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谦:艺术市场现“名牌病”,行销式艺术家被捧
发起人:自生自灭  回复数:0   浏览数:2106   最后更新:2011/06/02 17:56:50 by 自生自灭
[楼主] ba-ba-ba 2011-06-02 17:56:49
自从汪建伟的多媒体大展“黄灯”揭幕以来,来自观众的“看不懂”的声音就在微博上出现。比如,@sunny笑笑在微博上说:“确实不太知道如何欣赏当代艺术。远离大众的情感和理解力,是必须的吗?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艺术不完全是为了表现美,只是表现存在,或是表现思考。”汪建伟回应道:“谁能代表大众? ”

在“黄灯”第一幕开场的4月份,汪建伟曾经连续在微博上连续做出自己的阐述:“看不懂,这是许多看过#黄灯#的朋友们留下的困惑,实际上这是一个想与不想接受的问题,不存在懂与不懂,我们以前在中国接受的教育,我们总是相信眼见为实,我们把它定义成了抵达真理是不可质疑的,很长时间我们沉浸在这种喜悦当中。实际上看不到的世界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世界。”“我觉得我作品中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作品的暧昧性,我不是消灭掉暧昧性,我让它既呈现出可被过去的经验所判断的那部分,同时我用一种方法去拒绝可以全部正确地被识别。”

6月2日下午2点,新浪微博发起了“汪建伟微访谈”,邀请大家在微博上与中国当代艺术先锋汪建伟先生一同聊聊我们的“黄灯”生活。

以下为“汪建伟微访谈”实录:


@王屹:向@汪建伟WJW 提问:请问你如何看待由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它属于“黄灯”生活的范畴吗?
@汪建伟WJW:当然,因为我们仍然在用传统对媒体的理解来理解互联网,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认识它的可能性还远远没有到达。

@蒲草姚姚:向@汪建伟WJW 提问:当下,高雅的艺术叫好不叫座,三俗的艺术叫座不叫好。请问这两者之间要如何平衡?
@汪建伟WJW:我觉得现在这个状态就是最好的平衡状态

@萧吟清:向@汪建伟WJW 提问:觉得新媒体的兴起对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帮助吗?
@汪建伟WJW:肯定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不光是新媒体,而是有更多的想象和观念,而不是技术和媒体。

@帅哥品品:向@汪建伟WJW 提问:影像与行为艺术,留着如何才能合称~~~
@汪建伟WJW:展现困境和不合称也许是一些艺术家的想法

@帅哥品品:向@汪建伟WJW 提问:您最新的创作是什么?
@汪建伟WJW:最最新的就是黄灯的最后一个章节,就是黄灯的第四个章节,去13楼的会议室看免费电影

@帅哥品品:向@汪建伟WJW 提问:当代艺术的行为与观念是怎么合二为一的?
@汪建伟WJW:其实每个艺术家都不一样,有点艺术家选择观念和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的艺术家选择这两者之间一种对抗的关系。对我来说,我有时选择他们的矛盾。黄灯就是讨论行为和观念是不是导致了一种困境。

@宏娜大同:对 @汪建伟WJW 提问:汪老师,先锋者代表着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旗帜鲜明,可是这一路又是坎坷的不免受到嘲笑和常人无法想像的考验,我是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想问您怎样才能真正的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并且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汪建伟WJW:我现在感觉幸运多了,十年前,经常会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但我觉得这是创新必须承受的,同时我觉得先锋也是人类的一种本性,不是艺术家的专利。有了人类,人类就永远在改变自己。

@尖送花:向@汪建伟WJW 提问:对您来说,当代艺术意味着什么?
@汪建伟WJW: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一种去理解他人的方式。就是三个方式。

@贩卖艺术的小贩:向@汪建伟WJW 提问:展厅后面有个桌子漏水,为什么不修呢?
@汪建伟WJW:这跟前面空间的震动,导致的螺丝松动有关,因为这个章节叫内战。我们原来认为的边界和正在发生冲突的边界始终在改变,这也是黄灯整个展览关注的一个方向。

