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拓图”——申亮个展【展览现场】
发起人: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2311   最后更新:2012/03/10 21:07:01 by artspy
[楼主] lecodeproject 2012-03-10 21:07:01


季大纯对于绘画的兴趣趋向本能,甚至是生活的必需。他对绘画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并广泛地向大师学习,体味细微的笔触所带来的感官体验,并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中,服务于自我的表达需求。

季大纯的艺术是隐秘的,感官的,自我的。他坦言,绘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竭尽全力,探寻实践的画画,所带来的快感也仅是一瞬,但这一瞬,在生活中无法满足;绘画也许是根纤细的稻草,轻微却至关重要,它抚慰存在,并在枯索难言的生活中释放一种窒闷。

季大纯生于江南的文人世家,那里的文人气息濡染了他;影响他最深的爷爷,时常给童年的季大纯讲些古怪的故事,无疑激发了幼小心灵里无限的想象。在季大纯的绘画中,我们仍能感受到记忆的影子,彷佛童年不曾散去,却又融合进成人的世界;也彷佛是一个莫名的负累,一直背到现在,而绘画不啻为一种拯救,虽不治本,却可善标。

季大纯作品中的线索,诸如情感是细微的,观者试图从不同作品间找到可能的共性,却发现可以陈述的部分难以感寻,除了形式语言本身的一致性在形式审美的过程中可以被捕捉到意外,还有安静的气息,善意的幽默,人物或静物从记忆里流出,着染着记忆处理,释放的痕迹。观众被要求只是从形式出发去体味,这杯似白开水的画隐约跳动着情感深处的乐符和心理的积淀。

他的画面人物细细品来,呈现出一种复杂性,却更为真实。日常中,人们习惯于以一种惯有的模式呈现,也可以说是退化。他的作品也有隐秘的心理趣味,从视觉的角度揭示了那个复杂的融合过程:生理,心理,个人与社会的融合,这是一个被选择的过程,也是扭曲的过程。人们习惯于在被束缚或剪阉的过程后,在无意识中摩挲肿胀成瘤的快痒感。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独特性,了解自我,包括自我的需求, 是自然而奢侈的需求。季大纯喜欢很多艺术家,比如路易斯.布尔乔亚,她是一个本能的艺术家,倾其一生,与童年的苦痛记忆作斗争,并激发出惊人的创作能量。而中国的文化,是委婉的文化,这体现在双关的语境。可能东方的艺术家难于向布尔乔亚那样直接地表达,但毫无疑问,个体存在这种要求。

通感是艺术传递的方式,而形式游戏是传递的过程,是经验的载体。季大纯的绘画依托个性的经验,充满天马行空的自由和个人化的想象,他的作品,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与其说是社会心理,更多是个人心理的探究。他的作品中没有政治性,相关的一些视觉素材更像是调侃。

人生百味,冷暖自知,绘画了可慰藉,这也是画家的幸运吧。

分享到:
www.lecode.co www.weibo.com/lecode象罔艺术计划是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访谈项目。 LeCODE is an interivew and case study projec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ists.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