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艺术家旗号的十大疯狂产品
发起人:无厘头  回复数:0   浏览数:3400   最后更新:2012/10/31 10:16:01 by 无厘头
[楼主] lecode2012 2012-10-31 10:16:01


陈晓云作品里有粗砺坚硬不能为身体消化的部分,不断刺激身体内部,像一种吞咽异物的抓挠,时时带来不安,翻呕,窒闷和痉挛,它模拟了面对社会感受到的刺激和压迫感,以及决绝的不接受,最终排泄出身体。


他的作品基于现实的图景,通过对日常行为节奏和心理情态既定逻辑的打破,跌宕突兀出一种超现实,透露着荒谬,癫狂的戏剧感,激发出想象的无厘头。艺术家的语言大多呈现夸张的形式,人物或矮小,或肥胖,或丰富的情态,线条是棘砺的,有明确的刺痛和释放感。


个体成长过程中社会性赋予的反射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压迫,而大多时候人们无从选择。在陈晓云的艺术中,身体成为反向的疏解通道,传递出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不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理通道,以及相应的内在景观,分泌的过程是自我保护的过程,如同河蚌分泌珍珠质包裹异物,而形成珍珠,这如同艺术家创作的过程。


艺术对陈晓云来说更确切地说,是件好玩的事情。创作带来的快感,是生活额外的需求,想象带来的刺激不可替代;青少年的生活简单而浓烈,它留下清晰的记忆,当下的生活物质和信息更为丰富,却是一种公共生活的填充,个人生活被淹没,只能通过公共性事件来填充。 创作让经验陌生化的过程,冒险带给过瘾的身体感受,印证鲜活的存在。


具有兴奋感的色彩,痛感与刺激交织成狂热状态,反而引发一种强烈的存在感,理性无法疏解的感受通过视觉得到淋漓地传达;癫狂永远是相对的话语认定,社会群体习惯于把不能确认和接受的部分界定为癫狂,这造就了一种更为可怕的,以所谓常态社会方式呈现的癫狂。
对于癫狂与荒谬的另类呈现,正是对于社会非理性同谋的批判。


对于秩序的毁灭冲动,像是狂欢。个体与社会又无法完全择开,以毒攻毒的过程,也是中毒的过程,个体难以逃离传递的相对毒性,这注定了反抗的悖论,是根本性的无力感,“这疯狂的世界里埋藏着我需要的拒绝和温度”。


对于社会的反思,最终落实到对于自我的反思。当社会与个体的紧张性关系缓解,并代替为别样的内在紧张,诸如情感,欲望的困境,触碰到了人性更为深沉的部分,在陈晓云最近的作品《为什么是生活》里,艺术家继续着思考。

http://www.lecode.co 象罔艺术计划是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个案研究和纪录片项目。 LeCODE Project is a case study and documentary program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