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是你们穿不起的牌子
发起人:oui  回复数:2   浏览数:2447   最后更新:2010/06/24 10:08:26 by guest
[楼主] oui 2010-06-21 15:27:58
劳伦斯.维纳
Lawrence Weiner 



Lawrence Weiner
1942年出生于纽约布朗克斯。

Lawrence Weiner, 观念艺术的主要人物之一1942年2月份在纽约布朗克斯出生。高中毕业了之后,Weiner打工了,做不同的工作列:油船上、码头里打工,卸车厢的货,等等。他在北美旅游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去了纽约,1964年和1965 年在Seth Sieglaub 画廊做了一个展览。Weiner早期作品包含了一些实验,尤其是对油画布的形式实验,后来也用了不同的材料列地毯、墙把它们切成方形。
b. 1942, Bronx, N.Y.

1968年是Weiner的一个关键时刻,当时他为了Siegelaub在佛蒙特省Windham大学组织的展览制作了一个室外作品。他当时用了一些微妙的方式指定一个空间给他的作品:“地上用了一些桩形成一个长方形,用线把所有的桩连接在一起造成一个网格,一个长方形从原来的长方形这样被除去。

当学生由于过不去所以把线剪下来,Weiner意识到他的作品原来也可以更微妙一些:Weiner原来可以光用作品的解释文字让观众尝试同样一种感觉。后来,Weiner开始用语言作为他作品的主要媒介,1968年他这样总结了:“(1) 艺术家可以造一个作品。(2)作品是可以制作的。(3)作品也可以不制作的。[每一个句子都同样重要也都代表艺术家的想法,当作品被接受了以后决定的条件在接受作品的人手里。]”

Weiner像60年代-70年代的很多国际重要观念艺术家一样寻找了一些针对艺术作品本质的传统标准的新展示方式。1968年Siegelaub又组织了一个展览,Weiner做了一本书叫“说明”(Statements), 由于作品只有词构成的,没有任何理由去展出一个具体物品。当年,他也参与了Sieglaub的书“复印书” (Xeroxbook) 一个由七个观念艺术家做的复印资料构成的一本书。
70年代的墙装置为Weiner当时的主要作品,不伦不类的词被画在墙上。字体是又艺术家自己做的,然后一个画家按照艺术家要求去画这些字。即使这系列作品探索语言作品一种艺术媒介,这些说明经常很物质化,或描述一种行动或过程,比如“ONE QUART GREEN EXTERIOR INDUSTRIAL ENAMEL THROWN ON A BRICK WALL” (1968) (砖墙上扔四分之一绿色室外工业搪瓷)或“EARTH TO EARTH ASHES TO ASHES DUST TO DUST” (1970) (地到地、灰到灰、尘到尘). 有时候主题涉及到两个语言之间的翻译或一个国家边界的遇到,列“THE JOINING OF FRANCE GERMANY AND SWITZERLAND BY ROPE” (1969) (法国德国和瑞士用绳子连在一起)。后来Weiner研究标点、形式、颜色在文字里的影响。1997年,他创造了Homeport (母港), ada’web当代艺术网站(http://adaweb.walkerart.org/)的一个互动环境,观众能在这里参观一个语言的空间,而不是地理空间。

Weiner作品媒介也包含录像、电影、书、声音艺术、雕塑、行为、装置和平面艺术。





[沙发:1楼] guest 2010-06-22 15:32:40

由最普通的字体描绘而成的单词、一些有关联的图形以及诗般的短句构成的墙上装置作品,是劳伦斯·维纳的标志。几乎与美国惠特尼美术馆劳伦斯·维纳大型回顾展同步,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也请来这位“观念艺术”的代表人物现场创作作品“以光”。这也是他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展览。这位公认的观念艺术家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却称:“观念艺术”不存在,艺术就是艺术。

劳伦斯·维纳:"观念艺术"不存在

坐在记者对面的老男人长相酷似大狗,愁眉苦脸,一脸大胡子,然而极为超脱冷静。采访完毕,记者和摄影师坐在餐厅里用餐,摄影师以他专业的眼光说,拍摄对象的手上布满了青筋和斑点,这双手的主人早已不年轻了。

他老了,然而好像活在时间之外。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劳伦斯·维纳,他的身体看上去像一把彻底冷却了的火焰,凝固了一段喧嚣灿烂的时间——上世纪60-70年代当代艺术风起云涌的美国。这个被称作观念艺术大师的老男人,于2007年11月5日至2008年3月在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展出他的现场创作作品“以邀光”(To Allow the Light)。这是UCCA为庆祝在中国开张的重头戏之一。

“以邀光”呈现在UCCA中央甬道底端的墙面上。几个简单的中文词组:“一遍”、“两遍”、“三遍”、“游移”和“以邀光”以及相对应的英文单词Once、Twice、Thrice、Moved About、To Allow The Light,配上极为简单的图形,构成了这幅作品。

