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有伦斯讲座】古根海姆馆长讲座
发起人:art-bob  回复数:0   浏览数:2240   最后更新:2010/05/27 11:16:02 by art-bob
[楼主] 蘑菇开花 2010-05-26 13:40:16


GB(Gesine Borcherdt名字首字母缩写): 那么,SEO,你的画究竟是关于什么的?
  SEO: 我的中心主题是风景、全球化和环境破坏。在大多数地方,自然不再完整地存在,而仅仅是工业化的碎片世界的一个部分。我从报纸、杂志和网络上搜集风景的复制物,再把它们纳入到我的艺术中。各种各样的风景,比如有很多因战争而荒芜的风景,然后我让这些风景彼此联接。这些风景可能包括韩国的山、中国的森林或者法国的水——我让原本不在一块儿的元素彼此融合。这正是全球化造成的过程。对我而言,自然和工业的矛盾,以及人类内心那种驱使他们不断制造新事物的驱动力是我所关注的。我拼凑了一个新的世界,因为真实世界正在被系统性地摧毁。

  GB: 你的作品也和传统的母题有关,在大卫·弗里德里希、亨利·马蒂斯、克劳德·莫奈中可以找到这些母题。你是如何看待传统的?
  SEO: 曾经有个记者说我的画不现代。如今风景常常被认为是“传统的”。但仅仅因为我的作品是关于自然的,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一定是传统的。事实上,我描绘的恰恰是未来。在韩国时我就已经对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感兴趣了,当时我学的是水墨画:用细细的毛笔绘制在宣纸上的精美风景会逐渐隐入背景。人类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弗里德里希也看到了这点。

  GB: 可是,现在你没有和弗里德里希一起展览,而是和罗伯特·劳森伯格一起展览。他极少描绘自然,更多地是描绘美国的废品社会。你觉得你们的作品间有什么共通之处?
  SEO: 我不想把我自己和劳森伯格作比较。虽然如此,他毫无疑问在描绘工业化。他的材料大多是在街上捡来的,搜集各种原本彼此无关的物品,然后把它们在画布上重新组合。劳森伯格的灵感也来自于他去其他国家旅行时看到的报纸上的照片。在反映被工业化和现代时代破坏的世界方面,我们俩做的事情是类似的,而在把不同的事物重组的方式上,劳森伯格有他的方式,我有我的方式。

  GB: 在他的作品中,劳森伯格对社会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在你自己看来,你是不是一个批判社会的艺术家?
  SEO: 自从亚洲向西方开放以来,人们还没有办法处理洪水一般向他们涌来的事物。一切都是新奇的。这种印象往往促使敏感的艺术家们第一个采取批判态度。20世纪50年代,劳森伯格在美国所处的情况也是类似的,当时的美国急于发现一切新鲜的事物。他的思想——至少是我通过看他的作品而解读出来的思想——是激烈批判美国社会的。虽然他仍然热爱现代生活——就像我热爱跑车和苹果电脑,但是街上的垃圾是另一回事。

  GB: 他是美国人,你的国籍是韩国,生活在德国,在那里你对绘画的陈腔滥调和传统进行了很多思考。你认为你自己处在两种文化间的哪个位置?
  SEO: 韩国受到美国的强烈影响。比如,由于没有合适的韩语表达方式,我们使用无数的英语词汇。我们在韩战中得到美国的许多帮助,所以我感到某种对美国的忠诚。我现在在德国已经生活8年了,德国文化和美国文化非常不一样。一开始适应起来很难。同样的,劳森伯格在战后搬去法国,向巴黎画派学习。最后他想回美国,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法在欧洲描绘当代主题。不过我又是另一番情况了:如果我想画传统绘画,我就必须在中国或者日本继续学习。但我一直想使用抽象、姿态、强烈的色彩等元素,所以我想去德国。亚洲艺术总是干净、精致的,但对我来说那太漂亮了。在德国艺术中,内容总是比形式更重要。我不表现事物本身,而是表现事物的精髓。

  GB: 但你的画不也很有装饰性、很漂亮吗?
  SEO: 是,第一眼会觉得我的画很漂亮。但它们是建立在绘画过程中一系列破坏性的步骤上的。我的风景是用撕碎的宣纸组成的。我用来构筑整体的元素是抽象的。那确实可谓漂亮。油画布上的底图被一层宣纸擦掉,上面上一层丙烯颜料,然后再加一层纸,然后又上颜色,如此反复。我的画是不断创造又不断破坏的一个过程。一开始你可能觉得它们富有装饰性。但我的画不停留在第一眼上。人们要一次次面对这些画,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破坏性。

