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空间档案——从地洞到桃花源12月19日OCAT研究中心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822   最后更新:2020/12/18 13:00:06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叮当猫 2020-12-18 13:00:06

来源:凤凰艺术  YYC


讲演

“天机不可泄露”,历史深处中总有会“泄露天机”的人,西方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东方有钦天监观察天象,艺术家用艺术的创作揭示了历史深处中某种幽暗的规律后,他属于当代生活中的“剧透者”吗?显然邱志杰在另一种程度上也成为了这个时代“泄露天机”的人,不论是《剧透》还是他独特的创作方式,是否泄露了整个历史循环中的秘密?

近日,邱志杰时隔七年再次在常青画廊(北京空间)呈现了一场非常独特的个展,展览名为《讲演》。此次展览由多个装置作品组成,同时身为艺术家和教授的邱志杰为本次个展准备了 14 场关于艺术和历史的演讲表演,并进行现场直播。


在众多灯光与显示器的包围中,一场非常独特的展览《讲演》在常青画廊(北京空间)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多个装置作品以及多场演讲表演组成,艺术家邱志杰亦是教授的邱志杰为本次个展准备了14场关于艺术和历史的演讲表演,同时进行现场直播。


《讲演——“关于演讲的演讲”》开幕现场


邱志杰称此次展览为一次“行动”,一次对当前历史的一种评论/冷冻/拆解/发掘/存档/消毒。


在西方,“演讲”一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伯塔·霍特为了指导伊雷斯法老的儿子,曾写下了《箴言集》,其核心内容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谈话。公元前11至10世纪,古希腊的演讲活动也十分盛行。在史诗巨著《伊利亚特》及《奥德赛》中,诗人荷马首次提出演讲艺术的概念,并记录了当时许多英雄武士的演讲。


《讲演——“关于演讲的演讲”》开幕现场


在东方,演讲活动也是源远流长。据《墨子·非攻下》记载,公元前21世纪,夏禹在出征三苗之前鼓舞士气,举行誓师动员大会,标榜自己受命于天,以“除天下之害”为名发表了一篇演讲:“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


直至今日,演讲已逐渐成为一个考核人才的标准。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也层出不穷。在历史演变中,演讲的意识形态属性也以不同的方式在延续着。但是演讲成为美术馆/画廊中发生的一种展览形式,是否成型?也许还需要在这次展览之后有待考究。


▲ 《讲演——“物体剧场”》展览现场


这次展览的题目《讲演》源于邱志杰在2007年/2008年在尤伦斯艺术中心做过的一个月的演讲表演,一直以来,作为教授的他每天的教学上课也是“演讲”的一种方式,在这其中,邱志杰决定将讲课变为自己创作作品的另一种形式。


而对邱志杰来说,这次的演讲表演基于此却不限于此,他选择了另一种创造的方式,将每场演讲表演重新创作成一个一个的装置作品,每一场演讲表演的录像视频与装置作品在展厅内都放置在不同的区域中,每个区域又都重新上演着一场场新的“戏剧”。


▲ 《讲演——“奖状,奖状”》展览现场


对艺术家而言,这个展览的十几场演讲表演是一种日常的表演,也是一种重新梳理与研究的过程。虽有着完全不同的主题,但仔细了解后会发现,展览中的一切与艺术家长久以来对艺术的思考与探索一脉相承。


他所卷入的装置、剧场、教学和制图等多种工作,表面看起来形式不同但又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其本质相通。在邱志杰的自述中,他描述道,“地图可以被视为贯穿多种形式的方法论。你可以理解成,在十四个演讲或者说是十四堂课、十四个装置的背后有十四张地图,它是讲演的脚本,行动的清单。”


▲ 《讲演——“桃花源”》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中,人潮涌动,观众们都神情认真而专注的参与到这场演讲中,时不时还会将台上带着骷髅面具、踩着减肥运动机器的演讲者邱志杰记录在相册中,这种互动与回应则更有了多元化,更具有表演性的体现。


现场导览中,邱志杰为观众介绍了不一样的《桃花源》与《笑傲江湖》,还有可以随意摆放词汇的“奖状舞台”,以及令人开怀大笑又富有“真理”的《醒句俱乐部》。现场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装置作品以及观众们无意的打卡拍照与参与讨论被慢慢推动着。