@天涯外朋友:对 @汪建伟WJW 提问:人体艺术是该提倡吗
@汪建伟WJW:应该给任何一个艺术提供一种生存的空间,哪怕是你自己不喜欢的。

@尖送花:向@汪建伟WJW 提问:有人说,是因为追求永恒而创作艺术的,为什么说艺术是确定~
@汪建伟WJW:其实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重要的不同就在这儿,当代艺术是在各种确定性经验中突围,或者说各种确定性的知识都无法到达的地方,这就是当代艺术发生的位置。

@明远世界:向@汪建伟WJW 提问:在西方当代装置作品中,常常以苍蝇、铁丝、药瓶作为创作的主体,请问这类的作品是否是一种艺术的再现,还是只是恶心?
@汪建伟WJW:其实每一个艺术家把我们对某一种物体一种惯常的属性带到作品里来,成为他作品的材料,也就是现成品的概念,是为了要产生一种新的语言,而且每个人可能面对同样的的现成品,也有不同的判断,也许它会让你恶心,也许他是要用恶心提醒你,让一个事物不那么恶心。

@西方艺术:向@汪建伟WJW 提问:做艺术家的生活是不是让人有一种“人生最大化”的感觉
@汪建伟WJW:我觉得这有点夸张,任何一个人如果做他喜欢的事,可能都是这样的,这不应该是艺术家的专利。

@张怀心:向@汪建伟WJW 提问:黄灯第三部分,真的有一种恍然不知在何处的感觉,确实打破了既有经验,是很特别的看展览的经历,这是你期待能达到的效果吗?
@汪建伟WJW:我一直希望我不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过早的结论,让自己老有一点对陌生感,这既是我的艺术态度,也是我的生活态度

@西方艺术:向@汪建伟WJW 提问:您有特别喜欢的艺术家吗
@汪建伟WJW:太多了

@张怀心:向@汪建伟WJW 提问:黄灯第三部分,有一个间歇性的会发出巨大声响的东西,那是什么?
@汪建伟WJW:那是工地上的水泥搅拌器,里面放了4个,在不同的家具里。

@马蒂斯:向@汪建伟WJW 提问:当代艺术是一种反抗,还是一种创新
@汪建伟WJW:都是

@晕死了被注册了:向@汪建伟WJW 提问:为什么大家觉得当代艺术很难理解,是受众的理解水平太差了吗?
@汪建伟WJW:不存在受众理解差的问题,我觉得当代艺术一直在向公共经验层面上的受众努力。而且我也希望公众用自己的经验去打开他所看到的当代艺术。起码我的作品里是这么想的。

@铅笔猫的另类:对@汪建伟WJW提问: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当人对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怨念时,那对于艺术,又是什么看法,或者就无暇顾及艺术的影子。
@汪建伟WJW:其实这时候,当代艺术更应该出现。当然,当代艺术不是救世主,但它起码可以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抱怨。

@前生树:向@汪建伟WJW 提问:能否对调一下,如果,今天让你来问我们普通观众一个问题,你会问什么?
@汪建伟WJW:我的问题是:我们需不需要了解你以外的陌生?

@林海的微博:向@汪建伟WJW 提问:“黄灯”既然作为生活的常态,它的范畴是否包括道德? 那么作为“黄灯”状态的社会道德体系是否是某种病态现象?
@汪建伟WJW:黄灯所描述的困境已经包含了道德的困境。

@晕死了被注册了:向@汪建伟WJW 提问:您喜欢中国传统艺术吗?
@汪建伟WJW:是的。

@晕死了被注册了:向@汪建伟WJW 提问:你对中国传统的艺术怎么看?
@汪建伟WJW: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很多优秀的思想,包括艺术,都在影响我们。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五灯会元》,这本书展示的智慧是至今还影响着我。

@熊熊张:向@汪建伟WJW 提问:您觉得现在是艺术的什么时代?
@汪建伟WJW: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瓶颈期,对我来说,如果自己要实验,就一直在这样的状态中。

