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苑艺术馆启动下一年的国际创作计划,继续免费提供工作室与宿舍
发起人:上苑艺术馆  回复数:11   浏览数:3407   最后更新:2013/12/04 17:42:12 by 上苑艺术馆
[楼主] artspy 2011-07-23 18:39:22
“如果你能告诉我你对‘市场经济’的看法、并且同意与我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会儿的话,那么我会退还你一半的票价。你感兴趣吗?”

如果在7月10日之前、你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外碰到一个陌生人对你这样说的话,千万不要太吃惊。如果你接受了这个陌生人的邀请,那么你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了上海当代艺术馆最新展览的一部分——这是由英国-德国艺术家提诺·赛格尔(Tino Sehgal)带来的展览《这是交易》(This is Exchange)。

现场艺术

这场展览将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以及上海外滩美术馆中轮流举办。据策展人比利安娜介绍,展览只在为艺术家工作的志愿者们与被邀请参加的观众进行对话时存在。

“我们在展览中设立了一些情境,”比利安娜说。“当观众与志愿者在扮演角色时,美术馆制度系统里呈现的这些情境便短暂地存在于他们的体内。这些‘执行者’将接受关于角色执行的指导,而非关于存在于视觉艺术体系中的实质部分。”

这是赛格尔被称为“情境建构”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展出。据比利安娜称,中国观众可能还不太熟悉赛格尔,因为没有传统的形式来纪实性地描述或是记录他的作品——即没有影像或是作品编录——此外还存在语言障碍的问题。

尽管赛格尔的“作品”没有实质性的材料或是记录,但是他的作品是能够被购买的,目前已有多家著名博物馆收藏了他的作品,其中包括纽约MoMA等。当赛格尔向买家口述合约时,他会邀请公证人来监督整个过程,而买家不会获得任何凭据或是收条。

据比利安娜介绍,这场展览展出的作品将包括三个阶段。首先,参与者们互相握手;其次,向对方提出请求以及请求的接受;最后,就市场经济这个问题交流看法,并且退还相应的门票费。

当对话内容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时,“执行者”也可以邀请他们参加到讨论中。最完美的情况是:这场展览将会变成有许多参与者的群体讨论。

“目前,市场经济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比利安娜说。“中国正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进行一次巨大的变革,每个中国人都加入到了其中。尽管这个概念很抽象,但是人们对它也会有自己的理解。”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退还的一半票价:这取决于人们分享的观点。只有当艺术家的代表认为所述观点清晰、有逻辑并且有价值时,参与者才会获得一段口头密码取回一半的票价。

由于赛格尔不能亲自来到中国(他从来没有乘坐过飞机,因为他认为飞机是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比利安娜帮他在上海挑选出了合适的表演者。比利安娜面试了30多个人,最终确定下了8名中国人——他们有的会说中文和英语,其中有一个只会说法语。在这8个人当中,有一位心理学家、一位刚毕业的哲学学士、一位来自法学院的哲学博士以及一位投资银行的顾问。

表演者的理解

“艺术家本人希望表演者的年龄在30岁左右,对市场经济要有自己的理解。因而,他们能在讨论过程中起到鼓励参与者的作用,同时也能成为群体讨论中的协调者,”比利安娜说。

其中一位表演者Wang Zhuoya认为这场展览非常有趣。“现场艺术在中国的艺术圈子里还处于某种边缘区域。这场展览帮助我扩展了对这一艺术领域的看法,”她说。“与观众就市场经济进行的讨论也很引人深思。”

参与到这个讨论之中的观众Bonnie Yuan告诉《环球时报》的记者她曾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看过一场类似的展览。她说:“在一个传统的艺术博物馆中、在这种类似于论坛的氛围中进行一场知识交流很有意思。市场经济这个话题对于那些疲于追求金钱、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此外,提诺·赛格尔的另一场展览《这是新的》(This is New)也将同时在上述三个地点展出。在这场展览中,售票人员将会担任“执行者”的角色,他们会从每天的报纸中选出一条新闻,再把新闻概括成一句话告诉给那些来买票的观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