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作品集
发起人:弥撒  回复数:0   浏览数:2570   最后更新:2009/07/03 11:48:51 by 弥撒
[楼主] oui 2009-07-03 11:48:51
转自大河报









迈克尔·杰克逊的突然离世,让全球震动和持续关注。悲伤还未消逝,另一位大师皮娜·鲍什又突然去世——德国时间6月30日,对欧洲艺术界影响深远的“舞蹈剧场”确立者、“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鲍什,在被诊断出罹患肺癌仅五天后,在乌珀塔尔小城(皮娜·鲍什之师库特·尤斯创立“舞蹈剧场”的地方,也是鲍什毕生的驻地)突然去世,终年68岁。

  和杰克逊引发的关注不同,这个让许多人遗憾的消息,是被那些喜欢她的中国艺术家以博客纪念的方式传播开来的。她在现代舞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值得我们在这里怀念和回顾她68年的人生之旅。

  离世很意外很突然

  乌珀塔尔舞团对外公布噩耗时,称大师的离世“很意外很突然”——6月21日,她还在当地的歌剧院里起舞。在她已定好的7月档期中,皮娜·鲍什原本会到莫斯科,演出布莱希特与库特·威尔创作的《七宗罪》。

  另一项计划是,她原本已与德国名导维姆·文德斯商定,将在今年9月共同拍摄一部3D电影,片名就叫《皮娜》。此前,她曾出现在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电影中,西班牙导演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对她说》则选用了她创作的舞蹈《穆勒咖啡馆》。


  花甲之年不离舞台

  1940年,皮娜·鲍什生于德国索林根,从1955年开始,她跟随德国表现主义大师传承者库特·尤斯习舞,1960年19岁时,鲍什凭奖学金到纽约求学,师承保罗·泰勒等大师,并有一段时间成为大都会芭蕾舞团的成员。1973年,皮娜·鲍什来到乌珀塔尔,创立了“乌珀塔尔舞蹈剧场”,在这里,她创作了近30部大规模的制作。凭借台上台下共“战栗”的《春之祭》(1975年)和忧郁的代表作《穆勒咖啡馆》(1978年),鲍什成为现代舞坛最伟大的革新者。

  20世纪改变全球舞蹈界风尚的大师屈指可数,皮娜·鲍什是其中的一位。皮娜·鲍什的一大贡献,是确立了库特·尤斯创始的概念“舞蹈剧场”:即把形体、人声、音乐、影像等舞台元素都调动起来,以探索舞蹈与戏剧结合的可能性。她的舞蹈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舞台上的直接经验。以爱情为主题的《穆勒咖啡馆》便是其中一部“示范”之作。在她之后,世界各地的“舞蹈剧场”蔚然成风,但皮娜·鲍什至今仍处于“戏剧舞蹈”界的领军地位。

  皮娜·鲍什自己也是不停止地舞到老:步入花甲之年后,她依然频繁登台。2007年到访北京后,2008年初她还应邀参演了香港艺术节。


  对中国舞蹈影响大

  皮娜·鲍什开创了“舞蹈剧场”的演出形式,其作品凝重、深沉,富有悲剧色彩,代表作有《春之祭》、《穆勒咖啡馆》、《贞洁的传说》、《蓝胡子》等。

  2007年9月20日,皮娜·鲍什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穆勒咖啡馆》,她在黑暗中舞蹈,然后摔打桌椅、神经质似的脱衣穿衣,以及无来由地奔跑和挣扎。看了她的表演,观众的反应反差很大,有的非常感动,有的则一脸茫然。对此,皮娜·鲍什认为,“我的舞蹈不需要理解,要去感受”。

  舞评家欧建平说,皮娜·鲍什的作品存在争议很正常,“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这种风格。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她的尊重。”欧建平认为,皮娜·鲍什最大的贡献在于改变了舞蹈功能,“不仅仅是取悦人,而是上升到严肃艺术的高度,非常有力量,非常有思想,是女性的代言人”。

  国家大剧院舞蹈总监赵汝蘅说,皮娜·鲍什最吸引人的正是她独特的风格,“从生活中来,特别贴近大地。我们看她的东西太少了,她也有明亮的、特别生活化的作品。”赵汝蘅说生活中的皮娜·鲍什非常安静,“不爱说话,不喜欢跟人交流。怎么也想象不出,这么安静的人怎么能编出如此震撼的作品”。赵汝蘅还透露:“今年1月在法国巴黎,皮娜专门买票去歌剧院看我们的《红色娘子军》,然后还上台祝贺,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当时,还谈到明年4月份来中国演出的设想,其中有她的作品《呼吸》。前两天国家大剧院还和我商量,期待她的再次到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