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利策展「隐蔽的灵光」9月23日豪瑟沃斯香港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860   最后更新:2021/09/11 17:17:01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开平方根 2021-09-11 17:17:01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回顾2001年9月11日,伊斯兰恐怖主义组织“基地”发动了一场震惊全球的自杀式袭击,位于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遭到被恐怖组织挟持的客机撞毁,造成数千人死亡。自此,恐怖袭击带来的损失和创伤造成了美国社会不可逆转的分界——不论经济、政治、种族与文化艺术。9·11后的二十年,美国的分裂并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愈合,恐怖主义的幽灵如影随形。在这种境况下,美国社会做出了何种回应?艺术界又在剧烈震荡的的社会政治条件下产生了怎样的行动与反思?


“绝大多数情况下,博物馆的信息不是教育性的,而是关于怨恨的。”在纪录片《局外人》中,《华盛顿邮报》的建筑评论家菲利普·肯尼科特(Philip Kennicott)这样说道,“在某种意义上,它传达的基本信息是: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们?”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外部,摄影:Jin S. Lee, 图片来源: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 Museum


肯尼科特的评论揭开了美国社会试图为9·11事件构建档案和进行公众教育时陷入的尴尬境地。8月19日,在9·11二十周年临近之际,纪录片《局外人》在Facebook上以付费形式进行了线上首映。该影片由史蒂文·罗森鲍姆(Steven Rosenbaum)和帕梅拉-约德(Pamela Yoder)执导,围绕于2014年开放的9·11国家纪念和博物馆(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 Museum)的建成和争议展开了拍摄,探讨了这座为旨在恐怖袭击事件建立档案和记忆的博物馆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义危机。迈克尔·舒兰(Michael Shulan)——纪录片的“局外人”主人公是被博物馆聘用的第一位“创意总监”。这位未曾有过博物馆工作经验的外来者,在组织了“这里是纽约:照片的民主”(Here Is New York: A Democracy of Photographs)这一由群众发起的9·11事件照片展览后,被博物馆纳入由机构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然而,他短暂的博物馆生涯在经历团队分歧和被边缘化后,以开馆当日的离开而告终。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内部,摄影:Thinc Design, 图片来源: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 Museum


据博物馆给出的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前,该博物馆年均游客量超过300万名,这意味着这座具有历史记忆功能的档案馆与公众的接触是大面积的。然而,博物馆面临的争议从开馆前就从未停歇。馆内的展陈内容涵盖在9·11当天被损毁的一些物件,例如消防车、警车、建筑遗骸等等。历史概览部分则囊括了大量富有情感唤起作用文本,如对事件带来的破坏和恐怖的解释性描述、对英雄的渲染和被挟持的美联航93号上的乘客留给所爱之人的录音。这一部分的内容被质疑将残酷的现实奇观化和审美化。恐怖袭击事件的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也对博物馆礼品店的存在和袭击者照片的展出发出了批评。

2001年9月11日后从世贸中心遗址中回收的纽约消防局3号梯消防车,摄影:Dan Winters,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提供,图片来源: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 Museum


另一个关键的指责是博物馆对穆斯林和阿拉伯裔话语空间的压缩。博物馆在针对有关穆斯林群体时所采用的描述仅采用了模棱两可的术语,这使得譬如“伊斯兰主义”和“圣战主义”等词汇的使用隐含了潜在的危险。换言之,语义解释上的懒怠很可能让参观者混淆具有中性和贬义色彩的词汇,不再费心审慎其中的细微区分,这使由恐袭唤起的高度不安转化为对群体责任人的排斥和报复。纪录片中传达了这样一种担忧,那就是9月11日的记忆或许将成为一种助长美国民族主义的报复性的浓缩动因。一些例子可以佐证该博物馆对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美国人的轻视态度:包括拒绝向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组织放映名为《“基地”组织的崛起》的影片、拒绝提供阿拉伯语介绍册和拒绝在适当展览部分添加穆斯林相关内容等。


事实上,博物馆建立中的种种争议可以视作观察美国后9·11社会的一面棱镜。一方面,严重的突发社会事件带来的死亡与应激体验成为美国居民集体创伤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穆斯林群体在灾难后的尴尬处境反映了美国社会民族主义情绪的攀升和难以愈合的社会裂痕。在2001年10月的《爱国者法案》签署后,美国社会还陷入了有关公民隐私和自由的危机——无处不在的管理和监视激化了争议和不满。在这种语境下,纪念性博物馆承担的意义值得重思:如果博物馆无法凝聚一种健康的公民反应,它还能做到除旅游景点外的什么角色?

