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生命: 媒体中国2011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
发起人:artspy  回复数:1   浏览数:2545   最后更新:2011/08/05 10:35:20 by guest
[楼主] 艺术眼artspy 2011-07-28 15:32:54
作者:Nicholas Forrest(陈颖编译) 来源:artspy艺术眼

编者按:Nicholas Forrest是一位以悉尼为基地的艺术市场分析员、艺术评论家和新闻记者。他在近日分析了中国艺术市场的泡沫。



毫无疑问,全球的艺术市场目前正经历着一个信心及积极情绪增长的时期,这是由富有的中国买家大量流入推动的,他们不仅对西方艺术市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以令人担忧的高速将中国艺术市场推向了一个个新高度。如果你对这个情况还很陌生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的消息太闭塞了。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有能力的新闻工作者都会将这几个月以来的艺术拍卖结果与中国艺术市场上升到全球艺术市场顶端结合起来,从而得出中国艺术市场正处于繁荣兴盛时期这一结论,对这一情况的新闻报道更是层出不穷。

我看到的问题是,大部分的主流新闻记者只会报道他们所看到的,然后从表面上来进行理解。这意味着许多关于这个艺术市场的内容纯粹只是报道了当前的状况,而没有考虑到过去或是表象背后发生的事。这就使得对这个艺术市场的发展进程所做的结论存在缺陷,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当然,我并不是说新闻记者们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关注当前发生的事情。由于大部分新闻记者并不是艺术市场的专家,我们也不能要求他们具备这种专业知识或是经验来对艺术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测。

在分析艺术市场时,大部分人都会犯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无法识别和确认短期泡沫与长期发展趋势之间的区别。要区分清楚这两者并不容易,它需要对艺术市场的历史及结构有很深入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很好地了解影响艺术市场的外部因素。在具备了充分的知识及研究经验之后,我们就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在中国艺术市场上,存在很多指向短期艺术市场泡沫而非长期发展趋势的要素。接下来我会一一做出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速的国家之一,同样增长迅速的是这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因而,中国人在古董和其它艺术品上疯狂地投入大量金钱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它们是对财富与地位的最好象征;而中国买家作为一股中坚力量出现在西方和本土的拍卖行上、引发了大量的报道和预测称中国正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的中心,这样的现象也不足为奇。这对于全球艺术市场来说是一个有趣、甚至是积极的发展方向,如果我们忽略严重的裂缝已经开始出现这一事实的话。

中国艺术市场最让我担心的一点在于,他们不仅对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点和日本人一样),同时也热爱着本国年轻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我之所以担心这一点,首先是因为当盲目和不加选择地购买“能提升身份的”作品时,会出现被恶性哄抬的高价;其次则是因为中国缺乏支持年轻当代艺术家、并为其规划长远的艺术事业所必需的私人画廊基础体系。我之前很多次提到,一位艺术家作品的长远价值在于其从文化及私人画廊领域获得的支持和赞助程度。过热的中国艺术市场在不久后必然会开始冷却下来,到那时候,买家就会开始考虑自己在艺术品上花的钱是否值得。如果一位艺术家没有按照传统的发展路线规划自己的事业,没有获得强力的私人画廊的支持,那么他很有可能会被这个市场抛弃。

未完待续…
[沙发:1楼] 艺术眼artspy 2011-07-28 15:33:03
作者:Nicholas Forrest 来源:artspy艺术眼

Nicholas Forrest看中国艺术市场的泡沫(Pt.2)



我之前就围绕中国艺术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可能性做了许多讨论,在这里,我想要介绍一些令人信服的证据来支持我以下这个观点: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及中国买家在艺术界里的影响,将在不久的未来的为全球艺术市场带来消极的冲击力。

如果你很关注艺术市场的发展进程,那么你肯定会知道在中国买家大量出现之前,拍卖行在与他们打交道时就经历过一些严重的问题。由于中国买家不支付或是延期支付拍下的古董及其它术品这样的新闻频频出现,拍卖行不得不采取行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出现,许多重要的拍卖行要求竞拍某些高价作品的客户在拍卖前必须支付一笔可偿还的保证金。这看起来像是一个简单明了的解决方式,但实际上这样的计划很有可能引发拍卖行与中国买家之间的冲突——这是因为中国买家长期以来习惯于在一个特别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进行交易,这点我在之后会进行解释。

