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维尔纳·巴特纳与坏画的诞生
发起人:愣头青  回复数:0   浏览数:994   最后更新:2020/11/16 20:38:09 by 愣头青
[楼主] 猴面包树 2020-11-16 20:38:09

来源:artnet


底谁是“橡胶铅笔恶魔”?观念艺术家Alex Da Corte本人也无法确认。但他可以肯定,当自己闭上双眼,就能看到它们。2018年,他为第57届卡耐基国际展(Carnegie International)创作了时长2小时40分钟的循环影像作品《橡胶铅笔恶魔》(Rubber Pencil Devil),呈现了57幕贯穿美国大众媒体历史的人物与意象,构建出一场场幽默而荒诞的场景与情节。这些角色或许曾于他的脑海中萦绕不去,或冒犯或逗乐过他,亦或是令他心生恐惧。而在他看来,这是自己理解相关角色体系结构的最好方法——“即便这破坏了此前在我脑海中有关他们的构想”。在接受Prada基金会策展人Mario Mainetti的采访时,Alex Da Corte如此解释。

Prada荣宅“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展览现场,2020

摄影:Alessandro Wang


月亮上的兔八哥,吹气球的匹诺曹,鬼鬼祟祟的彼得·潘,手捧霓虹蜡烛的小矮人,躺在电熨板上的粉红豹,神色恐慌的自由女神……影片包含了诸多来自于20世纪卡通动画、酷儿形象以及美国坎普编年史的视觉元素与流行文化参考,或明确,或晦涩,结合了艺术家的个体经验,讲述了一个个新的故事。




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视频静帧),2018

图片:© Alex Da Corte,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11月13日,Alex Da Corte与Prada基金会联合策划的展览“橡胶铅笔恶魔”在上海Prada荣宅开幕,展出作品《橡胶铅笔恶魔》57幕中的51幕。剪辑后的51幕影像片段被分别投射在19个巨大的背投影像立方体表面,分布在荣宅第二与第三层的11个房间里。如此,影像原本的线性叙事被打断,不知不觉中,观者或许会在同一时间体验到原本按线性顺序呈现的不同内容,亦或是采用一种跳跃式的观看。Da Corte认为,这种“交叉混合”式的“感官印染”,在某种程度上与人们生活中的某些片段如出一辙:它们既处于静止状态,又在不断变化之中。

Prada荣宅“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展览现场,2020

摄影:Alessandro Wang


德国电影导演Lotte Reiniger在1920年代创造的多平面相机技术给予了Da Corte重要的灵感:不同动画单元的重叠与错落,为二维平面提供了更深的空间感。“这种空间的重构让我想起了人们往往通过折纸来解释的 ‘加倍立方体’几何难题——其中纸张被折叠,以应对无法用直边解决的数学问题。”

Prada荣宅“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展览现场,2020

摄影:Alessandro Wang


在Da Corte看来,被安置在荣宅中的《橡胶铅笔恶魔》正如“加倍立方体”一般——汲取了英国摄影师Eadweard Muybridge对人体运动进行逐帧研究的精神,他以沉浸式的方法剖析动画人物与西方修辞,令观者得以穿过平面的正方形画面而进入立方体。“这就像一个狂热的梦,一个多元宇宙。”他如此形容。而独特的方形画面则来源于艺术家在《超级8》(Super 8)中拍摄的实验性短片——其中,微缩胶片打印输出的格式为正方形,自2010年制作了第一个数字视频开始,这种画面形式便在他在日后的创作中被沿用至今。

Prada荣宅“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展览现场,2020

摄影:Alessandro Wang


从罗杰斯先生开始的

“美国当代肖像”


“早上好,罗杰斯先生为您展示由57幕组成的《橡胶铅笔恶魔》。”伴随着这句开场白,由Da Corte本人装扮而成的美国儿童教育节目主持人“罗杰斯先生”(Mister Rogers)出现在立方体的投影表面上。

罗杰斯先生创立并主持的学前教育节目《罗杰斯先生的邻居》(Mister Rogers’ Nei***orhood)曾于1968年至2001年这三十多年间在美国热映,对于这一形象的挪用,艺术家坦白,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对人物的致敬,更是对其形象的“重新思考”。身着罗杰斯先生标志性的拉链开衫,他腼腆地迎接观众的目光,而其中的一处标题名称“如何对待自己的疯狂时刻?”(What Do You Do With the Mad?)则来源于罗杰斯先生创作的同名歌曲。

