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小子》获金马奖提名
发起人:爽歪歪  回复数:0   浏览数:2107   最后更新:2011/10/09 12:46:16 by 爽歪歪
[楼主] clclcl 2011-10-09 12:46:16
来源:新浪微博

@徐童导演:鲍德里亚是我多年来喜爱的法国哲学家;最近又在读他的《冷记忆》,他说:“概念是无法表现的,而图像是无法解释的。两者之间有一个不可弥补的距离。正因为如此,图像总是靠对文本的怀念而活着,而文本则靠对图像的怀念而生存。”

10月5日 21:54

评论:

策展人顾振清 转发此微博:一头表现,一头解读。一头为养活批评家和美术史家提供可能性,一头为艺术家非理性、疯狂的生存方式宣示合法性。(10月5日 22:26)

徐童导演 回复@策展人顾振清:在中国语境里对鲍氏这段话的最好阐释。(10月5日 22:31)

纪录片导演欧阳斌 画面思维和文字思维的确不一样,文字思维偏重理性,画面思维偏重感性。影视在本质上是视觉艺术,很大程度上还是感觉的艺术,一个好片子普通观众会觉得好,但好在哪里,通常是说不出一二三的(专家除外)。从文字思维到画面思维是个很难迈的坎,据我所知,很多人在电视台工作了很多年都不一定调整得过来(10月5日 22:36)

徐童导演 回复@纪录片导演欧阳斌:我理解鲍氏是不相信这二者还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又有内在的应召;并以此来比喻现实和拟像的关系,它们就像两条平行的铁轨,发誓永不交叠但又无法背离。(10月5日 22:47)

刘礼宾 有个桥梁,在阐释者心里,不过一写出来,就远了。(10月5日 23:30)

徐童导演 回复@刘礼宾:同感!因此,文本之外一无所有。文本将现实覆盖,如同网络一样,拟像成为新的“现实”,我们便在这里循环。(10月5日 23:37)

刘礼宾 回复@徐童导演:也在里面生存。(10月5日 23:38)

付晓东:回复@刘礼宾:桥梁是不可弥补的空白~

刘礼宾:回复@付晓东:正因为如此,人活着还有意思,艺术也有存在的价值。

肖鲁 这种距离,有点像艺术家与理论家之间的关系。

刘礼宾 好的理论家、艺术家其实可以弥补这个距离,不过不是通过文字,也不是通过图像。我相信是通过对彼此状态的认同。(10月5日 23:41)

徐童导演 回复@刘礼宾:一个难以面对的但又悄然接受的生存图景。(10月5日 23:43)

刘礼宾 我倒是觉得他还心存希望,才会去讨论沟通的不可能。拈花一笑,或者心如死灰,两个境界都不需要这样的“希望”。(10月5日 23:44)

付晓东 其实我在写文字的时候,会去尽量的试图抚摸还原图像,而面对图像感觉喷张的时候,又总试图把它置换成文字,词汇。我总是不在场,既不安于文字,也不满足于图像。

刘礼宾 所以你有意思呀——不在场反而在场。太在场或者变成阐释者(看图识字),或者变成图解者(符号化创作),这正是现在最大的两个问题。(10月5日 23:51)

刘礼宾 宗教是最后一根稻草,至少对我来讲是这样,现在我尽量远离它,是为了亲近艺术,不让她黯然远去。(10月6日 00:01)

徐童导演 回复@刘礼宾:是的,那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最后一步棋。因为思维以及思维所寄居的身体都将无法战胜复仇的物;如果没有宗教,物将是世界最后的胜利者。(10月6日 00:08)

堂张三山:核心不在于图像与文字,重要还在于经验的拓展。

彭薇007 转发此微博:听说这位哲学家现在最热衷的事是兜售自己的摄影。

徐童导演 回复@彭薇007:那是以前。他在2007年离世。(10月6日 00:53)

汪建伟WJW:这是一个准确的记冷忆。

尹吉男的独自叩门 读读。但其中有"正如"模式。(今天 08:46)

女萨满 对“正如”模式的解读是哲学家自虐的表现(今天 08:52)
[沙发:1楼] guest 2011-10-10 11:56:4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