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艺术空间《观。价值》
发起人:re-C  回复数:12   浏览数:3411   最后更新:2012/09/21 16:38:57 by re-C
[楼主] 前台小姐 2012-07-05 13:19:09
中央圣马丁《策展人》短期课程 第一节


转:在伦敦的猪由美艺术国际博客


我参加了中央圣马丁艺术大学《策展人》短期课程,昨天是第一节。课程一共4周,每周两节,周一周三。下午6:30到9点上课,刚好下班后吃点东西过去。[英国就是这点好,即便我在咨询业工作,加班也是非常罕见的,想想当年我在宝马(中国)实习的时候,每天加班是一定的,貌似回国工作的同学很少有不加班的。哎~]

课程名称:Introduction to curating《策展导论》

我们的老师:Jeremy Akerman is an artist and freelance curator. He is a visiting tutor at Central Saint Martins and Middlesex University, was a selector for the Bloomberg New Contemporaries in 2005 and editor of 'The Alpine Fantasy of Victor B' and other stories (short stories by contemporary UK artists).

上课的形式就是seminar,彻头彻尾的seminar,不带lecture的seminar,我最喜欢的seminar。老师发给我们reading以及reference books的时候,瞬间找到了LSE的感觉~哎~

我的同学:15个人,全是女生,英国人为主,一个巴西人,一个希腊人,三个韩国人,还有我。大家年龄都不大,貌似和我差不多。很多都有艺术史背景,有的在画廊实习,有的给艺术家做助手,难怪当我说我是LSE毕业,现在做分析师的时候,大家‘哇’了一声~

第一节课主要是互相认识,讨论什么是策展人以及一个小的课堂体验。

互相认识就不说了。

‘什么是策展人’

some discussion points:

-Arrange art works? if yes, how about technical staffs? Who does what?

-Knows exactly what the artist want to say?

-Communicate to the public?

My argument & questions

Reading 又回来啦!

这篇reading讲的和 Paulo Freire的banking education概念非常接近~


What we agree that a curator is like a director, however, I challege whether a curator should be 'visible'or 'invisible'? According to my experience in Kusama's exhibition in Tate Mordern, I did feel a strong existence of the curator; while in other exhibitions. like Hnerry Moore's exhibition in Gagosian Gallery, I hardly feel it. It is human nature (if it exists) that we are born to reject anything compelledon us, netherless, I didn't see any goods if a curator simply move artist's work from his/her studio tothe exbihition hall.


I also agree that a curator must have access to social captital, and is good at negociating with all stakeholders. Exhibition has almost become the only way for an artist to emerge, therfore curators must have enough resources to manage this emerging, kinda like broker, or agent.


5 key relations:artists/ space/ budget/ marketing/ arranging the furniture   Does it really matter?


课堂体验

老师拿来一些‘艺术品’(有的实在太难看了~)让我们选择几件,想个theme。

我想到的是‘control’, the control by the regime, by scoial norms, by institution,etc. 还有让观众体验被控制的参与活动, 和德国电影《浪潮》(Die Welle)里面的训练类似。 当然了,‘控制’这个主题有点俗~但我们刚刚开始嘛,就只能想到这个了!我回家的路上又想了一个~就是那个贼丑贼丑的大牛那个,再找几个类似的,做个展就叫‘what the fuck is ART?' 哈哈哈~

 

 

 

 

我们的一些Reading:

AN Magazine

Art Monthly

Frieze Magazine

Berger J. (1972) Ways of Seeing

Doherty O. B. Inside the White Cube

Doherty O. B.Studio and Cube

Staniszewski, M. A.The Power of Display  

等等~




[沙发:1楼] artbaba流动空间 2012-07-09 14:26:13

中央圣马丁《策展人》短期课程第二节


第二节课的内容也比较杂,形式基本和上Lecture差不多,Jeremy从头到尾都在哇啦哇啦地说(好在他说下节课是大家说~

Jeremy说一个展览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Budget, Art/Artist, Space(资金,艺术作品/艺术家,空间)。当然,在这之上一定有关于展览的思路和想法。我的一个同学提出了疑问,她认为Public(观众)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也在想一个展览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还能否称其为展览?比如我能否在我的卧室完成一次展览?我展出我自己的画,我策展,写各种宣传文案,但没有观众。观众的看与不看到底有多重要?如果从中文‘展览’来看,既要展,又要览~


