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上海展2019 | 12月25日开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170   最后更新:2020/12/19 21:23:39 by 展览预告
[楼主] 蜡笔头 2020-12-19 21:23:39

来源:长征空间


“中东铁路:张慧”展览现场,2020,长征空间,北京


中东铁路:张慧


2020.12.19–2021.2.28


长征空间,北京


展览现场











“中东铁路:张慧”展览现场,2020,长征空间,北京


开幕现场






[沙发:1楼] 蜡笔头 2020-12-19 20:46:14

长征空间线上展厅 | 中东铁路:张慧


《室外生活(2020新年快乐)》

2020

布面油画

204 x 264 cm


长征空间线上展厅

Long March Space Online Viewing Room


中东铁路:张慧


开放时间

12月19日 18:00 – 12月31日 18:00(北京时间)


“中东铁路:张慧”


作为“中东铁路”第二阶段的一部分,“中东铁路:张慧”将于12月19日在长征空间呈现。


张慧生于齐齐哈尔的铁路职工家庭、少年时曾在哈尔滨学习绘画。对他而言,“中东铁路”是人类在土地上建造和生成物质和文明的典型案例。张慧认为,在曾经毫无现代痕迹的东北大陆上,这种“建造和生成”是基于一张覆盖着这片土地的“图纸”——随着近现代东北的建设进程,“图纸”上层层叠加了几百年来的各种物的建造和人的生存,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东北的现实。这张图纸偶尔露出的局部或边角,为张慧的绘画语言的最新发展提供了观念上的依据,此次展览展出的17幅绘画作品也是东北作为观念,经艺术家的绘画逻辑的发展所产生的视觉呈现。


线上展厅于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9日下午6时正式启动,开放至2020年12月31日下午6时。


访问方式

复制下列链接到浏览器

http://www.longmarchspace.com/viewing_room/


“中东铁路”是贯穿中国东北大地和近现代历史重要时刻的一条铁路线,现实中的中东铁路是1989年清朝和沙俄签订的《中俄密约》的产物,它于1897年8月开始施工,1903年7月正式通车运营,呈“丁”字型,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起满洲里,南至旅顺,最东延展到绥芬河。

中东铁路简图(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一个艺术项目,“中东铁路”由艺术家张慧于2018年提出,2019年由张慧与赵刚二人共同发起,是两人在各自生命和职业生涯的当下阶段,对自己的故乡——张慧生于齐齐哈尔、成长于哈尔滨,赵刚是历经全球游荡、目前生活在北京的满族人——以及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美学表达、风土面貌之变迁的回望、调查、思考,以及以绘画为媒介的创作实践。


中东铁路作为一条具体的铁路线,也是多种文化和力量相遇和流动的前线,影响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观看,也在上下几代人的审美经验和集体潜意识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纪念碑式的视觉结构。

张慧

《建筑(摩西)》

2020

布面油画

264 x 204 cm

张慧

《广场(花石广场)》

2020

布面油画

204 x 264 cm

张慧

《广场(花石)》

2020

布面油画

72.7 x 52.7 cm


张慧的实践不仅是为了将绘画从既有的概念范畴或陈旧的先人之见中解放出来,更是为了借此通向或抵达一个新的感知世界。或者说,绘画本身就是一个世界。这看似是一个新的现实,也是一个更能触及或解蔽(或敞显)主体心智和现实本身的现实。物的逻辑或“绘画的物质性”构成了张慧实践的起点和逻辑。自此,画面不再是艺术家观念的反映或再现,他将绘画的主体性让渡给了绘画本身。他常常选择一些日常场景或日常物作为描绘的基础或图像底本,但在他的逻辑中,这些图像并不承载任何意义,就是一个凡常之物。在此基础上,他的描绘其实已经彻底远离或背弃了底图,他不仅增删了很多局部或图像细节,而且通过笔触、色彩等绘画的基本语素的强化削弱图像的原初叙事 — 当然笔触、色彩以及构图本身也是“绘画物质性”的层次之一。

———鲁明军,《绘画剧场:张慧的“蓝图” 》

张慧

《室外生活(昂昂溪)》

2020

布面油画

204 x 154 cm


反复出现的符号如李香兰(山口淑子)、现代东北人的集体身影(如牡丹江车站前的人群),探索了历史的复杂性、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使“中东铁路”成为生活在这片大陆上的人的集合。而三位空姐、歌唱的厨师以及那几个正在搭建帐篷的人,是典型的张慧图像构建方法论的产物;和张慧绘画中其他那些反复出现、又总是在变化的形象一样,他们从张慧的图像宇宙中生长出来,又参与到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绘画的总体所构成的世界里。

张慧

《痕迹(化妆术)》

2020

布面油画

154 x 154 cm


“中东铁路”项目是张慧在人生与创作中反身回望的契机,也是他创作方式、绘画语言以及对图像逻辑的思考和实验的发展、反思与新生。但作为项目的“中东铁路”呈现的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张慧从具体的特例层层推演、倒逼,最终回到常态的内在驱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东铁路”不仅存在于张慧的人生历程,也早已内在于他的绘画实践。

张慧

《歌唱的厨师》

2020

布面油画

166 x 134 cm


张慧,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199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并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在早期的探索中,张慧发展出以行为和装置为主的艺术创作,而后也在多媒体和现场戏剧等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他是上世纪90年代末“后感性”系列展览的重要参与者,并于2004年组建异象聚小组。


从2006年在长征空间举办的“局部地区”个展开始,张慧转向对绘画语言和图像逻辑的探索——考察现实与潜意识、正常与非正常之间的模糊地带,同时又反思人们认识现实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力求拓展现实事件及其图像背后的结构。其作品的研究对象从植根于日常生活的习惯,到对其他维度的探求——这成为了艺术家能够唤起戏剧般共鸣的作品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张慧绘画中反复出现与变化的图像,以一种超链接的方式将可持续性,和其与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串联起来。在张慧看来,视觉经验不仅仅是美术的经验,而是被视觉“训练过”的经验,它常常给人思考以暗示,进而左右着人们观看世界。


近期个展包括“中东铁路:张慧”(长征空间,北京,2020);“张慧 2018”(长征空间,北京,2018);“张慧”(长征空间,北京,2016);“广场”(长征空间,北京,2014)。重要群展包括“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20);“紧急中的沉思”(UCCA尤伦斯艺术中心,北京,2020);“在集结”(chi K11,沈阳,2018);“后感性:恐惧与意志”(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6);“触知区”(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广州,2015);“第11届沙迦双年展:重现——新的文化制图”(沙迦,2013);“第8届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上海美术馆,上海,2010);“第3届广州三年展:与后殖民说再见”(广东美术馆,广州,200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