@尖送花:向@汪建伟WJW 提问:我也觉得您长得像梁家辉~
@汪建伟WJW:那谁在学谁呢?这个问题你应该跟梁家辉提一回。他是我喜欢的演员之一。

@Miss-月:向@汪建伟WJW 提问:您为什么想到要做这样一个多媒体大展?您的初衷是什么?
@汪建伟WJW:就是把我认为解决不了的,但必须要面对的事情,一边做,一边公开它。我和公众共享的时间就是“黄灯”的时间。这也是我这个展览跟之前不同的地方。

@柴景楠:向@汪建伟WJW 提问:关于黄灯第一个作品圆形监狱,您在微博里说“‘知道’就是监狱”,您是否认为圆形监狱的理论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并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您认为这种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呢?
@汪建伟WJW:其实我觉得“知道在监狱”就应该是积极的。我觉得没有比面对困境更积极的事情了。

@木板机器人:向@汪建伟WJW 提问:您每天大概工作多长时间,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汪建伟WJW:平均十个小时左右。主要的内容就是看书,劳动,理论联系实际。

@麦麦兜:向@汪建伟WJW 提问:你的13楼在哪里?
@汪建伟WJW:在任何一个知道,但到达不了的地方。

@MargaritaDe:向@汪建伟WJW 提问: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到跨界的热潮中,对此您如何看待呢?
@汪建伟WJW:我觉得今天连界都很难说清楚。你知道界,跨界的目的就没有了,跨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界限,消除界限最好的办法就是做“13不靠”的事情。

@月小月:向@汪建伟WJW 提问:是在黄灯中前进还是在黄灯中等待,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如果是您,您怎么选择,走还是等?
@汪建伟WJW:我特别想研究的不是去决定这个行为,而是,是什么让我们等待?是什么让我们处于困境?是什么让我们老是徘徊在选择之前?

@零摄氏度:向@汪建伟WJW 提问:个人怎么能真正跳出红灯与绿灯的位置,您是怎样跳出两者间而去真正做到客观的创作,创作中会有瓶颈的时候吗?
@汪建伟WJW: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消除以后,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黄灯状态的社会。我觉得我们应该要认为黄灯的社会是“正常”的。

@JustFatal:对 @汪建伟WJW 提问:所谓黄灯生活,定义是什么
@汪建伟WJW:就是不确定的生活,有风险的生活,纠结的生活。

@MeiL:向@汪建伟WJW 提问:艺术家看琐碎的现实生活和普通人在视角方面有什么区别?听说编剧看什么事都是剧本,作家看什么事都是小说?您呢?
@汪建伟WJW:我是反过来,是所有的艺术应该都是生活。

@JustFatal:对 @汪建伟WJW 提问:你认为艺术究竟是什么?
@汪建伟WJW:就是一个态度

@麦麦兜:向@汪建伟WJW 提问: 请问你曾经当工程兵的经历,对后来的艺术创作会有怎样的影响?会在哪些作品里有具体体现呢?
@汪建伟WJW:不是工程兵,而是作战兼工兵参谋。作家朱文告诉我,他告诉我,他看出我当兵对作品的影响。因为我每次组织多媒体戏剧,就像是打一场仗。

@天康王锲:向@汪建伟WJW 提问:汪老师你好,你最崇拜的四川籍艺术家有哪些?
@汪建伟WJW:是李劼人,他写的《死水微澜》,那是我最佩服的艺术家。

@柴景楠:向@汪建伟WJW 提问:您一直强调当代艺术的公共性,那么你认为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有无边界?
@汪建伟WJW:你如果觉得有,它就有,而且这个边界不是客观存在的,是根据你的知识来决定的。

@萧吟清:向@汪建伟WJW 提问:"黄灯"背后代表的文化元素是什么呢?
@汪建伟WJW:就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个观念:不确定性。

@Ruru:向@汪建伟WJW 提问:两性关系里恋爱是绿灯,结婚是红灯,同居是黄灯吗?替@果果揪叉发 问?
@汪建伟WJW:没想过这个。

@尖送花:向@汪建伟WJW 提问:下个作品是什么?
@汪建伟WJW:还没想。

@Art_Finance:向@汪建伟WJW 提问:您好,能说说您的作品《隔离》,它的创作背景?谢谢

@汪建伟WJW:关键词是:塔特林的第三共产国际纪念碑,90年过去了,它还是模型。组成它的是我们49年以后和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400多件回收的家具。这也是一种乌托邦,两个乌托邦放在一起,就是《隔离》的简单背景。一个从未实现过,一个实现了又被我们扔掉了。

