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廖斐在OCAT上海馆个人项目“这一切都是随机发生的吗?”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924   最后更新:2021/01/31 20:29:21 by 叮当猫
[楼主] 蜜蜂窝 2021-01-31 20:29:21

来源:artnet


巴塞尔艺术展2019
图片:Photo by FABRICE COFFRINI / AFP via Getty Images


*本文作者Jonathan Schwartz为Atelier 4首席执行官。


自从疫情改变了人们集体习惯以来,已经差不多过去快一年的时间了。

去年三月,我还曾走在纽约军械库艺博会的过道上,留意着自己碰触过的每个地方,每每经过洗手间,我都会停下来用力洗手20秒。我还记得,当时的纽约还没什么人戴口罩,在乘坐地铁时,我妻子也曾紧张地环顾四周——现在想想,那时候任何人都可能被感染。

新冠病毒的概念在当时还很抽象,而我曾近距离“接触过”。在与一位客户共处了大半天时间的两周后,我接到了两个电话:一个是他本人打来的,另一个则是他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诊所打来的。

现在距离纽约首次宣布隔离大概已经有10个月了,我听说一些展览计划在2021年举行,包括五月在哈德逊城市广场的棚屋艺术中心(The Shed)举办的纽约弗里兹艺博会、六月份的马德里当代艺博会(ARCO Madrid)、九月份的巴塞尔艺术展——所有这些似乎都太快了,毕竟我们知道,很多人聚集的场合容易引发聚集式感染。而艺博会不正好就是人流聚集的场合吗

我经营着一家名为Atelier 4的复合型艺术品物流公司,在去年开始,我们公司逐渐转变成了一家主要从事仓储的公司。我们重新整合包装与装箱部门,开始跟进因疫情而暂停的项目,画廊和拍卖行都将重点转移到了线上平台,而我们开始与客户紧密合作,这些客户都想为自己家里的大白墙添置一些能挂上去的新东西。截至去年六月底,我们的人员配备大约是疫情前80%的水平,而到去年年底,哪怕没有发生一场艺博会,我们也扛过了这场灾难。

对于艺博会的老板们来说,这是他们的生意,显然,去年频频亮相的线上展厅不足以弥补这些经济损失。艺博会是一件要求很高的工程,对于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来说,哪怕增加一项活动成本,数字都可能非常可观。机票、酒店、日常生活、货物搬运、租车——所有这些项目算起来,花钱可以如流水一般。而且,押金不可退还,已经花掉的时间成本也回不来。

所以,策划一场艺博会(尤其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期)是相当低效的。如果我们在九月参加巴塞尔艺术展的工作,那么可能需要为六家拥有中等大小展位的画廊运送艺术品,再派遣艺术管理人员队伍和项目经理,而结果是可能亏本超过六位数,还没有任何成果——更糟糕的是,一些兼职的艺术品搬运者可能会因此得不到报酬。

我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艺博会上首次接触到艺术的。对于我和我的公司来说,这就像是奥运会:当时,许多经营博物馆业务的艺术品处理公司都没有参与到艺博会的业务中,所以这客观上为我们公司创造了一些挣钱的空间。尽管我们的客户中也有一些机构,但收入大头仍然依赖艺博会——尤其是瑞士巴塞尔艺术展和迈阿密海滩的巴塞尔,这个领域的收入甚至能够扭转一个低迷的季度。这是我之前从未经历过的。

但大约十年前,我们开始冷静地看待艺博会生态的变化,以及它们对参展画廊和艺术行业的长期影响:事实证明,艺博会可能带来失衡,仅有少数人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大多数人要么勉强维持收支平衡,要么血本无归。尤其对于我们这类艺术品托运安装公司来说,竞争加剧就意味着利润率不断下降。

我很理解人们想要走出去与其他人交流的心情,我们是社会性动物,而艺博会能让画廊主、收藏家、策展人、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游客(哦,对了,还有艺术安装人员)共处一室,显然具备社会性。在经济上,我们的行业也曾长期依赖艺博会这种模式,但在过去十个月里,不少新的商业模式发展了起来。艺术安装公司,即使是那些没有仓储收入的公司都能生存下来,部分原因是高净值人群开始习惯待在家里购买艺术品。

而随着疫苗推广的加速,我们也不妨看看未来:近来的事实证明,我们已经在没有艺博会的情况下走了这么远。那么,冒着健康风险出门还是不是值得去做的行为呢?我们在自己的空间里,似乎也可以到达终点。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