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收藏家陆续出货 内地藏家数量反超趋势
发起人:自生自灭  回复数:0   浏览数:1225   最后更新:2011/01/06 10:23:22 by 自生自灭
[楼主] wangxiaoer97 2011-01-06 10:23:22
来源:东方视觉 作者:王晴




梁远苇的执拗让她的艺术变成了其对生活的实验探索。她用“金色笔记”,这个多丽丝莱辛的诺贝尔著作当语境,进行了苦行僧似的架上时间之旅。

N12的成员大多热爱日记体。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何为“N12”, 简单地说,N12就是以友谊为纽带、由12个中央美院毕业生组成的、已成功举办多次联展的年轻艺术家团体。王光乐、宋琨、梁远苇等都是其中成员。

还记得皮力三年前为梁远苇举办“115楼1904室”个展的时候,梁向众人解释N12成员对于“日记体”绘画的不同时曾说到, 王光乐是在用感性画理性,从画面就能看出光乐的劳动量之大,但是她自己却是在用理性画感性,每幅画工作量也很大,但是从画面却看不出工作量。

刘野曾经评价梁的作品:每一个片断的经营蕴含在整体结构的控制之中,虽然是在重复一个元素,但实际上每个局部都和画家细微的心情变化相关联,透露出时间和岁月的流逝感,体现出很强的温度感和人情味。而梁远苇自己解释时则说,她作品的绘画方式其实是参照了电子乐,但是整个画面最后却沉浸在了一片爵士乐的自由与舒缓之中。

无论是装置还是绘画直、摄影作品,梁远苇关注的,总是关注私密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体自身的感受及其所带来的感动。这种感动对于女性来说,应该是司空见惯,但是当梁用日本物派的表达方式把这些情感用笔触倾倒出来的时候,那,是一种极端难名的巨大感情。在新展“金色笔记”中,梁还是耐心地画着不同旧衣上的花纹,婉约,却有着日常的力量。尤其是大幅作品中,整片整片的花纹,向观者无声地诉说着画家是在用一种怎样的一般性、几何性的心态在平静地勾描,它的构造让形而上的表达有了一种纯粹的美的输出,当然,其中有“不得不”的一丝压抑和苦行僧式历练后的释然。

当最初梁远苇向她的学弟王光乐等讨教怎样扎画布时,可能谁都不会想到她会用如此细腻却气势如虹的笔触来讲述生活。可以说,绘画的过程更像一种仪式。 她的作品中也包含着充分的时间性,她每天在画布上用颜料刷上一块底色,然后在这块颜料上绘制丝绸纹样,第二天再往下刷一块底色,继续绘制丝绸纹样。她的工作就是不断地这样重复下去,直到画布被完全覆盖。这就像一个生活的契约,一旦一个人出生,那他(她)就无法逃脱,不论生活怎样对待这个人,他必须坚持下去。好似之前梁的一个小型桌上装置一样,“umustbestrong”,打字机用这句同样的话打完一卷卫生纸,梁远苇在让自己“拧吧”的同时,向人们一直讲述着一个道理,坚持,生活到最后一刻。
Q&A

TO:你的生活信条是什么?
什么是生活信条?我没有见过。我所认识的生活,没有规律可循没有律条可依。它是个混沌的存在,一分一秒吞噬碾压过来。

TO:简单介绍一下“金色笔记”这个新展吧?
“金色笔记”这个个展包含我从2010年初到9月底创作的4张双幅绘画完成品,以及一些小稿。它们在形式上是在我2008年第一个个展所打开的方向上的发展,同时整个展厅中的陈列也构成一件完整的概念作品。“金色笔记”的题目借用自文学家多丽丝莱辛的一部著作名。我在去年读到这本作品,书中并置了五部不同颜色的笔记,从不同的角度记述了一个艺术家如何穿越自己的精神和生活困境。这种多条线索并置的组织方式给了我启发。11月份在北京公社的“金色笔记”是最先展现的一条线索(也是最接近“笔记”这一概念的),紧接着在12月6号泰康空间作为51平方项目的我的下一个新作个展,将展示另一条线索。今后的一段时间我都会用这个方法在不同线索上尽量单纯地延伸思考。

TO:绘画是你每天的工作,而你画的内容又很特别,能不能讲一下在你每天工作的时候你是怎样维持一种“让它进行下去”的心态的?
绘画是我的艺术实践媒介之一。每一天的工作令我疲惫并能产生幸福的幻觉,这是给自我的安慰。同时每一天的工作也是对自我的教育,带我摆脱虚妄,帮我认清自己。

TO:你怎样看待你现在的生活?什么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
现在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一样模糊,甚至是你所度过的生活,也并不如你一厢情愿的那样清晰。相比存在,失去才是真实。正如是皱纹让你拥有过皮肤,是病痛让你拥有过健康,是死亡让你拥有过亲人。如果你不能清醒,你就坠入虚无。所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断用各种办法来让自己辨析出自己身在何处。

TO:如果不做艺术家你会做些什么?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
从很小就知道我一定会是一个艺术家。即使我当初选择的是从事物理,或者金融,政治,结果都会是一样。多年来我锻炼自己不要通过作品表达情绪,每多做到一点我都会开心。因为真正的艺术往往像分子结构一样不带有任何情绪,但却更接近真相。

北京公社 至2010年1月13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