  GB: 什么破坏了装饰性?
  SEO: 在我开始搜集事物的时候,我就在破坏它们了——作为道具的不同风景,彼此原本无关。在这个粗暴的行为之下,有一种反讽的姿态:我的作品之美是通过破坏得来的。美是一种很韩国的东西。在韩国一切都必须是美的,一切负面的东西必须被美的东西遮盖起来。如果我只是想画点漂亮画,我就不需要实施这个一层层叠加材料的乏味过程了。我的作品不能仅仅被称作是漂亮的或者美的。

  GB: 尽管构成方式是碎片化的,但最后你的作品出奇的和谐。
  SEO: 整个图像作为整体确实是和谐的,但每个构成元素本身是被破坏的。

  GB: 你的教授——乔治·巴塞利兹——的暗色调的、进攻性的绘画对你有何影响?
  SEO: 在我学习的初期,我画了最早的几幅油画——颜色过度鲜艳。巴塞利兹来我工作室,给我一些黑色和白色颜料并说:“你不必重复欧洲人的画。想想你是从哪儿来的。”我被激怒了。我想学新东西。我干嘛要回到我来的地方?但接着,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你不能简单地抛弃你的传统。我作品中的色彩在某种意味上很鲜艳,但是,再看看,也并不真的那么鲜艳。事实上,我的作品里没有真正的色彩;一切都融到一起了。这和韩国传统有关系。在韩国,我受到的教育是认为浓淡过渡很重要。不过从此以后我也开始使用更清晰的色调。

  GB: 过去几年你的作品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SEO: 我以前的作品比较循规蹈矩,用较大的尺幅,碎纸片也要更大张一些。现在我的画是由成千上万单独的小图组成的,这些小图有越来越小的趋势。此外,在美和破坏之间的矛盾情绪以及讽刺的意味越来越明显。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我更多地表现作为个体的自己。在我的自画像以及我那些关于德国艺术传统的装置作品里面,我不断地寻求自己在德国的身份。对那时候的我来说,这种个体和德国文化面对面的过程很重要。这么说吧:那时我对世界的描绘是从内心出发的,现在则更多地是从我的周遭环境出发。过去的我更在乎自己在德国所扮演的角色;现在,我和德国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之外,我可以尝试将德国以及欧洲的传统和我在韩国学习的东西联接起来。这种被不同文化撕扯的感觉,还有残酷和美丽两极间的张力,是我最重要的主题。

  GB: 你这一代的艺术家有很多都是新浪漫主义的参与者,你是否把自己看作新浪漫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SEO: 你看,对艺术来说,有时候一个主题很重要,有时候另一个主题又变得很重要。这和社会的发展有关。我想为我对自然和风景的视觉关注增添一些表现的成分。这种表现性的视觉不是我独有的,很多年轻艺术家都在做这样的主题。所以,没错,我是个新浪漫主义者。
                   
本文出自:2008年在罗斯托克美术馆的展览 (和罗伯特·劳森伯格的)近距离偶遇,第83-88


作者:王文婷翻译
 来源:艺术国际
[沙发:1楼] guest 2010-05-27 11:24:35
  兵不厌诈,艺不厌兵

  关于SEO反战绘画的一些思考



  SEO 创作了一系列战争题材的作品。如果美学的上层建筑需要一个主题作为支撑的话,这些作品的主题就是——恐怖,它超越个人,涉及社会本身。但请注意,SEO的图像并非恐怖的图像。战争的图像怎么可能不是恐怖、伤残和肉搏的图像呢?在艺术中,这当然是可能的。她的战争图像捕捉的是好战行为背后的情感和心理。她恰恰对战争中人性的一面感兴趣,并将之转变为艺术的信息。



  看到SEO画中的坦克向你嘎嘎地开过来,会令你感到这种武器传达的某种恐怖。帮助我们“消化”这种在其他情况下定然令人难以接受的视觉食物的,是轻盈、和谐的色彩,是特意营造的那种非戏剧化的环境,还有画家熟练的技法和精美的画面品质。对艺术来说,美学经验才是重要的,反过来,美学经验也不能完全和主题分离。只要是艺术,表现任何主题都是可以的,正如兵不厌诈(All is fair in war,意即战争中的手段不以道德论)一样,艺也不厌兵——何况是像SEO这样用伟大的人道主义方式解读战争。



  策展人:Christoph Tannert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

  协办单位:北京秀瓷当代画廊

  Von Lintel Gallery New York,

  开幕时间:2010年6月1日 下午4:30

  展览时间:2010年6月2日——6月14日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3层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

  联系电话:8610-58760600-100, 8610-64319181

  网站:www.todayartmuseum.com

  www.schultz-gallery.co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