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创作:中外艺术家进驻农村体验
发起人:活泼  回复数:1   浏览数:2434   最后更新:2009/07/15 14:17:00 by guest
[楼主] smallpillow 2009-07-15 12:46:49
艺术家该不该继续沉默
雨水又来,无情洗刷,昏天暗地,愚钝的麻鸭裹着笨拙的步子潜在泥沼了,看似愉快。张海涛的虚设艺术论给予我的感受深刻。我们所存在的虚幻而真实的世界是如此的令人匪夷所思,如此的真假难辩,以至于对亲情、对爱、对友谊、对信仰、对世界观、无从正视。不可信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虚假和欺骗触目惊心,当代艺术、G时代艺术,艺术家对自身的理解对真实世界的不信任不可靠所困惑。同时开始谋求新的幻想时代的真实。
艺术世界也许从未存在过真实,即便写实主义也不能够做到数字时代的扫描程度,而数字时代却又很难从写实状态下的刻录和复制中成就出艺术。但是艺术这个概念却没有实际那么抽象,艺术的写实性也许是艺术家心理状态的镜像反射。无论绘画、架上、平面、CG、媒体、公共、和行色各异、气象万千的艺术门类和艺术形式。都无法脱离时代赋予艺术家的情感,和这种情感的情绪化转嫁。而时代所左右的何止又是艺术家的那份敏感和脆弱?真实由谁来鉴辨?虚幻又有谁来制造?就像方案中虚拟的各种角色和各种可行性程序中的所有路径、通道、结果。谁是游戏的作者?谁又被设计?
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批评家、收藏家、各种资本形式下的商业团体。成就艺术所要经过的环节和生物链。只是,艺术家越来越没有发言权,越来越弱势。艺术家不能语言解释自己作品的艺术,自己创作的思想。而由评论人来评论。评论人做不切实际的浮夸评论,和没有情感基础的思想流派定位。必然遭到批评家的批评。(这里的批评家自己如果是艺术家,那么必然会被评论人反批评。而且是以对所谓“专业”的角度攻击)收藏家个人和收藏机构,对艺术作品的收藏大多是在已经肯定的艺术家风格性的个别作品上。而风格之外,似乎成了问题。商业产业拍卖机构、各种艺术产业园、名目众多的团体。在本世纪初期参与近来,注入中国艺术市场的钢筋混凝土形成了不可扭转的强势。艺术某种意义上,就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商品经济,就像是九十年代的股票,就像是两千年的银行基金,就像时下的明星制造。艺术家被邀请进入以地产、商业、文化、等等领域的艺术园区,以艺术交流为手段,打造企业形象和知名度。最后艺术家被迫离开。艺术作品继续天价炒作。
艺术家该不该继续沉默?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是如何的曲折,如何的苦闷,没有关注环境和良性的发展空间。如同杂草般更生,依靠国际展览、国际艺术策展奠定今天中国艺术的国际定位。现在我们的艺术家还要继续屈从于“把艺术当狗养的,所谓经济集团么?”还要屈从于骨子里看不起艺术和艺术家的酸腐艺术评论人?还要屈从于不合理的拍卖操作?还要屈从于中国官方美术体制下的“俱乐部VIP会员”制度么?还要屈从于由商业人士转型的所谓艺术策展人经济人,所谓的只谋求经济利益而不顾艺术思想不顾艺术精神的肤浅导向。艺术家要如何自持?沉默还是爆发?固步自封随波逐流?还是行动起来?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45页。)如果说欧洲文艺复兴是人类向未知的精神世界的进军,是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的探索。那么500年后的今天,科学技术所模拟的虚幻世界里,复兴反而需要回归古典,需要找回人文主义脱轨前的痕迹。竟管这两种意义上的复兴,都是没有实质的思想变革,但是却以改变精神状态寻找精神再生为目的。中国艺术需要一场革命的来临,来拯救。中国艺术的复兴需要艺术家群体的团结,依靠我们自己做真正中国自己的艺术。令人拭目以待的798双年展,似乎只是个开始的开始。艺术家不依靠强势,拒绝“犬儒主义”,这些都是好的开始。我也期待我所提倡的“新传统”能更快的与大家见面,融入这场变革!
土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