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亿万富豪,你们还好吗?
发起人:jianfengart  回复数:3   浏览数:2219   最后更新:2008/11/18 19:44:48 by guest
[楼主] 艾末末 2008-11-17 23:09:43
画廊里的悲伤  
BBC中国网 特约撰稿人 赵梦卓


艾未未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中国艺术家之一,最近他在伦敦西南的艾比安画廊(Albion Gallery)举行了个展,我因为周末之便,前往探个究竟。
本次展览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由照片作品和装置作品组成。艾未未是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主场馆“鸟巢”的艺术顾问,而此次展出的照片正是以未完成的鸟巢为题材的。

悲伤与黯然

在一进门的左手墙上悬挂着24幅照片,分别记录着一天24小时之内不同时候看到的“鸟巢”——光线的变化,北京灰暗的天空,我能感到的不是兴奋与喜悦,而是悲伤与黯然。

照片的对面摆放着几件小型的装置作品,瓷质的黑裙子,上面点缀着白色的花朵;旁边是那件著名的“两条腿儿的木桌”——中国的木质古典家具的重组与折叠,透着后现代主义的妥协与无畏;镂空的大型装置让我想起古代中国的蹴鞠,上好的木料,高超的工艺,使作品看起来严丝合缝,好似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的产物,而非出自工匠的手工工艺一般;“联体小板凳”让我想起了我父辈的那个年代,贫苦却质朴的那个革命年代,是怀旧么?抑或是一种祭奠?


在画廊的尽头,便是受到英国媒体聚焦的那件由竹竿和竹凳儿组成的大型装置作品,该作品是由艾未未与来自瑞士的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合作而成的。摇摇欲坠的竹子矗立在我的眼前,颀长,但也充满着悲伤的情绪。


竹子离开了自然,成为展厅中的展品。

中国的传统形象——竹子,在艺术家的精心布置与再造中被赋予了其他的意义。如今剧变的中国以及充满现代感的北京和不变的传统形象竹子,似乎形成了一组强烈的对比。

另一组对比是中国古朴的竹子与西方冰冷现代的艺廊——竹子,不再出现在高山流水、静谧悠远的大自然环境中,而是被强行安插在白立方般的艺术展厅中。在我看来,那些竹子所述说的是一种离了根的哀怨,难道艾未未想说的也是现代建设中北京的宿命么?

像其他小件的装置作品一样,高超的制作工艺让我感到震惊。每个小竹椅子和竹竿的连接环扣,以及那充满诗意的伸展的造型,让我很难相信这是出于英国工人之手,于是便向画廊的工作人员询问。果然,此次的布展是由艺术家亲自指导,而工人也都是大老远从北京特为布展而来的。

艺术家的玩笑

本以为展览就到此结束,结果拐到另一间展厅,才发现还有一件大型装置作品。同样,以竹子和中国瓷器为本,再用后现代主义精神重组拼贴,好像是艺术家在和传统,在和现代,甚至是观众开着玩笑。

艾未未一直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人物。他的作品、他的观点、他的言行,自始至终都饱受争议;有人说他是艺术大师,有人说他不过是个商人。我不在乎他到底是什么,从他的作品中我能看到的,只有他的无奈、悲伤,还有对北京深深的爱。






[沙发:1楼] guest 2010-09-17 03:47:23
您好,请问,你们能帮我联系到这位艺术家本人吗?(比利时概念艺术家Wim Delvoye)就是要在上海艺博会上展览纹身猪的那位艺术家!!!
我一直想联系本人,只是没有联系方式,只好求助您了,在此深表感谢,请您务必帮帮忙!!!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