Jeremy用他自己做的胶片投影出Gustave CourbetThePainter's Studio; A Real Allegory1855)。接下来,我们围绕这幅画进行了很多讨论~首先,我们在不同媒介上分别看了这幅画,胶片投影,电脑屏幕,书籍,杂志,画的质感,颜色,尺寸等差别之大超出我的想象。Jeremy的观点是选择艺术家的作品时一定要亲眼看见才行~关于这幅画本身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画中的各色人物。比如画中左右两边人物的阶级,不同阶级人物的与画家作品的关系,看到到画的阶级不看画,看不到画的阶级也没想看画,等等。Jeremy提到了画中的两个组合,一个是骷髅和裸体男像,另一个是小孩,男人(画家自己),和女人(裸体缪斯)。这种组合在西方绘画中有符号性质,几乎每次出现都代表同样的含义。前者代表Cruisification,耶稣,宗教;后者代表家庭。他还说如果画中出现窗帘,那么几乎都有hiding and revailing的含义。他说的这些和Stuart Hall的编码解码(encodingdecoding)概念类似。这些东西作为艺术史知识,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观者和作者的关系变成了编码解码的关系,实在太无趣了。

Jeremy最爱的‘洞穴理论’

Jeremy最爱 ‘洞穴理论’了,我实在觉得这是个正确的废话。这个理论讲的就是:有一群被关在洞穴里的囚犯,每天只看到洞穴的世界;一天,一个囚犯被放到外面,看到了花花世界。当他回去告诉洞穴里的人物外面的世界的时候,却遭到了大家的厌恶,最终被打死的事情~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认识事物是从‘看’开始的,但一旦‘看’的行为发生了,‘看’就变成了‘知’。那么认识事物就不再以‘看’为起点了,而是以‘知’。我们所知的不仅仅决定我们怎么看,更决定我们看到什么,想看到什么,能看到什么。那个囚犯的新知冲撞了旧知。John Berger就提过类似的观点,知先于看,知制约看。

 


策展人的power

Jeremy说大英博物馆里,某位策展人把一个埃及雕塑头像和一个埃及雕塑手臂放在了一起。很多观众都以为它们属于一件作品,但事实上,在展品说明中写明了两件作品分别的来源。由此,Jeremy提出了策展人的‘权力’问题。我完全认可这种权力的存在。知识本身就是权力,是知识拥有者对无知者的霸权,但这种霸权本身不一定带有目的性,攻击性。策展人显然在观众之前知道了更多关于作品和艺术家的信息,由他决定如何传递给观众,这个过程极具只能是单向信息传递,是自上而下的,只能自上而下。观众的身份本身决定了其被动的地位。通常情况下,观众在一件作品前的平均停留时间2-5秒,而且多数人不会阅读展品下面的说明。但也没必要把观众想得太消极,权力不均是生活的常态。如果用Giddens(吉登斯)的观点,权力分为宏观和微观,宏观不行,还有微观呢~呵呵

 

Salone-styledisplay(沙龙式陈列)vs.博物馆式陈列

两种陈列方式,沙龙式多见于私人收藏,女王啊,国王啊,他们的墙上都挂得密密麻麻的,此外,英国皇家夏季展也用了这个风格(其原因和前者不同,夏季展的展品用于销售);博物馆式的陈列一件是一件,简单,一目了然。这样的区别原因很多比如受众不同,展品数量不同,展览目的不同等。我喜欢沙龙式,看起来开心~

 

布展是Brain vs. Muscle division?

Jeremy最后还展示了一次布展中的照片。他说稍微大型一点的展览,布展的过程尽显了脑力和体力的分离。哎~悲从中来呀~


Jeremy给汇丰基金策的小展~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