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最虚伪的艺术家排行榜
发起人:自生自灭  回复数:0   浏览数:1558   最后更新:2011/02/28 12:52:37 by 自生自灭
[楼主] 今日美术馆宣传部 2011-02-28 12:52:37
邱志杰:关注未来艺术英才,打破习惯性偏见

采编/《东方艺术•大家》

2010年11月17日,由北京今日美术馆携手马爹利艺术基金共同推出的公益艺术计划 “关注未来艺术英才”全面启动作品征集。“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将通过专业的推荐评选制度,聚焦当代青年艺术家,推选其中的力作举办展览,清晰展现新一代艺术家的艺术审美和全新理念,并为中外青年精英艺术家提供交流平台。获奖艺术家作品将由“马爹利艺术基金”收藏并捐赠给今日美术馆,以丰富其当代艺术馆藏,将今日的当代艺术留给未来,进一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及优秀年青艺术人才的发展。

“关注未来艺术英才”的推荐评选委员会由全国各大艺术机构负责人、艺术院校负责人、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知名艺术家组成。本期《东方艺术•大家》杂志对评选委员之一的邱志杰进行了采访,希望通过他的视角为读者深入了解“关注未来英才计划”提供一面生动的窗口。


《东方艺术•大家》:2010年11月今日美术馆和马爹利艺术基金共同推出了面向年轻艺术家的 “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作品征集已于2010年12月31日结束,您作为本次项目的推荐评选委员之一推荐了哪几位艺术家?您的推荐理由是什么?

邱志杰:我推荐了两位艺术家,叶楠和宋振。两人都是我们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总体艺术工作室的毕业生,我先分别介绍一下两位艺术家。

叶楠,目前在北京作为职业艺术家。不同于同一代青年艺术家对于当代艺术明星的模仿和成功学的渴求,叶楠表现出罕见的问题意识和对当代艺术圈流行的成功模式的批判意识。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从对科幻、战争等动漫的观影经验出发来展开思考,但并没有像绝大多数同龄人那样只是用记忆中的图像来展开青春的怀旧叙事,并迅速在艺术市场中卖弄这种简单的图像模式;而是由此出发将记忆中的图像拓展为对社会学、政治学和未来学的一种研究,并建立起自己独特且视域宽广的长期课题创作的集合。他以版画和油画作为思考问题的核心媒介,在摄影、录像、大型装置等诸多领域都有高度成熟的表现,并根据这些多样性媒介对于同一客体的明确指向而建立起一种作品内部的统一性。

叶楠的工作已经开始引起重视,在民生美术馆的开馆展《中国当代艺术30年》中,叶楠是30年历史叙述中最年轻的一位参展者。他的出现矫正了人们对于年轻艺术家只是用简单的工作在市场泡沫中被打造成艺术明星的习惯性偏见。

宋振,201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宋振的工作建立在对于传统和当代各种节庆仪式及礼物的意识形态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长期而缜密的社会调查,他深入思考了时空制度的确立对人的精神和身体状况的控制力等问题,并以时间和空间中人群的高潮体验作为切入点来展开创作。他的作品往往是复杂的、有大量人群参与的现场性艺术,游离在事件艺术、行为艺术和实验戏剧的边沿,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有机的社会装置。这种工作使他的创作常常能够极具张力地溢出传统的艺术展示空间,并据此对过度稳定的艺术展示机制提出了有效的质疑。因此他的作品与同代人快捷的符号化图像模式或者充满个人化呻吟的青春写作模式截然不同,而是在将个人的工作熔化在开放的社会意识中的同时,显示出一种宏大的格局。可以说,宋振作品中表现出的用艺术对社会进行研究和干预的形态在年轻一代艺术家的身上是很罕见的。

《东方艺术•大家》:您作为一位艺术家如何看待现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和现象和您有什么不同?作为前辈您会给年轻艺术家们哪些建议?

