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 | 一个对9·11灾难肖像的希区柯克式共鸣
发起人:之乎者也  回复数:0   浏览数:934   最后更新:2021/09/11 21:02:29 by 之乎者也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21-09-11 21:02:29

来源:artforum


贺勋,“望京”展览现场,2021. 图为“家的样子”系列作品.


天目里的展场,四敞的窗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极其“白、亮、空、新”,这与贺勋过去常习惯营造的颇具仪式和神秘感的暗场完全不同,他的“秘仪-修辞术”在这里无所隐藏,于是,在保持整体对称的情况下,他几乎将所有作品都均质散布、暴露并晾晒出来。艺术家自己在展览自述中说:“我用撤展的方式布置了这个展览。”

“望京”作为展览的标题,似乎本身就隐喻在某种“回环”的修辞术中。“望京”原本是北京城外的一个地名,但在贺勋这里却成为关于其自身命运的数次感召,整个展览由此起兴。艺术家用一种说故事的方式,事无巨细地讲述了10余年之前,从自己初心的“愿望-北京”(《故事》,2021);到偶然捡到一块鲸(京)骨的动身起念(《望》,2021);再到身处“望京”后生活与事业的变化,以及不得不逐渐远离的无奈;最终13年后,他又一次离开,回到了曾今的来处——京杭运河的另一端,展览成了“望己与感怀”,“望”在这里也还原了其本意——“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展场“左-右”对称,这无疑契合了艺术家惯常使用的“对比”手法。贺勋采取了近乎“表格”的方式区分出空间的左右、作品的左右和自身的左右:左边是家庭,右边是事业;左边是暖色调,右边是冷色调;左边是婚礼现场(《新郎-家的样子一》、《新娘-家的样子二》,2016),右边是工蜂城市(《黑桥纽约》,2021);左边的友人含情脉脉(《门和灯》,2017),右边的树兄被斩断捆绑(《白虎兄弟》,2017);左边的自己为温柔所包裹,右边的自己因绊倒而受伤(“绊脚石美术馆”系列,2015);左边亲人呼唤着回家(《回来吃饭》,2017),右边反复诉说自己对同行间阶级差别的想象,说够了就忘了它(《忘了它》,2021)。

贺勋一方面费尽心力的试图分隔左右,但另一方面却又总在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周遭,几乎反复着几个人:女儿、母亲、妻子、岳母岳丈、朋友、同行——已然分离后,想要补偿式的进行弥合,正如“家的样子”里被迫分开又暂时团聚的两幅画,或者是《门和灯》画布背面用镜像方式写给画中友人的“反书”信件。

分布在空间中的作品,如散文般破碎、敞开,且隐含着一种“互文”关系。作品的某种损毁特征,以各种形式反复出现,牵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折断一角的照片、塌毁的城市模型、被截肢的树干、缠着绷带的绘画、被遗弃的绘画、木框损毁的绘画……前三者是“已破坏”,后三者是“未完成”,两种时态的“损毁-存在”之思,随着观众脚踩在展场地面气泡垫上的爆裂声,对应《故事》里的叙述,连接起了两种沉默:对面山岗那覆满草与暮色的坟墓,母亲的世界被沉默笼罩,由追忆维系(《母亲山》,2008)。甚至“已破坏”,他也不愿修复,宁愿另画一幅,只是为了那“未完成”的缄默。而另一重沉默?在想象的子宫(《育儿百科》,2017-2021)中,等待孕育的女儿或艺术,降临或打开的时刻,他却可能会说:嘘!安静!听。

只有声音,被天目里展厅的落地窗阻隔在外,广场,另一些母亲带着孩子在水池景观中嬉戏,透明的玻璃以一种非接触的方式捂住了我们的耳朵;此处在低语。


本次展览由想象力学实验室策划。


文/ 龙奕瑭


游牧画廊
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398号天目里16号楼2楼
2021.08.26 - 2021.09.21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