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参展艺术家
发起人:yoyo  回复数:2   浏览数:2309   最后更新:2004/04/27 09:23:02 by
[楼主] 历史老师 2004-04-26 02:35:53
正如安迪.沃霍所说”“八十年代与六十年代极为相似。时间有些可笑。我不明白。今天的年轻人还用我二十年前的方法画画,对于他们,还好像是新东西。当萨尔瓦多.达利在六十年代出现时,他想他早已做过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我们以为新鲜,但他以做过了。”时代给予我们自己的特征,我们所要考虑的并不是如何避免形式上的相似,而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独特经验,解决我们所在环境之中所面对的问题..........................:D
    开个头,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沙发:1楼] 历史老师 2004-04-24 18:57:10
顶啊
[板凳:2楼] yoyo 2004-04-26 02:48:35
;) 赞同哦!永远想找新鲜的东西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基本上不是一个善性循环,做东西应该是不怕“撞车”的,因为是不同的人来做东西,他们的脑子是不一样的,如果真的会撞车,那就是说他们的脑子思想是一模一样了,那么我想这些所谓的艺术家“活”着还干什么呢?
南无之无聊!~
[地板:3楼] benben2004 2004-04-29 04:31:09
说到撞车,我到想到大学一年级时我做老师布置的一个设计海报作业,其实说实在的,我根本没有抄袭,也没看到类似方面的书,但做出来的设计作业却和一个小日本的设计师做的居然一模一样,后果大家都可能知道,那门课我被重修。
我很冤枉,但我没有去申辩,因为那是自己的视线小,没有博览群书,所以我只好吃自己的苦果。
撞车是大师的权利,而我们是不能撞车的,只有等自己是大师的时候才能撞,那时也就没人说你是抄袭了。而且会被更珍重。
我就是我
[4楼] yoyo 2004-04-29 05:42:53
呵呵!或许吧!作品成熟了就好了!!!
南无之无聊!~
[5楼] yoyo 2004-05-04 12:25:37
同志们:
《撞车》是小弟和广西美术出版社签下的一本书,准备在年底出,书的大意请见所附的提纲。因为书中需要大量图片,而且比较各种艺术现象的趋近时更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材料,免有遗珠之憾或漏网之鱼,所以就要请大家提供过去所有作品的图片,越全越好。为了省钱不用大呀,5R的就行了,我扫描完可以还给您,好不好?当然如果您的大作比较酷要记得带上点儿文字说明免得我出丑。
我写这本书是因为常想到我们做东西不但是跟我们自己个人的理由有关的,也跟你在整个系统中的功能有关。创造力(或者用时髦的后学词汇说“差异性”)有一个客观的参照,不是自己说了算的。所以一方面是想看看我们这些人到底是多么没有想象力,另一方面,我们想象力的边界可能也正好就是今天的人性所面临的那么一些事。这本书就是一个理解和自我理解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思,如果小弟的眼睛比较毒嘴比较坏,在书中有让谁不太爽的地儿,我在这儿事先谢罪了。可别到时去告我帮我出名、卖书。
书出来的时候我会也组织一个“撞车”的文献及部分原作的展览。如果为了省事就把我扫描在电脑中的图打印出来展,或者如果您愿意提供大点的图片也行,这事到时候再说吧!
                          邱志杰
南无之无聊!~
[6楼] yoyo 2004-05-04 12:26:19
碰撞的感性(暂定)提纲