邱志杰:在我还年轻的时候,眼下大家所说的当代艺术还处在比较地下和边缘的位置,很少有人关注它,更没有经济利益可图,从事创作的人都是真心喜欢艺术的。现在的年轻艺术家在进入当代艺术行业时受到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艺术市场膨胀以来,我看到从事符号性架上绘画的年轻画家数量不断增多,而从事边缘性实验艺术创作的年轻人则变少了,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越来越主张庸俗的成功学,这是令人担忧的。这也让许多年轻艺术家因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选择了迎合市场,当然,他们中最优秀的一些人依然在从现实和传统中汲取营养,并使自己的创作变得更有深度了。

我觉得每一代艺术家关注的问题其实是差不多的,所谓断代的差别只是表面现象。

我建议年轻人应该排除短期利益的诱惑,并尽早培养起自己的历史意识。为历史工作,多做探索性的实验,我想历史最终是会回报实验者的。如果跟风追随目前的成功模式,只会永远处在捡剩骨头的状态里。

此外,年轻人要警惕强势的画廊和策展模式等艺术体制的绑架,这些东西会用利益来诱惑你按部就班地沿用老模式来工作。年轻人要突破这些老模式,并用自己的创新性工作来迫使这些旧有的体系为他们的出现进行调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反复地重新回到对于艺术史的阅读之中。

《东方艺术•大家》:近些年来马爹利也在不断地参与到当代艺术领域里,还创办了马爹利艺术基金。同时也与今日美术馆共同推出了“马爹利今日艺术讲坛”和“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院校系列讲座。您如何看待艺术参与公益这个现象?你会考虑和马爹利艺术基金合作么?

邱志杰:我认为艺术的存在一直就是公益的。虽然艺术作品的创作最初是和艺术家个人的情感抒发、观念构建等过程相关的,但在成型之后总是会超出作者本人对其意义的最初设想,并随着展示过程的深入而被附加上具有普遍性的丰富精神价值。所以不存在“艺术参与公益”这样的命题,只存在企业参与公益的命题。企业除了追逐利益之外,能够关心艺术发展,是企业的公益精神的一种表现,值得肯定和合作。

《东方艺术•大家》:今日美术馆一直也在关注年轻艺术家的成长,也为年轻艺术家提供展览空间。此次与马爹利艺术基金共同推出的“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也是一次新的尝试,您觉得最终的入围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品质才能从众多参选者中脱颖而出呢?

邱志杰:有时候通过现场展出的一两件作品是很难客观评价一位年轻艺术家的,特别是对于较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来说,他们的在实验领域内的一些探索很难用现有的艺术机制来进行评判。我希望能在现场作品之外,尽可能多地提供同一位艺术家的其它作品的相关资料作为参考,以便评委们能够做出较为公正的评价。

评奖结果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能够获得关注的,除了作品本身独特的视觉传达之外,对作品的相关创作语境的解说是否清晰,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对它进行判断。因此,我认为青年艺术家应该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在创作思路、制作工艺、理论能力上比较均衡地发展。

《东方艺术•大家》:今日美术馆将在2011年5月为最终入围的艺术家举办展览,随后也会为获奖艺术家提供去国外学习的机会。您觉得通过这样的奖励机制,推举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是否会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我们是否还需要设立更多的奖项来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广的平台和展示机会?

邱志杰:设奖、评奖是很吸引大众眼球和媒体关注的事情,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好地向公众介绍他们尚不了解的新艺术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应该优先给予那些正在探索中的年轻艺术家。所以我认为一个专门针对青年艺术家的、严肃的奖项应该是最有学术价值的。

而获奖后的表彰形式最好不要是奖金,或者不只是奖金,应该把奖金转换成某种学术的表彰或肯定的形式,比如一个专题学术研讨会,一个策划较全面的深入的媒体报道,一本好的画册,一个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个展等。今日美术馆这次为获奖艺术家提供去国外学习的机会,就是一种比较新的奖励思路。

关于青年艺术家的奖项当然是越多越好,因为每一个奖项的评委构成总是有其局限性的,不同奖项层次的设置能够包容更多不同的评价标准。因为即使是相似的评委构成,在不同的评选规则和评选程序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评选结果。奖项多了,相对的公平所出现的几率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