中国买家拍下作品后不给钱并不是这两年才有的事,实际上,早在2007年就有相关报道。自2009年以来,这种情况也有所增加,直至拍卖行对这些拖欠款项的买家采取了诉诸法律等强硬措施之后才渐有好转。拒不支付或是延期支付拍卖款的借口很多:例如货币兑换或是物品的“合法”地位出现问题等等。然而,许多不支付拍卖款的情况似乎只是过分出价的结果。

不支付或是延期支付拍卖款的例子的确很少,但是,问题不在于这样的实例有多少,而在于它对这个产业以及对中国买家的看法所产生的分歧。众所周知,尊重与荣誉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中国买家们不想在这样一个公共场合中“丢面子”,因而他们对数家拍卖行提出的强制保证金也许会产生很大的反感。要求中国买家交纳可偿还保证金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冒犯,他们会把这种要求看作是没有礼貌而且唐突的——因为交纳保证金就意味着这个人靠不住。如果你认为要求保证金对拍卖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话,那么你可以看看苏富比香港举办的玫茵堂收藏拍卖专场的结果。

未完待续…
[板凳:2楼] 艺术眼artspy 2011-07-28 15:35:10
作者:Nicholas Forrest(陈颖编译) 来源:artspy艺术眼

Nicholas Forrest看中国艺术市场的泡沫(Pt.3)



大多数人似乎都将艺术市场的繁荣与艺术品价格突然且快速地上涨、以及售出艺术品数量增长这两种现象联系在一起。如果将这种界定方式运用到目前的中国艺术市场中,那么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期,但是当繁荣期结束了之后又会怎样?

在2007年时,艺术市场就曾有过一段中国占上风的时期——这与目前的情况有点相似——这股势头后来由于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突然被中断,随之产生的是许多中国画廊被迫关门,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家被画廊抛弃最后不得不惨淡退出艺术圈。因为画廊与经销商没能正确地培养和促进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事业发展,所以这些艺术家并不具备从破裂的艺术市场中生存下来的经验或是事业发展水平。

在2009年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终止之后,画廊主和经销商们承认他们犯了错,并表示在今后采取行动时将会更加谨慎,也会更严格地规划艺术家的事业。但是这个承诺兑现了吗?就我个人看来,存在足够多的证据证明同样的问题又一次发生了。还未发展成熟的年轻当代艺术家又被“扔”进了艺术市场中,而这个市场同时还有一个未发展成熟的画廊-经销商体系,这很显然无法支持所有艺术家的长期艺术发展。

一次艺术市场的繁荣始终都应该被看作是一件积极的事,无论它能否给艺术市场和艺术家带来积极的影响。然而作为一名艺术市场的分析员,我最关心市场繁荣的结果——因为所有的繁荣在某个阶段必然会结束。通常有两种结束的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破裂——换句话说艺术品价格以及售出艺术品数量的骤然下跌。另一种方式是相对有利的,那就是艺术品价格以及售出艺术品数量的发展停滞。

如果希望以第二种方式来结束艺术市场的繁荣,那么就需要证明市场繁荣期间的艺术品价格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这对那些历史和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来说不是问题,因为它们总是处于供小于求的位置,高价反而更合乎情理。要证明为当代艺术家作品支付不断攀升的价格是合理的则更加困难,这需要某种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包括获得策展人以及评论家的认可,这会为艺术家作品增添一些真实的价值。对那些没有经验和声誉来证明其作品价格合理的新兴当代艺术家来说,一旦他们的作品价格直线下跌,他们就会完全被人们遗忘。

我提到的证据都表明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将在不久后面临一个消极的结局。不过,我也相信中国有这个金钱、力量以及资源来维持当前艺术市场的发展状态。至于这股发展的势头能保持多久还有待观察。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