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无题Untitled
发起人:missbobo  回复数:0   浏览数:2968   最后更新:2011/09/17 22:33:30 by missbobo
[楼主] 理论车间 2011-09-15 16:22:32
来源:理论车间博客

1-是像罗塞里尼那样荡漾(开阔地),还是象奥尔森那样地深挖(场地)?是像巴赞那样将现象学结合到宗教体验,要电影“揭示存在和事物的被隐藏的意义,而不击碎其自然的一体性”,还是像德勒兹那样,构划电影图像的严格的本体论,将图像-运动(古典/希区柯克)和图像-时间(审美/布列松)的差异理论化?

这一分叉,只要我们来讨论电影和图像,在今天,也仍会在第一时间,摆到我们面前。

2-对于德勒兹,或对于任何一个斯宾诺莎-尼采主义者而言,历史是没有的,艺术史就更没有了,我们关于艺术史的怀想,对于他而言,其实属于自然史。一切历史都是自然史。图像属于自然史,只以其物质性照临我们。关于图像的自然史,属于本体论、宇宙论。

朗西埃评论德勒兹的两卷电影理论时指出,德勒兹的电影理论或史,其实不能算理论或历史,照德勒兹自己来看,应该是他想要照自然史的范畴,来给电影符号分类。图像对于他而言,是物自体(《电影寓言》,147)。

3-在上卷86页,德勒兹自己这样定义图像:它是一条道路,(万物的)变移沿着它在宇宙的广大中蓬勃前进(le chemin sur lequel passent toussens les modifications qui se propagent  dans l’immensite se l’univers)。图像是intervalle,中间物,中间存在。我们人的图像工作,或图像劳动的目标,不是去得到这些图像,而是通过它们去扑向、到达什么地方。

很明显,德勒兹好像认为:图像是我们人摆脱自己的凝视和大脑的集权统治的唯一手段。我们人必须逃离大脑和眼睛给我们自己创造的这个世界-空间。这想法令我毛骨耸然!

4-电影不是艺术,而是我们对于世界的称呼。电影大于我们用“世界”之名来说出的东西。电影的任务是:如何发明图像,并且如何更丰富地串联起它们(《图像-运动》,118页)。电影是我们扑向那个无人脑和无人眼的世界之前的过渡状态。我们先扑向它,再扑向那个更大的东西。

图像不是构成的,而是自在式地存在的,不是对于精神的再现。它是运动中的物-光(matiere-lumiere)。我们人的凝神和大脑,就像两片可怕的黑影,一块黑屏,会扑灭图像的所有运动(同上)。所以,对于德勒兹而言,电影不是要用我们的凝视和大脑中的因果关系去串起图像,而是要将图像安排得不受我们的凝视和大脑的感觉秩序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你读过这样彻底反电影的理论吗?)。正因此,他会如此看重布列松的要将人的眼睛与一片树叶的并列:将人眼和人脑贬低为自然物。

5-这让我连想到在《感性的逻辑》中评论培根话时,德勒兹得出的这样一种会彻底推翻绘画本体论的看法:应该像培根那样,将人的知觉导向物,让物自己去感知;人的力量表现在培根的手上,是一种旷古的放任(海德格尔说的泰然任之):让物以及它的各个方面自己去无尽地相互发生关系去,不要来看人的眼色!而不是像美术老师教的那样,每一笔都好象出于大脑逻辑的精心安排,是要献给另一个人的凝视的眼的!一开始读到这个看法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联想到哲学家德里达在论述德勒兹的自杀时说到德勒兹的想要“交出”,这个交出,现在理解起来就是,他老兄不想呆在我们的逻辑-语法链里,想挣脱,真的想要响应旷野的呼唤,回到原始的狼群里。一想到这个,我就要起鸡皮疙瘩。

德勒兹的这两本电影理论我是读过好几次,但总是不大进得去,在巴迪厄和朗西埃的点拔之下,现在才有一点儿进去,但这进一点点去,就是狠狠倒抽了几口冷气。

6-所以,德勒兹要的电影,是一种纯事件式的秩序。他与维尔托夫的共产主义电影的看法相反:他不要将世界弄成共产主义秩序,而是要让世界重归它的无秩,是要用电影来救自然于其混沌(他在《图像-时间》第七章里有条件地接受了戈达尔的反维尔托夫方案);德勒兹认为,世界是正在被我们人的大脑弄成一架集权大机器,世界以及它的万物都太听我们人的感知和目的的话了。艺术的工作对于德勒兹而言,是要去打败人的大脑的普通的劳动;如果要搞图像艺术,首先应做的,是去毁除图像宇宙的中心--人的大脑里的中心化的源图像。艺术家要使图像在其各种构成性运动中保持它们的原有的潜力,而不被人的感性操纵。电影的任务是:使图像重回其自身的无限秩序中,不让人染指,脱离人的影响。

7-不能清楚地向人表述德勒兹的图像和电影理论纲要,对于我,一向是一种原罪,这些天花了点时间,总算将心里这块大石头放下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