莫瑞吉奥·卡特兰,《盲人》,2021年,米兰HangarBicocca,摄影: Agostino Osio,图片由由艺术家,Marian Goodman Gallery和Pirelli HangarBicocca提供


今年7月,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在米兰的新个展“呼吸幽灵盲人”(Breath Ghosts Blind)中展出了为纪念9·11恐怖袭击而创作的高耸纪念塔《盲人》(Blind)。巨大显眼的树脂巨石被飞机完全穿透,直白地提醒着观众有关9月11日的记忆。卡特兰回忆自己在9·11当日的经历:他正在纽约准备登机,后来不得不从拉瓜地亚步行回家——世界末日般的悲剧场景在这几小时中印在了他的脑海里。《盲人》曾在2017年被古根海姆博物馆拒绝,时任策展人的南希·斯佩克特(Nancy Spector)表示,直观的创伤表达或将向公众传达过于紧张甚至有害的情感。

迈克·斯塔恩和道格·斯塔恩,《坠落#3》,2002年,图片来源: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 Museum


9·11事件对人类脆弱性、死亡和恐怖主义的直击,引发了诸多以该事件的创伤记忆为母题的艺术创作,传达艺术家的反思和呼吁。纽约艺术家迈克·斯塔恩(Mike Starn)和道格·斯塔恩(Doug Starn)以事件当日的震撼记忆为源头,创作了表达生命反思的作品《坠落》(Fallen)系列。这对双胞胎兄弟当时正在位于布鲁克林的工作室用落叶进行创作。当飞机撞击双子塔时,许多遇难者的文件和飞机上的邮件开始掉落在街上,他们不得不捡起落在工作室周围的纸张——这些原属于逝者的一部分。《坠落》系列纸质文件上拓印上树叶的轮廓,一如当日如秋叶般落下、寓意着死亡的纸张,“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过程,看到这些纸的生与死。”

特雷弗·帕格伦和A.C.汤普森合著的《酷刑出租车:中情局引渡飞行之路》(Torture Taxi: On the Trail of the CIA’s Rendition Flights)书封。图片来源:Amazon


美国在恐怖袭击后采取的严密的监控措施也引起了艺术家的关注。特雷弗·帕格伦(Trevor Paglen),这位专注于研究美国大规模监禁现象的地理学家和艺术家,在事件发生时正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发动和监控手段的日益严酷,中央情报局在海外建立的秘密监狱网络引起了他的注意。帕格伦使用了商业卫星图像、指南针、前囚犯的证词和地图来不断寻找秘密监狱“黑狱”的定位。他与调查记者A.C.汤普森(A.C. Thompson)合著的书《酷刑出租车:中情局引渡飞行之路》(Torture Taxi: On the Trail of the CIA’s Rendition Flights)讲述了他们追寻和调查的故事。他在接受《艺术新闻》的采访时表示:“你开始看到制度在改变,规范在改变,反恐战争对美国的日常生活和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与美国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群体的社会处境相对应,伊斯兰艺术在美国艺术界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博物馆在经历了最初戒备的过渡期后,花费了更多精力来传达伊斯兰视觉艺术的复杂性。这一点不仅反映在大博物馆的伊斯兰艺术藏品中,也表现在大学和博物馆机构对东方主义的警惕和反击中。其中,大都会博物馆的伊斯兰艺术馆藏是促使美国民众接触和了解伊斯兰文化最优渥的资源之一。其收藏横跨7世纪到21世纪,包含了伊斯兰神圣物和世俗物在内的超过15000件馆藏。博物馆还开设了穆斯林国家艺术展厅,允许观众通过主题展馆了解伊斯兰艺术的多样性。

阿卜杜勒纳赛尔·加雷姆《半球》(Hemisphere),2017年,图片来源:Gharem Studio


2017年,洛杉矶艺术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举办了阿拉伯艺术家阿卜杜勒纳赛尔·加雷姆(Abdulnasser Gharem)的个展“暂停”(Pause),呈现了一批9·11事件后诞生的杰出作品。这位在军队中度过了23年,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的中校,将他的身份斗争引向了艺术创作。加雷姆善于通过创作来审视已嵌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二分法。展览中的树脂雕塑作品《半球》(Hemisphere)呈现了一种二分的挣扎:一面是代表战争的伊朗战斗头盔,一面是寓意宗教的沙特阿拉伯麦地那先知清真寺的圆顶。无可避免的偏见、分裂和矛盾暗含在如同**般的两面中。他的作品中也囊括了属于伊斯兰艺术的元素和主题,例如几何设计和阿拉伯式花纹。加雷姆在洛杉矶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为美国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视角:透过穆斯林艺术家的眼睛、而非一种朦胧的东方主义投射来审视那个让世界暂停的恐怖时刻。他的邮票画《暂停》形象地用阿拉伯字母和英文字母构建了一幅组成的烟雾吞噬世贸中心的场景。其中强烈的符号性指向了人们通过大众传媒所接触到的9·11一日——一个被抽象化、凝滞的记忆时刻。


阿卜杜勒纳赛尔·加雷姆,《暂停II》(Pause II),2016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这次展览可视为美国艺术界拓宽观察伊斯兰艺术的现实处境和恐怖主义的多元视角的尝试的某种缩影:尽管恐惧、分裂和反抗仍渗透在美国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仍有一些艺术时刻允许观众进入一个“暂停”的间隙来冷静反思。

9·11事件对人类社会而言已过去二十年之久,世界的动荡在阿富汗未知的局势和尚未结束的疫情之下仍在持续。种族矛盾,监视,区隔……在9·11之后甚至愈演愈烈。

2021年8月15日,随着塔利班军队占领位于阿富汗喀布什的总统府,美国在阿富汗长达二十年的战争正式宣告结束。这场以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为源头开启的战争,在9·11事件临近二十周年之际以美国军队的撤退落下帷幕,为阿富汗社会和中东世界遗留下的是复杂而不知去向的未来。艺术能化解不断升级的冲突吗?谁也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撰文/詹静怡,编辑/叶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