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圣马丁《策展人》短期课程 第一节
发起人:前台小姐  回复数:1   浏览数:2753   最后更新:2012/07/09 14:26:13 by artbaba流动空间
[楼主] 无厘头 2012-07-05 11:55:42

来源:《艺术世界》杂志

 

@艺术世界杂志新浪机构认证: 《艺术世界》“空想”栏目开通豆瓣小组!这里汇集了艺术家的乍现灵光、奇思妙想、异类方案……请按头脑抽屉的座号入座吧!

 

朱琺:“想象海”计划

 

朱琺 | 文

 

为人类每一条精彩的想象加上一个编码,登记在册,构筑一个自此延展向无穷未来的“想象力”数据库,是我蓄谋已久的一个想象,一个有关想象的构想。


想象,人皆谓是天马行空之事,照说该不拘不束、无羁无绊,为何需要这么一个档案库呢?若不曾落下纸端、统一编排,想象只是一缕雪泥鸿爪乃至无迹可寻的念头罢了。每当时过境迁,不复回忆;或当是老之将至,思路僵化,精力衰竭之时,上天入地寻寻觅觅,翻找灵感,那时候若是有当年的一个个妙想宛在眼前,或是他人的奇思可据查索,显然将会复活那麻木多年的神经。这就是关于“想象海”数据库计划的起源。
 

“想象海”数据库是一个规模宏大、覆盖全球、涵盖各语种的开放式网站。在那里,每一个落笔添加的想象,都被赋予一个复杂的身份代码,像国际统一书号(ISBN)把每一种正式出版的书籍都区分开来一样。不过,这比 13 位的 ISBN 还要精细得多,除了标志国别、时日以及个人的信息之外,还有对应想象力可以归属的学科或知识分类,这同样可以借鉴图书分类法譬如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例如: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105820

3.1 是国别代码第一段,3 代表第三世界,1 是第三世界第一强国中国或者第三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即汉语。415 依杜威图书分类法对应语法学,926535-8 是一个出生于 1926 年 05 月 35 日的想象提供者(纯属虚构,与玛丽莲·梦露同年同月生)的第一阶段用户代码(其中省略了标示千年纪的首位数1或2和标示月份的首位数 0 或 1,后者即 11 或 12 月只标 1 或 2。末位数 8 作为验证码,取年份 926 的末二位 2 和 6 与月份 05 的前一位数字 0 之和的个位数。因此,若是 2008 年 10 月 30 日出生者,则标为 008030-9;若是 1981 年 11 月26 日出生者,则标为 981126-0;若是 1977 年 07 月 24日出生者,则标为977724-1),979-323-846-264乃是第二阶段用户代码,表示他是第 979,323,846,264 位注册用户——这个数据库必然实名注册,但允许一个自然人注册且必须注册三次,一次为真名,一次为假名,一次为他虚构的人物。一万亿也就是 1012 的用户用量额度可以用上数百个世纪而不必因为满员而修改。3383-2795-0288-4197-1693-9937 是这个巨大无匹的想象力数据库中所登录的想象流水号。10 的 24 次方,即一亿亿亿,也可以用上数百个世纪而不必因为满员而修改。5105820 为国别代码第二段及验证码,规则待定……总共是 55 位数字,即 1 到 10 依次递加之和,并取譬在这国际统一想象编码的基础上,无数种落实为图示、文字或者公式、纹样、线路的想象将会分门别类,构成一个存放人类想象的空间、一汪想象力的海洋。在面向个体,包括想象的提供者、阅读者以及利用者的时候,想象海会宛若晨曦或是夕照中的水面,让人只能见到波光潋滟的一条光带,以及只能弱水三千,舀一瓢饮——想象海在结构上可以参照维基百科,用户参与编写页面与修订历史版本,但有准入机制与利用原则:
 

想象的提供者方有阅览其他人的想象并参与修订的权利;


提供者亦可不公开或者仅在一定范围譬如友朋的圈子里公开自己的想象,以征求意见;


公布的想象预设作者有心无力,但不意味着作者放弃了其专属权,作者可以有三次时间节点将他所公布的一个想象改为仅自己可见,并终生拥有将其授权给某作者使用的权利;