本质上来说,邱志杰是这次“行动”的组织者与表述者,但参与到这些演讲表演的我们又只是单纯的旁观者吗?这些演讲表演叠加上演后,《讲演》开始了。


“凤凰艺术”对话邱志杰

(以下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 展览现场,“凤凰艺术”专访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家邱志杰


作为艺术家的邱志杰

#讲课成为创作的灵感


Q:这场“演讲”您从11月份便已经持续进行着,请问是怎样的契机让您决定开始这系列作品的创作?
邱志杰:事实上演讲表演我进行的很早,大概在2007年到2008年时,我在尤伦斯艺术中心做过一个月的演讲表演。而我在做教师的时候,课堂上有一些讲课的内容特别精彩,会产生出一种表演性,就像是在表演戏剧一样,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从而在3、4年前时产生了一种想法,是不是可以将讲课这件事变成一种做作品的形式呢?

很碰巧,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半年几乎都在上网课,我的课程安排也是非常多,基本每周都是满课,所以我自己也粗略的统计了一下:今年以来大概做了共5000页的ppt,仅上学期一学期就有将近2500页的ppt,也许大家听到这个数字会非常吃惊,但却是事实。而这次为这批演讲表演准备的ppt每一场大概都有200页左右,所以14场下来又是3000页的PPT。


▲ 《讲演——“骷髅幻戏”》展览现场


我在这其中当然也会去考虑到底如何才能讲的生动、有效?为有着多重身份的人,比如艺术家、摄影家、录像家、策展人、批评写作者等等,10年前我开始用画地图的方式将这些身份全部统一了起来。不过还有一个事情一直都没来得及统一,这便是教师的角色。上课与搞创作,这两件事我总认为需要寻求一种形式将它们统一起来,这便是:上课就是在创作,创作就是在教学。所以也就形成了这次在常青画廊的展览,都是关于自己在演讲方面的一些工作与日常。



#主题的选择及延续

Q:在系列演讲表演中每个主题定位也都有着明显的分类区别,请问这些主题您是如何选择的?
邱志杰:事实上有一些主题过去就有所涉及和积累的,比如我在2010年广东美术馆就做过一场《独角兽工作坊》。当然,那场并没有PPT,而是直接在墙上刷黑,大家一起拿着粉笔画上去的。《醒句俱乐部》是我带领学生们从2008年、2009年就已经开始的一个课题,2007年开始我便组织我的学生们形成一个课外组织,尝试编一些“醒句”。《奖状》这个事实上也是我在《南京长江大桥计划》里的一个作品的延伸。另外还有一批是专门为这次准备的一些研究凝聚成一个新的表演作品,例如《黑板,黑板》、以及今天开幕的《关于演讲的演讲》等等。


▲ 《讲演——“黑板,黑板”》展览现场


《笑傲江湖》关于金庸小说和《白蛇传》的关系是我一直在研究的一个课题,相对于其他几个主题比较轻松,它建立在我自己零零碎碎写的文章的基础上,慢慢讲出来就可以。《桃花源》是基于我《上元灯彩计划》里有一折关于“桃花源”的内容而创作的,因为我对“桃花源”有着非常不一样的解读,因此决定将它以讲演的形式做出来。


▲ 《讲演——“桃花源”》展览现场


2016年10月我在尤伦斯艺术中心曾带领着中央美院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做过一场规模非常大的沉浸式的戏剧《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次的基本构架与那场戏剧是一样的,但不同于那次戏剧的是,我由导演、编剧的身份变成了一个讲述者的身份。



#“考古学”成为创作的重要线索
Q:此次系列演讲的一些主题例如骷髅的艺术史、独角兽、桃花源等都是关于历史、考古方面,包括您2004年的第一个个展也叫“记忆考古”,您为什么会对考古、历史等方面感兴趣并以其为线索进行创作?
邱志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与我从小学书法有关。因为学书法每天会接触很多碑,会接触到很多出土的文物等,其实在二十世纪中国书法最重要的影响是来自于考古发现,甲骨文、流沙汉简、藏经洞这些考古发现直接影响着现代书法,所以学书法、篆刻的人是很容易对考古有一种特殊迷恋的。

