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投资》杂志8月份封面
发起人:大校  回复数:0   浏览数:2168   最后更新:2010/07/27 18:58:06 by 大校
[楼主] ba-ba-ba 2010-07-27 18:58:06


.在上海和北京CBD生活的精英们走出那个狭小的象牙塔的空间后也许很多人会有强烈的不适感,现实的粗糙会残酷地粉碎他们的梦想。我在2005年左右也是这些沾沾自喜的“白骨精”之一,被时尚杂志与国际品牌洗脑,莫名奇妙的对未来信心十足,如果你那时侯和我谈话,你会发现我是个十足肤浅物质的白痴,我的话题范围仅仅局限在那些无聊的时尚泡沫之中,流行趋势,明星设计师,国际品牌的最新广告,或者,是当下流行的几本书,话剧,诸如此类。我生活,工作,以及活动范围就集中在北京东区以国贸为半径的狭小范围,偶尔三四个月去趟五道口对我来说是种猎奇。



当然,也经常出国,或者去上海,广州出差,但,总是住在如出一辙的同样的那几家酒店,看到的电视都是那几个频道,即使是会议结束,选择去的餐厅和酒吧也基本相同。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崛起,而我,当然的认为,我生活在最有活力的风暴中心,我见证并且参与其中,那种莫名的优越感与盲目的自信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经常使我异想天开并且夸夸其谈,我的周围,生活的和我一样的鸡血族,他们是:时尚杂志编辑,广告人,品牌公关,,,以及备受媒体青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新兴势力创意阶层。 我们去同样的餐厅吃饭,穿着制服一样的品牌服装,讨论着同样的重复话题,羡慕着同样的几个成功人士,最后,睡进了毫无想像力的同样的卧室里。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好几年,我从一个文艺青年被改造成一个中规中举的专业人士。直到一次极其偶然的火车出行经历,在车上,我对面坐着一个登山爱好着,一聊起来,他在北京工作的数码01大厦离我们汉威大厦很近,也许在很多匆忙的中午吃饭时间早已经擦身,只是彼此都把对方看成这CBD面目模糊的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看着乏味的车窗外景象,那些广袤大地上,每一个城市与村庄,都如此相似,粗暴的广告标语以严重趋同的方式出现在一路上每一个毫无个性的墙面上。我试图和他重新拎起我熟悉的话题,但突然觉得特别的虚无,因为是那么那么地显得不合时宜。他则说起他用数年时间爬了很多山的经历,他说那是他企图抛开CBD阴影回归自然人的尝试,那些经历,使他再回到都市的时候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态度去面对,世界豁然开朗,不再盲目自信,也不消极悲观。自此,我觉得自己就成了一个赝品都市客,潜伏在人群和生活中,带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时时准备找出我们虚拟的华美电影中的穿帮镜头。



我的好朋友,建筑设计师冯果川从大约2003年开始,持续的用数码相机纪录了一个外国女人在中国的多彩生活。最初他是在一张图库光碟中见到这个女郎。之后不久街头陆续发现用这个女郎作的各种广告,图像大部分都是那套图库中见过的。后来这位女郎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广告中,相信大多数城镇人都见过“她”。这一景象吸引了他,他便开始记录,短短几年时间,这个纪录已经堆积出一个当下中国所特有的图像奇观。从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到内蒙古的偏远小镇,每一个我们到过的城市几乎都能找到“她”!用她的形象作的广告大致分作三类:一是店面广告,主要是美容、美发、足浴、桑拿,以及时装店、眼镜店等;二是商品广告,多是化妆品、服装、女性装饰品、饮料、食物、保健药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三是平面传媒广告,被美容机构等用于传单、杂志广告甚至被做作书刊杂志封面。”



“该女郎图像的泛滥部分得益于中国的“后发优势”:我们与世界同步进入数码时代,photoshop类图像软件的强大功能使影像的移花接木简便易行,但却没有相应的严密规范来限制这种对影像的商业性剽窃。也就是说我们享用这个文明时代的技术便利的同时,却不受与之匹配的规范限制(甚至连技术本身也是窃取的,例如广告公司大多使用盗版软件)。当然这种自由主要还是发生在社会底层,罕有名牌厂商使用这类盗版图像,而制作这种广告的往往也是不起眼的小广告公司。在平民图像消费环境中,photoshop代替了传统广告摄影,赤裸裸的影像虚构谋杀了照相术所营造的真实性。虽然我们很容易辨识这些制作粗糙、重复出现的影像是虚假的拼凑,但谁又在乎?这里要的只是一个直白的叙事,一个喜闻乐见的效果而已。”



“Photoshop从技术上把女郎的形象变成漂浮在蓝背景上无语境的自由能指,它可以粘贴到任何广告背景中去建立新的意指关系。而另一方面,在图库女郎的姿态又使它成为万能的能指。这些图像中女郎不是竖起大拇指称赞,就是天真地微笑,或者大抛媚眼,具有明显的肯定和调情的意味,这正是那些影像广告所需要的。我甚至相信,当初图库摄影师就是刻意拍摄这种标准化和符号式的姿态。当这一预制的符号与现实的象征性需求相符时,广告设计者们即将她从图库中提取出来。”



“自由而万能的能指也就是空洞的能指。在制造这种能指就是将女郎的形象删减到极限,我们看到最后剩下的是她的头。她的头已经携带了她广告价值的全部:金发碧眼女郎。所以在一些内衣广告中,她的头颅甚至嫁接在一个黄种女性的躯干上。”在冯果川的记录中这样的视觉戏法还有很多,他不想过多去阐释它们背后的图像意识形态或集体潜意识,只想展示图库女郎在广告图像世界的奇异之旅。搜寻“她”的踪迹,冯果川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这个时代大众图像文化的剖面。






















[沙发:1楼] guest 2010-07-28 13:22:51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