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a 观点|记忆的备份,无物不可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004   最后更新:2020/10/21 21:23:08 by 小白小白
[楼主] 陆小果 2020-10-21 21:23:08

来源:BIE别的


“上帝在星期六创造了人,而人们在星期六消费,” 艺术家陆平原说。他的几件雕塑作品目前正安放在重新开幕的上海广场一层,对每一个消费者露出亲切友善的笑容。

陆平原,“上海广场” 展览现场,上海,2020

作品从左至右:星期六-曲奇饼干 8.15,Unboxing -食指,Look!im Picasso-1810-C,2020

1999 年,徐震、杨振中、飞苹果等一伙年轻的艺术家在当时刚开业的商场 “上海广场” 办了一场 “超市展”,把作品放进商业空间,用导购的语言向大众售卖艺术。二十一年以后,消费跟艺术的关系已经难以分割,人们早就习惯了在商业空间见到艺术品,掏出手机与之合照的姿态愈发娴熟;而面对此情此景,艺术家们也不会像三流小说家所想象的那样,痛苦地对自己的灵魂进行地拷问。新上海广场的墙壁上贴着 “把激情的商业做大” 几个大字,借助不同类型的消费与被消费,人们满怀激情地在星期六继续完成着自己。

陆平原,“上海广场” 展览现场,上海,2020

作品:Look!im Picasso-1802-C

人们更愿意咀嚼 “艺术向商业妥协” 这种叙事,而往往被忽略的是艺术对自身的反叛。简单地说,艺术家们在冷淡、惨白的艺术空间里早就憋疯了,他们得到人最多的地方去撒撒野。想想安迪·沃霍尔这样的鼎鼎大名就知道,当初是艺术首先向商业伸出了手。许多年过去以后,市场以 IP 的方式运作艺术,大众的意识里被植入了 “潮流艺术” 的概念,艺术家/作品,商品与消费者就这样连接在了一起。

此次展览 “上海广场” 仍旧由当年参与了超市展的艺术家徐震及其所创立的没顶公司参与策划,展后,我们采访了参展艺术家、没顶公司成员陆平原,他的创作路径无意间似乎成为了当下 ”潮流艺术“ 发展过程的一个个人版的缩影。

零食与玩具

陆平原,星期六-曲奇饼干 8.15,2020

展览中一个紫色盒子式的空间里有一个看上去像饼干、膨化食品和糖豆组成的卡通形象,这件作品来自陆平原的 “星期六” 系列,与零食有关,系列中更有名的是一个巨型娃娃头雪糕雕塑。他更早还有一个名为 “士兵” 的作品系列,是贾科梅蒂的标志性雕塑和零食赠品里面那种廉价的绿色塑料小人的结合。而在另外一些作品里,常见诸如圆鼓鼓的大眼睛、红鼻头、橡皮管动画风格的手臂和四指白手套这样的卡通元素,“如果你去超市里走一圈,恐怕能在包装上把这些元素全都找到,” 陆平原说。

星期六-花脸雪糕,降临-当代艺术展现场,上海崇明前哨村,2019

陆平原,士兵 1803,2008

贾科梅蒂,行走的人


零食与玩具几乎是儿童的两件圣物。陆平原说,小时候他和玩具一起度过了大量的时光,其中就包括那些随零食赠送的廉价玩具。为了能跟这些粗糙的流水线产品互动,每个小孩都得在上面倾注大量的想象力。“吸引我的就是人们为非生命体注入灵性这件事,就像《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或者迪士尼早期的那些动画,” 陆平原说,“儿童似乎跟这种灵性的东西更加接近,你经常能看到小孩莫名其妙地就在跟一个物品说话。”

由于这样的童年经历,“我现在在做雕塑的时候,甚至也会结合玩具的审美,” 他说。

OO,成都 A4 美术馆展览现场,2019

《Look! Im Picasso! 》  PLAY 没顶画廊,展览现场,2018

除开童年回忆的情感因素,食品包装上的卡通形象和附赠的玩具,其实正是消费主义的手段之一,商家为了占领儿童市场,使用这些元素来赢得儿童的好感。因此,陆平原用玩具的语言来制作雕塑,正是将消费符号直接运用到创作中。而使用漫画、广告、宣传册之类的大众视觉元素拓展艺术的语言,也是波普艺术的标志性手法,它与大众更为亲近,因此也更容易受到市场的喜爱。

