,你也得去安排,风格、大小、色彩等布置,包括心理上的作用,这与我们面对一张白纸绘画是一样的。听起来效果图和绘画是不一样的,其实它们是平行的,很多目的都一样,比如都考虑心理问题,例如暖色系是想突出主人的什么特征,想给家里制造什么温暖感,厨房用什么灯,客厅用什么灯,卧室用什么风格,其实这是考虑心理问题,不管色彩搭配得成不成功,与绘画是一样的。它们俩很接近,就像分隔两个房间,中间有一堵墙,这边是做设计的,这边是画画的。这两者外人看起来是很像的。

 

记:您这么说好像在为室内设计师声援一样,让大家来关注一下室内设计。 
谢:不是为他们声援,是为了强调他们手上留了很多证据,不能把室内效果图不当画来欣赏,虽然可能价值不大,但一定有价值。

 

记:您那幅以教皇英诺森十世为题的作品是暗指的委拉斯贵支的名作吗? 
谢:其实是我随便找的一个室内效果图然后取的名字。基本上是我拿了别人的效果图拿来画了一遍,街上买的室内设计书拿过来用,只添加一点点东西。我主要想说明这个关系,这个关系就引导到现在这个点上,但是具体化了,我们看到具体的“灰”,形象变成了“灰”,色彩也变成了“灰”,严肃艺术史的“灰烬”。

 

记:您还是会在这些图像里添加一些东西,比如烟头、散落的珍珠项链,感觉室内设计中有了人的存在。 
谢:当然,你可以从另一方面这样想。

 

记:这个展览叫“第二顿鞭子”,与之前的展览“第一顿鞭子”有什么关系? 
谢:“第一顿鞭子”画的时候其实与“灰烬”有点关系,那个画本身有情节,但最后我不是为了展现情节,情节是为了“第一顿鞭子”服务的。然后,我想既然第一次展览好像还没搞清楚画的是什么呢,干脆我这次展览叫“第二顿鞭子”,抽一抽看看能不能搞懂,搞不懂那以后就不再有第三顿鞭子了,抽两次不行的话,就算了呗。当时展览要取名字,我真的不知道取什么,不能老是无题吧。我想再把观众“抽一抽”,醒一醒,观众肯定不是傻子,只是进不了状态,“抽一抽”就进状态了嘛。

 

记:您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这样的效果,大多数艺术家都认为能给观众一个思考的空间和起点就够了。 
谢:对,其实艺术家干的事情差不多,虽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玩法。我不太在意是否画了一幅“好画”,画一张“好画”不是我的目标,我也不是为了画画而画画,也不是我的目标,我是想表达一些自己在思路上的特殊性。

 

记:这是您近几年的想法,还是说慢慢有了这样的想法? 
谢:慢慢有了这样的想法的。

 

记:就跟1998年那些作品不一样? 
谢:对,98年我还是想画画的。后来我觉得画“好画”的作用,不如你给它提供一个有意思的思路。对我来说,没有好坏,即便你是一个鉴赏家,你有你那么坚持的一个审美标准吗?我觉得各种画面都有可取的地方,你不能说这个人就是差,那个人就是好。所以我更想处理活生生的“画”,我不管它是好还是坏。

 

记:那还会不会有一个标准呢?或者说就没标准了。 
谢:在我看来,当然还是有标准,好的东西给人的启示更多,你会看到精彩、灵感、闪耀的部分。只是我现在的这个状态我不是那么的在意。

 

记:是不是现在大多数的当代艺术走向这个趋势了?我是说比较前卫一点的。 
谢:以我看,我觉得肯定不是。现在标准肯定很多,但是我也不知道我这是什么标准,是个人标准吗,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是彻底意义上的个人标准吗?还是集体标准,我不确定。

[8楼] guest 2012-11-27 13:56:53
谢:对,98年我还是想画画的。后来我觉得画“好画”的作用,不如你给它提供一个有意思的思路。对我来说,没有好坏,即便你是一个鉴赏家,你有你那么坚持的一个审美标准吗?我觉得各种画面都有可取的地方,你不能说这个人就是差,那个人就是好。所以我更想处理活生生的“画”,我不管它是好还是坏。

这话说得好
[9楼] guest 2012-11-28 02:13:02
谢才是国内真正在思考绘画的。只是那些习惯用理论或感觉去套的评论人员进入比较困难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