其实我从小也是扬言自己长大后一定要当考古学家,但在1986年的厦门偶然看到黄永砅老师的厦门达达的展览,突然发现这就是我以后要做的事情,当下决定我要读美术学院,放弃了成为一个敦煌学家的梦想。



▲ 《讲演——“独角兽工作坊”》展览现场

而考古也一直是我在创作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它是一种从零碎的细节中去拼凑、还原生活全貌的一种状态。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想象,但它需要用想象来填充。而且我认为文物从土里一点点被剥离出来的那个过程非常特别,展现了事物与环境之间一种很暧昧的关系,虽然互不相同,但又互相覆盖,这非常迷人,而且我一直以来画的地图与考古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作为老师的邱志杰

#教学与创作互相滋养
Q:此次演讲仅在线上进行,为何没有考虑线下线上共同进行?
邱志杰:其实是有的,每次的讲演都是线上、线下共同进行的,我的学生们都在现场。甚至其中“物体剧场”就是在中央美院的教室里进行的,那即是一场讲演也是我的一次课堂。相当于一边在讲课,一边在创作。

Q:您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一线艺术家又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民教师请问您是如何平衡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
邱志杰:我认为这不需要平衡,这是互相滋养的关系。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如果没有当老师也许就会和我的大多数同龄的艺术家们一样堕落了,但因为要教书,所以经常会回答一些年轻人们看似很幼稚但却非常真实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幼稚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比如:我这个作品给谁看?我为什么要做艺术?而且在给学生们讲述某件事或者某个理论的时候,你必须需要完全自洽的。不能像作为艺术家时在接受采访时某些时候会有不同的说法和观点,作为老师如果也这样做的话,久而久之学生们不会再信服你。说句玩笑话,艺术家可以“装疯卖傻”,但是老师是万万不可的。



▲ 《讲演——“醒句俱乐部”》展览现场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逼着自己进行理性的梳理来打通各个环节,也算“不忘初心”吧。其实我认为也可以说是比较不带任何杂念的,在思想的层面上去重新思考艺术的一种状态,而不是那么热衷于生产“物品”。虽然整个艺术市场是基于“物品”所展开的,有人去生产“物品”,而有人去购买生产出来的“物品”。但教师输出的东西基本上可以说就是思想。这会让人清醒,会让自己对过于狂热的物品生产有所警惕。反过来作为一个艺术家来当老师,应该也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比如最近,可以让我的学生们可以在这样国际化的常青画廊的库房里窜来窜去。

Q:听您的课就像是在听偶像讲课一样吗?
邱志杰不会吧,我怎么觉得学生们像“扶贫”一样,看我忙着上课,太可怜了,赶快给我投食叫外卖,喂药吃,哈哈,属于像饲养员与大熊猫的关系吧?肯定不是偶像和粉丝的关系。



#学生们可以不从事艺术,
但要做有创造性的工作

Q:那在这其中对您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邱志杰挑战很多,没办法说最大,因为到处都是挑战。比如有的学生基础很差,被一些亚文化影响得没有思想了,还有一些会有抑郁症、自杀倾向等等,在我看来,我们每天都在为生存而斗争,过马路会看车,疫情期间会戴口罩,随着天气变化会增减衣物,这些都是在为生存而斗争。原始人们会因为一口饭而苦苦搏斗,因为如果不搏斗那么就会饿死,在这种为生存而斗争的时候没有人会想自杀的。但你现在出现这些所谓的自杀倾向等等,其实就是在否认自己的生存斗争。每一个人的生存,背后有很多人为之努力,例如为你发电、为你生产粮食,但因为你没有看到这些人的劳动,所以你仅仅认为自己的生命只是自己的,但其实你欠了很多东西。

▲ 《讲演——“笑傲江湖”》展览现场

作为老师,我深知比起社会的压力,一个老师的影响力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说很无力。但是我依旧认为,在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恩师,所以现在之所以如此玩命的去教书备课,也是在报答我的这些恩师们。这是一种义气,我受到过的这些“好处”,得回报到年轻一代们。

Q:如果您的学生们未来毕业后不从事艺术您会失望吗?
邱志杰不会的,不从事艺术没关系,但只要他们是在做有创造性的工作就可以了。对我来说,卖早点、种地都可以是有创造力的。虽然我刚刚讲过对“生产物品”并不是那么引以为然,但我还是希望我的学生们以后能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能力去解决生活难题、去帮助社会、去开拓自己的道路。