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视频静帧),2018
图片:© Alex Da Corte,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在2018年底的一封电子邮件中,Da Corte提到了罗杰斯先生对于差异的尊重和同理心——在节目中吸纳了黑人同性恋演员François Clemmons来扮演备受孩子们尊敬的社区警官克莱蒙斯,造就了美国历史上儿童节目中最早出现的黑人常驻角色之一。而在1969年,当国家不允许非裔美国人与白人一起在社区游泳池游泳时,罗杰斯便在节目中邀请了克莱蒙斯警官和他一起在一个塑料盆里洗脚——罗杰斯递给克莱蒙斯一条毛巾擦脚,然后又用同一条毛巾把自己的脚擦干,突破了肤色障碍,在国家种族关系最为紧张的危机时刻释放出了一种具有开创性的信号。

罗杰斯先生与François Clemmons扮演的社区警官克莱蒙斯一同洗脚
图片来源:Vanity Fair

“我认为罗杰斯先生很有同情心,他能够细心地解决极其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因此,在将影像中人们耳熟能详的角色剥离它们原有的社会文化语境时,罗杰斯先生成为了艺术家思考的人物主体。“在花了很多时间研究《罗杰斯先生的邻居》后,我觉得如果这些想法需要有一个结构,最好设想一下弗雷德·罗杰斯先生将如何演绎一出——举个例子——以柏蒂娜(Petr***on Kant)、大力水手(Popeye)、粉红豹(Pink Panther)和恶魔(Devil)为主角的木偶剧。”

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视频静帧),2018
图片:© Alex Da Corte,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中的女巫作为频繁出现在Da Corte作品中的形象,已经成为了他最爱扮演的角色。澳大利亚学者Sara Ahmed曾于著作中提出一种独特的“酷儿空间”——它表现为一种“拥有不快乐的自由之化身”。在Da Corte看来,女巫(尤其是西方坏女巫)的形象则是这种“疏离感”的精神体现。“倒不是说她的不快乐最适合我,而是我发现她来自边缘的视角是我最熟悉的,也最适合观看整个舞台、舞台前方以及隐藏在幕布之后舞台两侧的一切。”

在《游手好闲》(Total Bummers)这一章节中,艺术家重新构建了《芝麻街》(Sesame Street)第847集中一个因宗教原因而被删除的场景——女演员Margaret Hamilton所扮演的女巫来到她心爱的街道寻找失踪的扫帚:女巫与爱抱怨的奥斯卡(Oscar)同时出现,唱着美国乡村歌手Bill Mack于1958年创作的歌曲《蓝》(Blue)。

Art21出品的“Extended Play”系列中,“Alex Da Corte: 57 Varieties”一集的视频静帧
图片:© Art21, Inc. 2018

《芝麻街》第7季第847集:西方坏女巫弄丢了她的扫帚(The Wicked Witch of the West loses her broomstick),1976年
图片来源:FANDOM

而提到《芝麻街》,这一幕或许更令众人难忘:在循环影像接近尾声之际,腰部以下装扮成大鸟(Big Bird)的Da Corte坐在餐桌前,缓缓地将一瓶红酒倒入灯泡之下的巨大容器中,而垃圾桶里的奥斯卡则在一旁默默地望着这一切。背对我们的视线,Da Corte的身影显得落寞而忧伤,直到瓶子里的酒最终倒完时,灯光突然亮了起来,奥斯卡惊讶地转向摄像机。

关于《芝麻街》中“大鸟”扮演者、美国木偶表演者Caroll Spinney的纪录片《I Am Big Bird: The Caroll Spinney Story》,2014年
图片来源:IMDb


去年12月刚刚离世的木偶大师Caroll Spinney在2018年退休前的48年间一直扮演着《芝麻街》中的大鸟与奥斯卡,而这一幕,或许是艺术家对其的致敬:Da Corte亦于曾经的一次采访中表示,一张《芝麻街》的片场图片曾深深吸引了他——Caroll Spinney身穿大鸟双腿的道具服装,跪在地上,双手操控着奥斯卡玩偶。

Alex Da Corte的灵感来源之一。Caroll Spinney身穿大鸟双腿的道具服装,跪在地上,双手操控着奥斯卡玩偶
图片来源:Art21

Prada荣宅“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展览现场,2020
摄影:Alessandro Wang