提交一个想象可以获准一次检索与一次阅读并修订其他想象的权利,参与修订一次可以获准两次检索和两次修订,抄写一次可以获准三次检索与修订。三次检索可以兑换一次阅读。三次阅读可以兑换一次利用即将某个他人的想象付诸实施的权利,但须与还健在的原作者沟通并取得同意方可。已经实施了的想象将移出想象海,而陈设在想象海的岸边——另一个附属的数据库中。或者,想象之海其实是其海岸与大陆的附庸,想象处在其中更确切地说是临时的寄放于此,就像大海中的水分子总该在未来某个时候变成甘霖,停留在初生的某张叶子上凝结出一滴完美的露珠。


修订也很重要,有的想象只可能是想象,众人修订的合力将会使之完美如海底安静而绚丽的珊瑚……


同时还需要一批人在后台进行人工操作,运用天然智力进行无休止的判断处理,他们将是一批专门为人类的想象服务的祭司。由于权职的缘故,他们可能不被允许注册成为想象海的用户,换言之,他们将没有想象力,至少是没有一丁点儿可以在人类历史上有所遗存的想象力。他们将以极为枯燥与繁重的劳动,来面对几乎不可规约与限定的想象力。他们会在这种悖反中终老么?成为祭司是其与生俱来必然的命运,还是被偶然的湍流与漩涡裹胁到了不可回头的想象海?就此,这想象之海会有其各种不同色泽的水面,还有洋流、暗潮、海沟、礁石、泡沫、深海生物及其传说。

[沙发:1楼] 无厘头 2012-07-05 11:40:25

“华佗圈”计划 

文/韩松 

十三亿中国人一直饱受看病难的困扰,在需要从社会制度上来解决的同时,也可以从科学技术上来解决,比如发明一种简便、高效而万能的治疗仪。这就是需要“华佗圈”出现的时候了。 

它是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首。根据中国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华佗圈是一种在综合传统中医、经络术、生物场、纳米技术和量子论的“混沌科技”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疾病治疗仪。它的治病效率之高,使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治疗术黯然失色。 

注意:华佗圈绝对不是心理暗示!简单来讲,当一个人处于完全健康的状态,华佗圈便记录下该状态下的所有信息。当这个人病了,他便进入华佗圈进行整体治疗。华佗圈不需要对病人做出复杂的诊断,而只是采用信息解析法,把病人当前的状态与以前的最好状态进行对比,找出不对称的地方和缺失的数据,通过提供一个非线性的信息包,调整病人体内的离子分布使身体重新达到平衡,从而在极短的时间里治愈疾病。它可以置放在室内,也可以携带在汽车里。 

华佗圈实际上是一个密封的椭圆形能量发射舱,具有彩虹般的感觉,色彩艳丽,又有金属的质感,仿佛外星人的乘具。在中国各地,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本身成了生命的代名词。 

华佗圈将会成为中国继瓷器、茶叶、长城、大熊猫等之外,又一个著名的文化标志。华佗也将成为继老子、孔子、孙子、墨子等之外,又一个享誉世界的名字。 

华佗圈发明后,人类的医疗实践便发生了革命。上世纪遗留下来的各种疑难病症都迎刃而解。治病就像洗澡换衣一样方便。医院(各种尖锐矛盾的汇集点)很快变得没有必要,医生这个职业消失了。中国成了一个没有病人的国家。华佗圈最终改变的是中国人的生存观、人生观和宇宙观。 

当然了,华佗圈也将被出口到世界各地,并被许多外国公司仿制。中国的知识产权会遭到严重侵犯。 

[板凳:2楼] 无厘头 2012-07-05 11:41:12

 “屏风城市”计划 

文/殷罗毕 

背景:在陆家嘴的土地上,一座叫做上海中心的全新超高层正在筹建,这种动辄投资几十亿的超高层或巨型建筑在上海和北京比比皆是,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和象征。 

但是超高层和巨型建筑,除了作为资本在城市的投资升值,作为国家的权力和文化标志之外,有多少城市的市民会进入其中并享受这些建筑带来的快乐呢?城市因为其建筑造价的高昂,已经完全被资本和权力占领,普通市民在城市空间中被不断地挤压,挤压到越来越边远的几十个平米中去。 