毕竟人各有不同,家庭父母等这些因素都不同,所以他们能做的东西也不同。但说句老实话,有一些学生我也很希望他们能继承衣钵。还是得因材施教,基础差的需要花很大精力去培养,但时间也许不够,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很省力的解决战斗。


作为多重身份的邱志杰

#2021未来的计划

Q:2020年即将结束,未来您还有怎样的工作计划?
邱志杰有非常多的事情在进行着,作为策展人,有很多展览都在策划中;作为艺术家,有好多地图也要完成。除了一些受人所托的地图要完成,我自己本身也有好奇心。例如湖畔大学邀请我创作一张关于中国商业史的地图,我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为什么呢?因为商业金融类是我知识中的短板,通过这样的契机可以去深入了解这方面,也很开心。画地图的时候看似很简单,但其实是由大量研究工作支撑的,这非常的费时间。

▲ 邱志杰《艺术生态地图》

这次演讲表演系列也有非常多的话题要准备,但我会阶段性的推出。这次比较密集的推出还是略显粗糙,但是这种“粗糙”也有它的意义,也许就是这个时代的生产性。我也想尝试另一种经过精密排练、更加戏剧化的演讲表演,也许会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大方向的演讲表演,所以回想一下,2020年后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了。


在梳理完未来计划后,邱志杰端着学生为他冲泡的速溶咖啡一饮而尽,笑道,“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得多喝两杯咖啡才撑得住一会的表演。”

据悉,《讲演》系列中的第11场《帽子,帽子》也将于本周六(12月19日)在常青画廊准时“上演”……


关于艺术家


邱志杰的创作活动涉及书法、水墨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剧场等多种方式。他代表了一种沟通中国文人传统与当代艺术、沟通社会关怀和艺术的个人解放力量的崭新尝试。

邱志杰曾出版《总体艺术论》、《影像与后现代》、《给他一个面具》、《自由的有限性》、《重要的是现场》、《摄影之后的摄影》等艺术理论著作。主要作品集有《万物有灵》、《邱志杰:无知者的破冰史》、《时间的形状:邱志杰的光书法摄影》、《莫愁:邱志杰近作》、《记忆考古》等。

他作为策展人策划了1996年中国最早的录像艺术展,以及1999年到2005年之间推介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后感性”系列展览。2012年,他是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的总策展人。2017年,他是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

2012年,邱志杰因《南京长江大桥计划》获得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Hugo Boss奖提名。2009年,他获得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奖项,2016年,他再次被提名。

他的作品被各大国际和国内美术馆收藏,其中包括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大都会美术馆、路易威登基金会、迪奥基金会、瑞士尤伦斯基金会、新柏林艺术中心、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

主要个展包括: “寰宇全图”(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9); “文字生涯”(金泽21世纪美术馆,金泽,2018);“邱注上元灯彩图”(民生美术馆,北京,2018);“不羁之旅”(凡阿比美术馆,埃因霍芬,2017);“邱注上元灯彩计划”(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5);“独角兽和龙”(奎利尼斯坦帕里亚美术馆,威尼斯,2013);“偶像的黄昏: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四”(世界文化宫,柏林,2009);“破冰:南京长江大桥之三”(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等。近期群展包括:“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2017-2018);“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2016)等。他曾参与哥德堡双年展(2013);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3);横滨三年展(2005);圣保罗双年展(2002,2014)等。他曾参与策划:中国首个影像艺术展“现象与影像”(杭州,1996);1999-2015年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下展览“后感性”系列;第9届上海双年展(2012);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7)等。


展览信息


邱志杰:讲演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10日至2021年2月26日
展览地点:798艺术区常青画廊


后续演讲表演时刻表与主题:

《帽子,帽子》

常青画廊

12月19日,下午4点


《弘一法师和鲁迅笔会

常青画廊

12月26日,下午3点


《敦煌论坛》

常青画廊

1月2日,下午3点


《如何画一张讽刺漫画》

常青画廊

1月9日,下午2点


《未来艺术史》

常青画廊

1月16日,晚上7点


采访/撰文/责编/姚钰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