此外,在章节《孩子,这很难》(Kids It’s Hard)中,《辛普森一家》里的巴特·辛普森(Bart Simpson)化身为流行歌手Elliott Smith,出现在了他的《Figure 8》唱片封面上;在《猫咪诱惑》(Warm Pussy Cat)中,Frank Stella的作品则成为了傻大猫(Sylvester J. Pussycat)的背景……而影片的第57幕则与亨氏57号番茄酱有着密切的关联——1896年,Henry J. Heinz为他的亨氏公司(Henry J. Heinz Company)推出了“57号酱菜”的营销标语,但彼时对于数字的选择却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意的。

Elliott Smith专辑《Figure 8》封面
图片来源:Wikipedia

Prada荣宅“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展览现场,2020

摄影:Alessandro Wang

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视频静帧),2018
图片:© Alex Da Corte,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影片中的图像配合着Bob Dylan《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里的歌词,来自于上个世纪七十、八十与九十年代的美国流行文化符号及其隐喻在此交融,对于成长、生活于西方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来说或许一目了然,但对于荣宅的潜在受众来说,或许略显陌生。然而对此,艺术家似乎并不为其所困。

“无形和未知是我工作中喜闻乐见的一部分。我并不期盼从观众或艺术品中获得什么。”


在“整体艺术”中

推翻惯有的标签

走进荣宅的每个房间,光线透过玻璃窗上的彩色滤纸投射到地面、墙壁,与影像中艺术家标志性的高饱和度明亮色调一并,在带有空灵之感的音律中,营造出一种梦幻的空间氛围。Alex Da Corte将自己的作品定义为“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空间上,影像、声音和建筑在这里融合为一种沉浸式体验;内容中,多种相距甚远的文化参考被叠加、重塑,于不同的时空维度之间转换、过渡,最终构成一个整体。

Prada荣宅“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展览现场,2020

摄影:Alessandro Wang

德国歌作曲家及剧作家Richard Wagner曾于《未来的艺术》(The Artwork of the Future)一文中提到:“艺术创作已迈入’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的时代,只有将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歌曲、诗词、写作、编剧以及表演相结合,才能产生一种全面涵盖人类感官系统的艺术经验,也只有打破艺术领域间的界线,才有机会创作出最完整的艺术作品。”源于Wagner早期接触并延续的德国浪漫主义风格,整体艺术的美学理念在19世纪被提出,艺术家通过多种媒介而进行跨学科实践,从而突出作品的连贯性与整体性。Da Corte则认为,在自己的作品中,这种整体艺术的属性亦与多平面相机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一层又一层的元素彼此叠放,就像在“缝合一个脱离了实体而感到幻灭的躯体”(a disembodied, disenchanted, disillusioned body)。

Prada荣宅“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展览现场,2020

摄影:Alessandro Wang

1980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卡姆登的Alex Da Corte曾于委内瑞拉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南美洲的文化风情极大地影响了他对于色彩的使用——“在我往返委内瑞拉的旅途中,我随身携带着色彩。这是年轻人唯一能够带走的东西,真的。色彩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Prada荣宅“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展览现场,2020

摄影:Alessandro Wang


而在高饱和度的明亮色彩之外,观者亦得以在他的影像中感受到一种缓慢的节奏,艺术家在曾经的一次采访中表示,自己有意将视频脚本的播放速率放慢,以唤起观者对于儿童电视节目的回忆。“电视”始终是对他而言甚为重要的主题,他被那些“被误解的”或是“五颜六色的”的电视角色所吸引,将其并置、混合或是压平,赋予这些为人熟知的意象以新的叙事。

Prada荣宅“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展览现场,2020

摄影:Alessandro Wang


尽管外界趋于将Da Corte的创作贴上“怀旧”的标签,但他却不以为然:“我经常被问到,这些参考是否源自怀旧。我很难确定,一副图像是如何在我的大脑中浮现的;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并不植根于怀旧情怀。”一如外界喜爱以艺术家的创作类别来定义他们,依然,Da Corte并不服从于这些标签。成长于一个生产棉被和地毯的家庭,艺术在他眼中就好比这些“布料的拼接”——“它植根于无形的劳动中。它好比炼金术,需要家人的通力协作,它源自我的家族。”在与Prada基金会策展人Mario Mainetti的访谈中,他举了这个例子。

Prada荣宅“Alex Da Corte:橡胶铅笔恶魔”展览现场,2020

摄影:Alessandro Wang

或许观者亦能够从他的创作方式中对此窥见一斑:在创作《橡胶铅笔恶魔》的过程里,Da Corte的父母、兄弟姐妹,乃至家族中的其它亲人都参与了场景的制作。“我的家人就是我的全部。我的家人对我来说就是一切。”在一段幕后视频中,他如是说。

“我对自己的定义并不由我决定。”



文丨夏寒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