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顶新作发布&杨振中个展现场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9   浏览数:2124   最后更新:2011/09/07 00:19:47 by guest
[楼主] 理论车间 2011-09-05 21:40:21
来源:理论车间博客

1-电影的对手不是戏剧,而是文学(朗西埃,《电影之分叉》,49)。电影和文学都是讲故事的艺术。文学操弄的是语言,但也必须玩弄语言中的图像性和运动性,才行;所以,文学是低级的电影。电影则是从文学那里抢到了一个功能,来大做文章:视觉描述(68)。

2-而电影的视觉描述也并不是它的特长。电影的讲述是通过画面的迭加,而文学则可以在同一个时空里绕,使叙述“膨胀”。电影的视觉描述必须遵从某一个模式。在法国,这是朗西埃个人认为里程碑式、至今不能绕过的那一个大传统:福楼拜-塞尚式的描述套路。

布列松就取了塞尚的套路:将人的脸与一只端着鸡尾酒的手和小饭店里柜台上玻璃杯的叮当声平等地交融;这一场景如要用福楼拜式的现实主义手法描述出来,就会的先后顺序及其切割。如果照福楼拜的模式来看,布列松电影里一只临死的动物的眼和一个女孩的悲伤的眼,会打断叙述。但是,在布列松那里,这成为特长:碎片和细节放大。

所以,电影导演在讲故事时,好象是必须在福楼拜和塞尚之间作出选择。但这个选择是错综的:巴赞的名言:电影更像文学,而小说反而是被图像拖着走的(《什么是电影?》,1997,110页)。欧洲现实主义文学革命后,电影好像继承了文学的正脉,而小说和诗歌却走入超现实主义式的表象和真实混同的岐路。朗西埃似乎是要强调:文学现代主义是完了,文学革命的真正成果,是落在电影中了。正如布列松自己说,现在是,我们应该“用图像和声音不定期写作了”。以前,在写小说时,在一片自然风景和社会风情的描述后,我们会笔锋一转,兜出我们真正想讲的故事:"但是......",或为了使描述出的图像鲜活,我们不得不很勉强地用"就像......"。而现在,你是知道了,我们都可以成这布列松,任何人都有胆去用DV拍纪录片的了。

3-布列松认为,自己在电影里做的工作,是用凝视,来将电影中的人物和景物“粘”到一起。在布列松的电影中,朗西埃说,人物的凝视被平等到地放到与观众的凝视的同一个平面中(57)。那么,这让观众看得更真切的视角更好么?他们只能在这个凝视的角度看了,大量的东西就被挡在了外面。这种做法,在文学中,就不容易达成。如果像布列松那样来写小说,那么一个字就会被当作一个“画面”,并且不是取一句话的意思了,而是取这个字和另外任何一个字之间的种种关联,来勾连出意义。所以,我们可以说,布列松的电影是以字为基本讲述层面的,比格里耶和赛勒斯还过分。

朗西埃认为,文学革命打破叙述的串连,这在小说写作里执行起来很麻烦,但电影就照单全收了。从布列松开始,叙述不是在句子层面上搞定,而是必须牵扯到一个个的字,也就是语言的末屑。从布列松到格里耶,就是文学革命后,我们在叙述技术上所迈出的的重要一步。

4-编剧与导演之间拉平。剧本成为寓言。

5-把演员的身体当字来用。
[沙发:1楼] guest 2011-09-06 12:40:47
电影是低级的文学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