作为一名从上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在作品中大量使用语言符号,并将其作为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工具和媒介的艺术家,劳伦斯·维纳的这幅新作是典型“维纳”式的——最普通的字体组成的单词,一些有关联却难以捉摸的图形,有时伴有诗一般的短句。

从70年代开始,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维纳习惯于以简单而令人难以理解的墙上装置作品开始他的个展,其中包括本月10日刚刚结束的美国惠特尼美术馆劳伦斯·维纳大型回顾展。以语言符号为创作主体的作品也成为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纽约时报》艺术版对这次个展的评论是:“回顾展唤醒了人们的思想,犹如宗教净化仪式,抚慰了人们,又唤醒了他们。任何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人都应该去看一看这位观念艺术大师的展览。”

这个自称反嬉皮士的嬉皮士,脑后留着长发,颌下蓄着大胡子,表情沉静到萧瑟,间或露出少许害羞。举止小而缓慢,语气低沉,听者需要仔细捕捉,但表述的内容却非常清晰。他笑起来的时候,会让人感觉到天真和温暖。

维纳在60年代早期曾像惠特曼和凯鲁亚克那般漫游过北美大地,之后来到当时反战运动和性解放运动的重镇加州。在那里,他发现所有人都在迷失。他不喜欢嬉皮士,因为他们“不喜欢工作”。他很快返回故乡纽约,沉浸于工作之中。60年代晚期,当反战运动、性解放和年轻人的迷惘席卷美国时,维纳已在艺术界扬名立万。评论者说,通过把语言和符号变成创作的基础,即利用文字作为创作理念的主要载体,他向传统观念中艺术创作的本质对象提出了质疑。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劳伦斯·维纳敢于挑战人们对艺术本质的认知及艺术品与观者之间的关系。他甚至认为,观者只需阅读艺术品的文字表述,便足以经验该作品。他很少自己动手把文字制作到墙上,认为只要让工匠按指示把文字画上墙就足够了。与那些六七十年代成名的艺术家一样,他善于探究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于他的同道,比如安迪·沃霍,维纳很坦率:“对我来说,安迪·沃霍是个老艺术家。我认识他,尊重他,我喜欢他的作品,但是他算不上什么榜样。”






B=外滩画报

L=劳伦斯·维纳

B:能否给《外滩画报》的读者介绍一下出现在UCCA墙上的“以邀光”的理念?

L:创作这件作品的主要目的,是想重新估量在自身与物质之间,人们如何找到他们存活于世的方式。

B:创作这件作品一共花了多长时间?

L:从聚集想法,到语言翻译,最后将作品画到墙上,整个作品花了两到三个月。

B:你在60年代初曾漫游过整个北美。你当时是采取哪种方式旅行的?是坐火车还是坐“灰狗巴士”?

L:我搭便车。我去了加州和旧金山,那里所有人都在迷失。我在那里做了一些作品,很快便返回纽约。我出生在纽约布朗克斯,在那里工作至今。除了荷兰,纽约是我主要的工作地点。

B:一个相关的问题,请问你喜欢公路电影吗?

L:再也不喜欢了。年轻的时候,我曾认为公路电影很浪漫。

B:你喜欢垮掉派作家的作品吗?

L:我喜欢凯鲁亚克。

B:那段期间你在干什么?

L:我开始使用语言来创作作品。我那时开始相信,语言能够将物质呈现出来,它能够,而非应该。

B:你既勤奋又幸运,在60年代末就开始得到艺术界的承认。从那时开始到现在,你觉得你的艺术创作生涯和关注对象经历过大的变化吗?

L:我的确很幸运。我关注的事情始终只有一件,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B:你会不会担心观众看不懂自己的作品?有没有人跟你说过你的作品难以理解?

L:我从不担心这类事情。人们难以改变他们的逻辑模式。

B:你还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你的写作吗?

L:我不写书,我“制造”书。我用文字、图形和短句“造”书,这是我创作的一种形式。

B:人们对你那些全部由文字组成的墙上装置作品的反应是什么?

L:他们读它。仅此而已。

B:你认为这些作品是绘画、素描还是雕塑?

L:雕塑。也就是说,是文字和相关原料构成的雕塑作品。

B:你创作的这些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后的效果好,还是在你的母语英语中被人们最好地理解?

L: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应该被设计成可译的,以便能从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种文化。

B:你偏好在画廊或美术馆中,还是在公众场合展出作品?

L:我没有偏好。从首尔到越南,从明尼阿波利斯到洛杉矶,你可以在大约在100个公共地点看到我的作品。

B:你还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导演。你最喜欢哪些导演和哪些电影?

L:我喜欢看电视。

B:你能告诉我何为观念艺术吗?