艺术恶作剧


实际上,打破僵化的艺术本身的语言,对艺术本身进行反思,正是陆平原最初的创作动机。“当时我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以后,受到身边一些艺术家,比如比翼艺术中心(没顶画廊前身)的一些艺术家的影响。当时我觉得他们的想法非常激进,” 陆平原说。在这样一种虽在艺术圈内但又不愿意受艺术系统束缚的氛围里,陆平原开始 “懵懵懂懂地” 创作一些针对艺术系统的作品。

在 2011 年由比利安娜·思瑞克策划的一次名为 “占领舞台” 的展览现场,陆平原致敬史上最 badass 的观念艺术家之一皮耶罗·曼佐尼(Piero Manzoni),做了一个与自己等高的雕塑底座,他试图在展览现场爬上去,成为这件作品。然而要爬上这样一个瘦高的底座显然不太容易,他于是用自己(可能非常狼狈)的动作给 “艺术创作” 这件事进行了一次诙谐的注释。

一个现成品,占领舞台现场,行为,2011

皮耶罗·曼佐尼(Piero Manzoni)的作品,底座上写着 “雕塑,” 图片来自网络

他还曾把作品的包装箱做成棺材的样子,向画廊寄送了自己的作品的 “尸体”,或在展览现场展示提给画廊的展览方案以及不使用这些方案的原因。从今天的节点来看,当陆平原试图在艺术系统内搞一些恶作剧或者小破坏,试图打破艺术既定的规则时,可能就已经在无意中向 “潮流艺术” 招手了。

给你讲个故事


陆平原,天葬,2020

陆平原从 11 年左右开始,逐渐把对艺术本身的思考写成一些有超现实色彩的小故事。一个故事说到,艺术家乘坐时光通道抄袭了同伴艺术家们的作品,随后功成名就,而同伴们籍籍无名,说出了大众对观念艺术的一种质疑以及艺术家对功名的追求。

“当时我在想,可不可以通过故事和描述去创造另一个空间,在另一个空间中编织艺术,在那样的空间里,我的自由度就更高了,” 陆平原说。这些故事有的像民间传说,有的像鬼故事,有的有些科幻色彩,如果要做成作品放在物理空间中,是不容易实现的。而艺术家创作时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展示作品的问题。陆平原对此又进行了一次反叛式的思考,“是否真的把这些故事做出来到底重不重要?如果发生在故事里,它的生命力可能会更强。”

陆平原因此并未试图重现故事情景或情节,也不对故事进行任何文学性的修饰,是他们保持一个三言两语的故事的形态。他曾经将这些故事像碑文一样刻在石头上,后来,他干脆把故事直接打印在最适合传播的打印纸上。而为了给这些故事找一个底座,陆平原找到了卡通这个元素。“我的故事大部分是超现实的,主观的,而卡通跟现实世界也是这样一种关系,是现实和想象之间的一个软性的东西。” 于是,观众们现在会看到,一张张托马斯小火车的表情丰富的脸上,贴着陆平原写的艺术世界的幻想故事。尽管卡通底座也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但只要读一下陆平原写的故事本身,就发现它们在气质上并非是 “卡通” 的。因此,底座并非是故事的一种诠释,而仅仅是一个底座,一个从艺术空间打开进入另一个空间的入口。

陆平原,林中鬼留人,英国卡斯基金会

陆平原,巧克力,2017


至此,对艺术本身的反思开始,对媒介的突破,到对消费符号的挪用以及被潮流领域所喜爱玩具和卡通最终在陆平原的创作中连接在了一起。陆平原按照自己的创作逻辑进行创作,但艺术在市场中的副产品已经诞生了。虽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 “潮流艺术家”(他也不拒绝人们这样认识他),但这看起来仍然像是一次主出击。毕竟在今天,白盒子空间里的艺术也不过是一种拍照的背景板,还是星期六商场里的消费者更有朝圣的味道。

展览 “上海广场” 目前正在上海广场展出至 2020 年 11 月 29 日。

作者:陆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