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解密,加密艺术展览应该如何被看?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733   最后更新:2021/07/31 21:03:17 by 另存为
[楼主] 展览预告 2021-07-31 21:03:17

来源:拾萬空间



蒋竹韵:自助时光


展览时间:2021年8月7日 - 9月11日(周一公休)

开幕时间:2021年8月7日 周六 下午4点


“显而易见,我们并非生活在同一时光中”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日界线》


一个庞然大物搁浅在未来的海边,人们叫它“时间”。在烈日及空气的作用下,时间迅速发生变化。研究者对时间的腔体内部进行扫描,发现它约略呈现对称的直线结构,隐隐约约带有种工业感,这又让人质疑其非生物性。不过,当前的扫描速度完全跟不上它的变化,其速度甚至超过了可见光的反射所需的时间,因此,扫描出来的断层影像模糊一片,最终也成为了“时间”变化的一部分内容,只能是一纸技术失灵的见证。

——蒋竹韵,“自助时光”

以一则极短篇开场的《自助时光》是艺术家蒋竹韵在拾萬空间的第五次个展。在过去的作品中,蒋竹韵大量运用如编程等现代技术制作艺术作品。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则尝试捕捉现代技术的童年时刻。蒋竹韵广泛使用各种装置材料和图像,他以十字绣制作巴西春神蝴蝶的图样,将电缆手工编织成一张网,改造汽电交通工具用的转向发声器,还有一系列街道设施,以及工厂流水线上的标准件。有些材料还容易理解,例如电缆,被视为某种现代化的技术。如果用批判性的思维,十字绣也是重要的技术,而蝴蝶的轻盈和洲际迁徙的能力,也引发人们的科幻想象——例如,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早在1952年的科幻小说《雷声》中描绘一只蝴蝶的死引发了历史巨变。十多年后,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Edward N.Lorenz)也确实沿用了小说家的科幻意象,来阐释气候学的前沿观点:蝴蝶效应。本次展览中,蒋竹韵尝试将 “气候”的变化隐藏在他日常的艺术制作之后,表达对时间和科技生活的观点与感触。现代的“时空”与日常的经验之间的断裂,开始清晰。



蒋竹韵(出生于1984年),艺术创作始终以问题机制为导向,涉猎媒体艺术的多个领域:装置、绘画、行为、观念、声音艺术、田野录音以及Audio Visual现场等。近期个人项目及个展包括:“自助时光”,拾萬空间,北京(2021);“云下日志”,拾萬空间,北京(2019);“如果,结尾在开始之前”,博而励画廊,北京(2018);“系统生存”,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2017);“风中絮语”,拾萬空间,北京(2016)等。此外,他的作品曾在诸多重要群展中展出,其中包括: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北京民生美术馆(2020);紧急中的沉思,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0);中国风景: 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 (2019); 8102-和现实有关 ,上海OCAT(2018);“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 - 广州三年展”,OCAT 盒子美术馆分展场(2018)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