L:“观念艺术”不存在。艺术就是艺术。



来源:外滩画报 陆彦
[板凳:2楼] guest 2010-07-01 12:10:11
niubi
[地板:3楼] guest 2010-07-05 16:18:24



Lawrence Weiner, Placed Upon the Horizon…, 1990, Vancouver Art Gallery Collection. Photo by Hartley Charach.
Lawrence Weiner, 在地平线上放着(造型影子), 1990, 温哥华艺术画廊收藏, 摄影Hartley Charach


Lawrence Weiner, Learn To Read Art, installation,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February 4 – April 8, 1995
Lawrence Weiner, 学会读艺术, 装置, 纽约公共图书馆, 1995年2月4日-4月8日


Lawrence Weiner, Place Mendes-France, La Marelle, Villeurbanne, France, 1990
Lawrence Weiner, Mendes-France 广场 (大石头被移动到这里和那里,在天和地之间)1990



Lawrence Weiner, Vienna, 1991, Wiener Festwochen, Flakturm im Esterházypark. Photo by Christian Wachter
Lawrence Weiner, 维也纳 (被打碎了(在夜晚的宁静)), 1991, Wiener Festwochen, Flakturm Im Esterdhazypark. 摄影Christian Wachter.
[4楼] guest 2010-07-05 23:03:36
感谢楼主!
[5楼] guest 2010-07-16 22:49:25
厉害
[6楼] guest 2010-07-17 09:43:01
感谢小刘伟
[7楼] guest 2010-07-17 15:21:57
这才是大师嘛
[8楼] 吕青青 2010-07-20 12:08:03
ASHES TO ASHES and DUST TO DUST 来自圣经,通常译为 “尘归尘,土归土”,因此这句意思应该为 “泥归泥,尘归尘,土归土”。
[9楼] guest 2010-07-20 12:38:09

Swept away with a rush of white water, 1988
用白水把它扫掉,1988


Entered into the milieu (Rompre la glace) 1989
进去中间(打破僵局) 1989


FLAGS FOLDED OUT OF SIGHT OF THE BARRICADES (CAT #617) 1989
远离街垒折叠国旗,1989


2 METAL BALLS + 2 METAL RINGS (SET DOWN IN THE GROOVE), 1990
2 个铁球 + 2个铁环 (在凹槽里放着)1990


Cadmiun & Mud & Titanium & Lead & Ferrous Oxide & So On, 1991
镉 & 泥土 & 钛泵 & 铅 & 氧化亚铁 & 其他, 1991


Tar + High Water Tar + Low Water, 1994
Installation shot Lawrence Weiner Exhibition August 2005
沥青 + 高水沥青 + 底水,1994
Lawrence Weiner展览现场图片,2005


untitled 2001
无题 2001 (如果空中花园是一种垂直横行的追求,是否一个竞争现实的追求?)


Put Aside or Put Away; Reaching for the Core 2002
放在边上或拿走;接近中心 2002


Put Aside or Put Away; Reaching for the Core 2002
放在边上或拿走;接近中心 2002


ON A STRING 2004
在线上(控制)2004


En Route : At Another Time 2005
在路上 : 另外一个时间 2005


En route : in another court 2005
在路上:在另外一个院子 2005


En route : on another plane 2005
在路上:在另外一个飞机上 2005


Aphorism Archimedes 2007
格言 阿基米德 2007


Poised Between Dissolution & Resolution At the Present Time, cat # 939, 2007
现在,解散&决心之间的平衡, 2007



Rows of Cabbage 2007
卷心菜行 2007


3 Coins & a Fountain 2008
三块银币和一个喷泉 2008


Quid Pro Quo 2008
误解 2008


Placed on display, briller par son absence, wheresoever, 2008
展示了,亮着因为不在,哪里,2008

[10楼] guest 2010-07-20 12:45:40
Lawrence Weiner巡回展 “一望无际”在Whitney美术馆和当代美术馆,2008。展览现场图片:

















[11楼] guest 2010-07-20 13:02:23

Many different things in many different place at many different times 2009
许多不同东西在许多不同地方在许多不同时间 2009


Placed on Either side of the Light 2009
在光的每一边上放着,2009


Iceland Homily, stainless steel, 2010
冰岛讲道,不锈钢,2010


Above Up - In Relation to a Volcano 2010
在上面 - 跟火山有关 2010


BROUGHT TO TOUCH 2009-2010
接近触摸 2009-2010


compilation 2010
汇集 2010



To the Limits of Its Volatility 2010
到它发挥性的限制 2010





MOVED BY FORCE FROM THE SHADE TO THE SUN
用力移动从影子到太阳下面


(公共艺术项目在一个百货大楼)


跟其他和文字直接有关 (公共艺术项目)


Pursuit of happiness
幸福追求


As long as it lasts
持续多久,就持续多久

[12楼] guest 2010-11-27 20:35:29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