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的批判应从哪里开始?
发起人:理论车间  回复数:0   浏览数:1650   最后更新:2011/08/09 13:20:49 by 理论车间
[楼主] clclcl 2011-08-09 13:20:49
来源:非常现场

总体艺术工作室的诸位同学:

写完《总体艺术论》的最后一节“贯通之道”之后,有一件事情变得很重要了:我们能不能诚实地告知家人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做的事情的意义何在,我们做的这一摊子事情将如何继续再生产?

多大程度上,我们总是认为他们肯定明白不了,所以也不指望寻求他们明白。多大程度上我们是用未来成功的可能性来引起他们的期待,换取他们的支持?

我自己也不是一开始就完全能够做到彻底的贯通。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有时候就是这么做的:用参加展览、出国、被媒体报道之类的庸俗的成就,来满足父母望子成龙的期待。我那时候所从事的有些工作甚至是地下的,但是也一点一点地做了沟通的努力,至今才终于无碍。

如果能够清晰地说服他们,获得他们的支持,那肯定是最没有后顾之忧的状态。那也说明,我们自己是已经把问题真地想清楚了。如果他们不能完全接受,那也不要紧,或许是你自己的理解和表述能力还有问题,或许是你还缺少事实的支持。你和家人之间可以保留和尊重差异,要留出一点空间,双方都还有改变想法的机会。但是拿出真诚的交流态度,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你的家人当初送你到美院考试,读附中或者考前班,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知道你们有艺术才华,希望你们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和自我发展也好,还是仅仅希望你们能够自立生存也好,有一点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那就是:他们当时所想象的艺术,和你今天所正在学习的艺术,是不太一样的。这种落差应该说是历史环境造成的,国外的美术学院学生的父母,反差应该就不会有这么大。因为美术馆、艺术杂志上的艺术,和学院里教授的最新的艺术之间,落差没那么大。每个同学之间的情况应该也不太一样,上海的同学情况可能会轻松一点,老家在乡下的同学面临的差距可能大一点。但是这不是困难,可能恰恰正是最有潜力的地方。

因此,趁着此刻大家暑假在家,我们来做这个工作:“和家人谈谈我们的艺术”。我想这项工作可能应该包含这些内容:

1,和家人谈谈所谓“当代艺术”。今天你所推崇的是什么样的作品,你可以举几件作品或者一两个你所喜欢的艺术家做例子。看看他们所推崇的是什么样的作品和什么样的艺术家。你可以试着去说清楚你喜欢的和他们喜欢的东西之间是什么关系——不见得就是对立的,很可能他们喜欢得东西是你所喜欢得东西的基础,试着去找出这种差别之间的联系。 通常来说,他们今天所喜欢的应该也就是你过去所认同,因为你就是从这个家庭里得到最初的艺术教养的。你可以着去说清楚你为什么发生了转变。和家人对话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和过去的自己对话。

2,和家人谈谈当代政治热点议题。比如他们怎么看郭美美,怎么看美国打利比亚,怎么看温州动车事故之类。你们除了体验微博里的中国和世界,何妨听一听身边的人怎么看这些事件?

3,和家人谈谈“当代艺术教育”,告诉他们我们现在所学的和美院里别的专业的同学差别在那里。我们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各自的问题在哪里,等等。

4,和家人谈谈你下面一个要做的作品。你准备怎么做,它和你的生活是什么关系?特别是,你在家乡的成长经验和这件作品是什么关系?你和父母共同生活的那些年中,什么经验直接或者间接地滋养了这件作品?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它的价值在那里,你自己觉得可能会遇见什么困难--多年谈谈自己的困难和焦虑,甚至发动他们一起来解决困难。寻求他们的帮助,创造他们的参与感。有了参与,才不会有排斥。共同参与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创造理解的过程。我们经常说“对话”,其实,“对话”(面对面地说话:interview和dialogue)“交流”的一种方式之一而已。比对话更有效的交流往往是“同行”。一起去了某个地方一起做了某件事,就有了共同的经验, 那些经验还“不足为外人道也”,有共同分享的经验往往互相之间甚至不用过多的对话,有的是无言的默契。

你们和家人的谈话有一些要点要注意:首先要像下乡时和老乡们谈话那样,拿出最大的尊敬。我们往往对身边最熟悉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必须理解你,我们自己就容易情绪化和气急败坏,不注意心平气和的讨论空间。其次同样要注意说话的方法和技巧。要注意不要用过于专业和学术的用词,要用说话对象能够明了的事例和表述方法。要用尊重差异和寻求帮助的心态来严肃地做这件事情,学会倾听。

谈话的家人,越远离文化艺术越好。如果你的爸妈是文艺中年,那么除了他们之外再找找爷爷奶奶。谈话的纪录方式,可以用录音录像文字记录,可以用表格问卷,你们自己选用最方便合适的方式。你的方案,能够让他们介入的,找图画纸一起画草图,就能够产生视觉材料。甚至有可能的话,就地使用家里的废弃日常生活用品,招呼家人一起动手,一起制作出一些小作品来。开学的时候带来,我们就能形成一个展览《和家人谈谈我们的艺术》。我希望我们的三、四年纪同学、硕士生都能参加这个计划。

趁着这个机会,还有一件事情,大家不妨一起做掉。通过和家人坐下来交谈,我们每个人可以整理自己的家谱。收集家里人的照片,尽可能远地延伸家族树的脉络和范围。每个家庭成员的经济、生活、信念等等。我相信,做完这分家谱,你对自己和自己的艺术工作会有一个新的角度。这个计划未来还可以扩展成每个人书写和编撰自己所在的城区或者农村的地方志。你那条街道的历史或你家门口的某一颗树的历史,都可以在这个计划里面找到位置。这后面“家谱”和“地方志”也可以和“和家人谈艺术”合并起来,叫做“回家计划”。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回家计划之一:和家人谈谈我们的艺术”和“回家计划之二:家谱”。

假期的时间其实很宝贵。今后大家都会越来越忙,和家人相处的事件也会越来越少。建立起自己情感、知识和心理的根据地,我们在往前冲的实验中才会有绵厚的底气。我们号称要用艺术改变世界,在自己身边不敢玩真格的,那就不究竟。我们不要做无家可归的“艺术家”,我们来做一回家和万事兴的“家艺术”。我们从回家开始,回乡,回国,回世界。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