@马蒂斯:向@汪建伟WJW 提问:熊猫人赵半狄和泡女郎舒勇,您觉得谁离艺术更近一点
@汪建伟WJW:应该说他们都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这个远近是根据每个人的判断。

@马蒂斯:向@汪建伟WJW 提问:能告诉大家您最认可的三个当代艺术家名字吗
@汪建伟WJW:影响我更多的是作家。比如:博尔赫斯,卡夫卡,还有一个是观点艺术家柯索士。

@雅士唐云:向@汪建伟WJW 提问:芙蓉姐姐和凤姐,算不算当代艺术
@汪建伟WJW:你认为是,她就是。

@艺术拍卖:向@汪建伟WJW 提问:作品本身和作品所能传达的意思,您更关注哪个
@汪建伟WJW:这应该是一个事儿,传达不出来就没有本身。

@艺术拍卖:向@汪建伟WJW 提问:坦白说,我并不太懂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东西,但是我想知道是什么,您能不能要简单的一句话,告诉一个之前对当代艺术并不熟悉的人,您的黄灯剧场,要表达什么......
@汪建伟WJW:对普通人来说,他是否每天会有各种纠结,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我表达的就是这个纠结的社会。

@小然的玻璃笔记:向@汪建伟WJW 提问:您的艺术形式和媒材非常多样化,请问您选择材料的依据是什么?在作品中,材料本身的灵魂特质重要,还是作品的概念更重要,如何进行统一?有些艺术家的创作倾向于以材料为起点,将材料特质发挥到极致,有些艺术家则是材料为观念服务,体现的更多的是整体氛围。您属于哪种。
@汪建伟WJW:我觉得没有观念的材料是不存在的,没有材料体现观念,观念也不存在,当代艺术家永远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他在瓶颈当中。这基本是每个艺术家的战场,这就是我们的战场。


@森林黎明时的樊凌峰 :向@汪建伟WJW 提问:汪老师你好,你选择“黄灯”,这样的一种中间状态,过度地带,让我想起了类似“黄昏”“阳台”,这样过渡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在允许与禁止之间,这里有客观环境的暗示,也有个人主观状态,我觉得“黄灯”对于一个艺术家是一个很好的状态,可以呈现一个完整的艺术家,你认为是这样吗
@汪建伟WJW:谢谢你提到的阳台这个概念。这是我从你这里学到了用阳台和黄灯做的类比。

@Ruru :向@汪建伟WJW 提问:一直持续黄灯生活会崩溃吧!
@汪建伟WJW:不会啊,你看大街上的黄灯,不是一直戳那儿吗?我觉得没有黄灯可能还会崩溃,如果只有红灯,只有绿灯,那可能才会崩溃。

@王屹 :向@汪建伟WJW 提问:对艺术家而言,绿灯才是灾难吧?
@汪建伟WJW:说得好。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对艺术家,对很多“家”都是灾难。

@如迷Rumi :向@汪建伟WJW 提问:黄灯生活会不会成为流行词?您有预期么?
@汪建伟WJW:没有任何预期。我觉得这是每个人共享的。

@尖送花 :向@汪建伟WJW 提问:您是什么星座的,您追求完美吗?
@汪建伟WJW:我是金牛座,好像是。我追求准确,不是完美。 今天的访谈就回答到这里,感谢新浪提供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们可以如此远和如此近的接触。因为我信奉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提问的人,有多少可以成为我的老师,我很感谢他们。今天我得到了一个“阳台的”概念。很高兴。谢谢大家!

汪建伟,1958 年出生于中国四川,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人物之一。他将诸多艺术实践,包括录像、装置、雕塑和表演融入到创作中,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发现和揭示了表面看似无外在关联的各种存在、具体事件和观念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呈现出丰富的戏剧性和电影性,将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剧情片段置于历史、哲学、文学和现代批评的大背景中。
[沙发:1楼] guest 2011-06-05 00:00:36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