计划:发明一座人民的城市,将城市这种人类聚居的场所交还到人民自己的手上。让城市成为人民所有,人民所管的城市。发明这样的一种城市,在这座城市中,每一个市民都能建造、使用并不断变化自己的房子、并和其他市民一起建造和形成自己的街道、广场和社区。 

方法:取消所有现行的建筑模式,因为这些在起点上就以牢固、长久和大消耗为框架的建筑形式已经远离了个人建房的可能,而成为巨型资本的游戏。 

因此,我们需要终止西方式的,以石头、混泥土、钢筋来建筑高楼和坚固建筑的惯性思维,转向东方人对空间营造的轨道,使用木材、纸板、塑料板、玻璃片来拼合和隔断出各种不同空间。 

在最激进的东方空间上,需要一个睡觉,用纸箱套住自己就是建造了自己的房子。而所有这些临时空间都是如屏风般可以不断的平移,转向,拆卸,没移动其中的一个立面,都会形成一个新的空间,人民群众无数的拼合、移动、转向聚集在一起,便无意识地形成这些临时空间中的街道、广场和社区。 

影响:人民可以在这个不断自我更新和变幻的城市经商、工作,进行文化交流,他们在固定城市中所得到的都能在这个纸板、塑料片拼合成的城市中得到,而且,他们拥有这座城市本身,而没有几十年的房贷负债。 

在低层面上,固定城市而带来的巨大投资、管理成本、交通问题都将在一个无成本、可随意改建和移动的城市中得到解决。 

而在高层面,城市将成为一个无数个人进行创造的无成本空间,市民将居住在自己的创造物中,城市生活将迎来不可预计的变化和无数偶发性联动所形成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奇特新空间。 

[地板:3楼] 无厘头 2012-07-05 11:42:25

 “地铁图书馆”计划 

xumi 

当尼欧被困在一个介于虚幻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类似于地铁空间的地带,而唯一能回到现实世界的列车又由敌对的“火车人”所控制时,我并没有像以往面对同类剧情时那样停留在主人公如何摆脱困境这个问题上,而是被脑海中闪过的一个念头所缠住:地下世界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富有活力,比地铁的世界更为丰满,更具烟火味,是不是因为火车人的角色呢?于是,接着就产生了让地下空间变成生活世界的设想。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大城市中,地铁已经成为人们出门的首选交通工具,但也仅仅是交通工具而已。每天一大批一大批的灰色人群走入地铁口,或从地铁口冒出来,像幽灵一般,奔赴目的地。在地铁上,人们通过看报纸、打游戏、瞌睡、胡思乱想等方式将无聊的地铁时光打发掉。地铁已变成了人们司空见惯的一根麻木神经。 

为了激活单调而乏味的地下空间,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注入到地下空间之中,同时也基于人们对阅读的渴望和需求,首先将在上海建造一个地铁图书馆,名为1号图书馆。该图书馆以地铁的车厢为外壳,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改造和组合。首先将地铁车厢的座位拆掉,摆进书桌,书架,除了悬在头顶的白炽灯之外,每张桌子上皆设有台灯。每个车厢进行分类,比如文学艺术车厢、建筑车厢、工程车厢、医学车厢、物理车厢,等等。同时在车厢的空间设计上加大力度,营造出一个另类书房的氛围。由图书馆的学术委员小组为每个车厢购入相关领域的尖端书籍。 

1号地铁图书馆,将是世界第一所在地下运行的图书馆。与作为交通工具的地铁不一样,它只有一个班次,将环绕着整座城市行走,出入口也少很多。比如它的出入口主要会设在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图书馆、福州路、外滩、新天地、东方明珠等文化场所、景观场所的周边。将借鉴“偶然艺术”或者“自动绘画”的艺术手法,除了少数几个固定的出入口之外,其他的将随机停靠。这样将避免图书馆停靠的频率过高,影响读者在图书馆中的阅读效果。同时,地铁图书馆秉持一个原则,即进入图书馆至少得待上一个小时,因此,刷卡进站后一个小时之后才能出站。 

1号地铁图书馆将为这座城市的人们开启另一条地下生活的路线,地铁不再只是承载着灰色人群前往目的地的工具,而成为了一个目的——即阅读的空间。它将为这座城市添色不少,并会为其他城市提供一个榜样。当然,这只是激活地下空间的第一步,之后还将出现更多的方案和构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