时至今日,当代艺术作品之间在话题上、语言方式上,甚至作品的外观形貌上的相似已慢一种普遍的事实,圈内人已经学会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撞车”而一笑了之。使人稍感不安的是残存的一点早期现代主义关于艺术作品的个人独创性的观念,使撞车者相安无事的则是后现代主义关于原创性不可避免地沦丧的相关话语。但是关于撞车的思考应该更深入,关于撞车的统计学应该更精密。撞车现象所涉及的观念背景,撞车类型的个案分析,以及由撞车现象所集中呈现出来的当代艺术的基本关注的分析和批评,将是这本书的主要论题。
此外,本书写作的另一个用意是通过数种类型的撞车现象的排比梳理艺术现象,用以反对既有艺术理论对复杂和微妙的具体实践的简化(目前流行的各种艺术理论大体上是各种还原论:将作品归因于年代因素,如xx代的描述,把作品归因于性另是,把作品归因于社会环境,把作品归因于心理,等等。而普遍忽视了作品的不可归约的具体性)。提供一种新的理解作品的框架:既更多地关注作品与其他作品的关系,正是它们之前相互认同又互相制造差异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当代艺术的样貌。文本间性的要求构成了艺术家的基本参照体系。
又由于每一组撞车的作品都构成当代艺术中的一组典型问题,这本书将成为一部当代艺术的问题分类命名集。而问题和问题之间总是互相粘连、重叠、过渡,每个艺术家总是可能同时置身于不同的问题组中,甚至同一件作品可能在多种语境中被分别反复讨论。为了保持一种跨越标鉴思路的跃动的比较思维,保持思维活动的现场感,本书在写作风格上将大量参照网页的模式。在书页之间大量地互相标注出链接关系,使一件作品或一个艺术家的形象可以在整本书籍中穿行。事实上,这本书将是一个网站的纸上版本,或者可以将之视为一个纸上展厅。
一、     冤家路窄或志同道合(5000字)
这章将解释“撞车”这个词的基本指涉,用若干有趣的例事指证撞车现象的普遍性和尴尬,以及批评面对撞车现象时的贫乏。而艺术界又是如何对既已发生的撞车现象进行操作:1、装作视而不见,2、用话语制造区分,3、归诸于巧合,4、贬抑其中一方,等等。
二、     迷宫地图(80000字)
这章将具体地将各类撞车案例加以归类,每一组类型都表达了当代艺术家们的一方面的基本关注。这章将是书籍的主体。
1、输入/输出 这类创作受到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影响,把人体、社会、事物作为容器,侧重于对其吐纳值进行量化记录。

2、系谱学:罗列某一分类模型中的事物,使之形成渐变的系列,借以体认其间的细微差别。

3、过程:这是前者对细微差异的关注在时间中的展开,它关心和纪录,或是制造事物在时间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其变化结果又分为可预期的和不可预期的,不可预期者与“诡计”有关。

4、体验:体验是对过程的体验,但前者强调客观描述,体验类作品强调主体感应。也有两种,以身体来承担的体验是身体艺术的主要形式,经常与“受虐”相关。以心灵来承担的对过程的体验经常具有枯禅的意味。

5、还原论:一种用低水平的物理、生理事实来解释高水平的文化、心理事实的方法,如对人进行物理水平的描述。

6、封装:以瓶、袋、档案、琥珀的形式对事物进行封装,有时用来表达还原论,更多地用于处理记忆主题,这又可分为个人记忆或社会记忆。

7、滑稽模仿:模仿流行文化中的模式,如推销产品、组织活动等,将其内核置换为荒诞因素。

8、强迫性对立思维:按事物实用功能的相反方向设计作品,如透明的玻璃厕所,向后走的自行车等。

9、涂改:这是一种很传统的方法,直接在图片、实物、人体的表面涂绘观念性的图形。

10、改装:将实物保留原型,但以各种手段改变其外观,如喷漆、缠绕、包裹等方式。

11、形合连接:将物像的局部经过拼接使之在重构后的形态上与另一物象吻合。

12、剧场:构造一个封闭环境,在其中置入戏剧性因素。借以进行文化评论。

13、认识论批判:用系谱学类型比较的手段,呈现不同的人在认识相同对象时的理解差异,呈现他们所受到的认知模型(格式塔)的影响。揭示人类认识的非客观性。

14、诡计

15、体制反讽:

16、……(有待进一步归纳)

三、     立交桥与地下通道:(5000字)
本章将进一步以上一章为基础在问题与问题之间建立钩连,梳理它们内在的思路上的联系、过渡,或互相跨越。从而使当代艺术的基本关注点获得一种适当的简洁形式:每个问题都自然地引向其他问题,所有当代艺术家的工作被置于这样的问题系列当中后便不再是孤立现象,而是形成整体的精神运动。“立交桥”的意象指涉明显相关的联系,“地下通道”的意象则是用于发掘隐而不显的内在关联。

四、     治理交通秩序:(5000字)
由完全不同的方向出发最终在同一点上的相遇称之为“撞车”,因为相似的学术背景和思路所致的工作方向的重合是为“堵车”,由模仿导致的相似则是“追尾”。这章主要用于区分良性的和恶性的话语重叠。这种分析既辩清既有思路的脉络,又认识到当前思路的狭窄。

五、     通向郊野之路:(10000字)
由既有的问题推论可能成为主要关注点的下一波问题,或是关注正在萌芽中尚未成形的新问题。

全书共约十一尤字,大量附图。
南无之无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