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不是当代艺术,我是等代艺术——薛珺访谈
发起人:jiujiujiu99  回复数:5   浏览数:2111   最后更新:2010/10/03 17:17:16 by guest
[楼主] oui 2010-09-27 18:13:52
作者:魏华


 
作为当代最炙手可热的艺术代表人物之一,刚走下“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当代艺术与资本”高峰论坛舞台的王度,最近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忙于自己将在北京举行的两个个展。追溯历史,1956出生于湖北的王度,现在的身份是雕塑家和装置艺术家,但王度并非一开始就是受艺术缪斯眷顾的宠儿。在艺术的成长经历上,王度也经历了和多数人一样的节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求学以来,王度才开始接收系统的艺术训练。“85美术新潮”之前,由于当时的信息非常有限,王度所接触的艺术大都是现代主义前期的东西,给王度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贾柯梅蒂的画册。贾柯梅蒂的雕塑不是那种讲体量的雕塑,都是瘦瘦的,王度的毕业创作也受到他的很大影响。其时,王度的毕业作品由两件雕塑组成,它们都曾经刊登在《江苏画刊》的封底。一件叫《在风中漂移的有关童年的肖像》,另一个件叫《绿色王国》,名字都很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意味,这确实也和王度童年的记忆有些关系。前者表现了一个漂亮的小孩在空中飘舞,小鸡鸡也在风中飘着;《绿色王国》的主体是一个女人体,被放置在一个叉上面。从这个时候开始,王度就故意不想把作品做得像传统雕塑,他要反体量,要从雕塑语言上进行新的探索。

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以后,王度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研究员,这段事业经历1985至1990年的近五年时间。虽大部分的精力聚焦在工作上,但王度一心想自己搞创作,艺术兴趣也与建院那样严格的工科生产格格不入,所以王度总是寻找借口想要推掉那些“任务”,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正好当时研究之风正盛,所以王度就找到院长,说自己需要时间写论文,尽量不要派过多活儿。
在建院工作的五年时间里,王度始终没忘记自己真正的艺术兴趣所在,并朝着这个方向前进。通过断断续续的筹备,1986至1989年,王度开始召集“南方艺术家沙龙”群体,并全力策划了1986年的“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实验展”。“南方艺术家沙龙”在当时的艺术新潮中有点特别,也和人们印象中的广州气质有所不同,或者,这是因为大学区、研究机构集中的人员组成更为多元,真正的广东人反倒是其中的异数,而这样的独特构成正是形成区别北方学院派艺术的因素。“南方艺术家沙龙第一回实验展”向大众展示了艺术独特的另一面。三年后的1989年,王度参加了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现代艺术展”,经过长时间积累的艺术经验日渐丰富,王度在艺术表达上也更加成熟。
1990年,王度移居巴黎,生活和工作的重心也逐渐转移到巴黎。在新的社会语境中,王度作品的创作源泉转移到取自网络媒体的信息。他从不否认自己的艺术产生于大环境下的当代社会现实或艺术现实。
在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环境中,王度进行了多渠道的艺术表达,并和旅法的艺术工作者费大为、黄永砯等参与到各类展览的进程中,其中包括1994年的“标本”展(巴黎,ANNE DE VILLEPOIX画廊),1995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展(Bénédictin, Fécamp and Levallois City,法国),1997年的“SOAP” 展(鹿特丹人类学博物馆,荷兰)、“动感城市1” 展(SECESSION美术馆,维也纳),1998年的“动感城市3” 展(.纽约,美国)、“东站”展(CASINO LUXEMBURG,卢森堡)、“FIAC”(巴黎当代艺术国际博览会,法国),1999年的“EXPANDER” 展(巴黎,法国)、“动感城市5”展(HAYWARD GALLERY,伦敦,英国)、“48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纸上谈兵”展(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瑞士)、“身体工程”展(ALBERT BARONIAN画廊,布鲁塞尔,比利时)、“跳蚤市场”展(ART&PUBLIC画廊,瑞士)等。通过这些展览,王度一方面积极实践自己的艺术理想,在西方世界中展示受中国传统影响的当代艺术世界观,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内的艺术创作。归根结底,当代艺术前途的可能性发展,既不取决于达达主义般的介入也不取决于波普潮流对现实的嘲弄,而是当代及未来技术革命条件下的社会大环境。王度正是从这一游戏规则出发,不断在新的语境中启发对自我的认识。

进入2000年后,王度似乎更忙了,参加的展览也更多了。包括“一次性消费的现实” 展(CONSORTIUM第戎,法国)、“阅兵式”展(DEITCH PROJECTS画廊,纽约,美国), “FIAC巴黎当代艺术国际博览会”、“NEGOCIATIONS” 展(SETE地区当代艺术中心,法国)等,“金钱与价值——最后的禁忌”展(瑞士)、“疯狂”展(罗马法兰西学院,罗马美第奇别墅,意大利)等,其中都可见到王度忙碌的身影。对当今的王度来讲,他更多的是从装置中寻找当代艺术发展的可能性,相对于炫艳的网络图像模式,在王度看来,装置可以给人更多的思考道路,也对当今的社会语境提出更为复杂多变的解读。王度倾向于这样一种适合思考的创作方式,他认为那样的创作方式更能体现一位艺术家的创作能力与素质,这些都是王度创作思路的最近倾向。
面对展览的多种实现途径,王度也有自己严格的选择和标准。现在,在观念层面上,王度不断地追问事实和社会的真实联系,并且将这种联系以他所擅长的装置语言表现出来,2003年作品《Mamma-Mia!》、2006年作品《商业报纸》都是这种思考的表达。通过把信息变成一件件作品,王度强调了在今天,在一个被大量销售和及时消费的戏剧性场面所主宰的时代里,政治和美学间的融合。艰辛的艺术探索也为王度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2005年和2006年王度分别被邀请参加“里昂双年展”(里昂,法国)和“巴尔迪克当代艺术中心艺术展”(BALTIC The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 纽卡斯尔,英国)。
对于强势的西方文化,被视为极具创新精神的王度则表现出了很大的勇气和坚持。对于王度来说,海外的生活真正改变了他艺术创作的方向。旅法期间的文化反思让他处于矛盾的中心,而突破求变的尝试则赋予他革新的力量,自我殖民的痛苦,始终困扰着往王度的艺术思考,正是在这种困扰中,他一直不断地在寻找新的突破方向。
来法国十几年后的今天,王度的事业如日中天,整日为艺术发展而忙碌着。他说,这些成就一方面得益于自己作品的个性化倾向,也得益于法国这样一个开放、包容、文化多元的国家。或许只有在这种非中国传统的艺术氛围中,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空间中,艺术的发展才充满更多发展可能与奇异空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