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瑞:潜藏的野心 谨慎的出格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271   最后更新:2020/10/11 21:25:15 by 陆小果
[楼主] 展览预告 2020-10-11 21:25:15

来源:长征空间



中东铁路:赵刚


2020.10.24–12.19


长征空间,北京


“中东铁路”是贯穿中国东北大地和近现代历史重要时刻的一条铁路线。现实中的中东铁路是1896年清朝和沙俄签订的《中俄密约》的产物,它于1897年8月开始施工,1903年7月正式通车运营,呈“丁”字型,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起满洲里,南至旅顺,最东延展到绥芬河。作为一个艺术项目,“中东铁路”由艺术家张慧于2018年提出,2019年由张慧与赵刚二人共同发起,是两人在各自生命和职业生涯的当下阶段,对自己的故乡——张慧生于齐齐哈尔、成长于哈尔滨,赵刚是历经全球游荡、目前生活在北京的满族人——与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美学表达、风土面貌之变迁的回望、调查、思考,以及以绘画为媒介的创作实践。


项目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行走”,两位艺术家启程于2019年7月15日,赵刚骑摩托车从北京出发、至满洲里往东行,张慧乘火车从大连旅顺往西行,双方于9天后在哈尔滨相会,并与一群东北议题的研究者和关心者展开了一系列行走中的研讨。与谈人包括策展人鲁明军、长征计划创始人卢杰、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王绘等,以及作为“中东铁路:行走”的观察者和评论员的长征计划。第二阶段伴随着两位艺术家在行走中和行走后各自的创作展开,其结果便是由长征空间在2020年深秋呈现的双部曲展览“中东铁路:赵刚”(2020年10月–12月)、“中东铁路:张慧”(2020年12月–2021年2月)以及相关的研讨活动。


更多阅读:

《中东铁路:一份观察报告》


10月24日,“中东铁路:赵刚”在长征空间呈现,展出赵刚从“行走”的初始阶段至疫情爆发以来创作的共102件绘画作品。赵刚的满人血统及其全球流浪经历,使东北成为他持续探索身份、历史及文化混杂性的载体。项目最初的作品——6件大幅写生——始于赵刚在黑龙江横道河子的风景中产生的绘画冲动,记录了他回到最基础的艺术练习状态下的冥思。这些作品也作为展览的发端,引出另96件自疫情以来创作于北京工作室的小件作品组成的河流。空间与时间重叠,个体身份多次转换,生命经验与历史洪流交织,怀旧与忧郁流淌,96件绘画作品分成四大类,描绘了艺术家生活中的物件、著名或无名的人物、艺术史上重要的图像、以及各种风景和花草,将现代历史、艺术史以及西学东渐史上的重要时刻与事物组织到艺术家个人生命的叙事里。整个展览袒露着赵刚的善感与浪漫,既是他个人记忆和情感的直接表达,也是他推翻既有叙事模式、对绘画语言持续不断的反思。


“中东铁路:赵刚”是赵刚在几个月的个人隔离中,对绘画在中国的百余年历史及其当下现状的反思和表态;也是他对既有的创作模式的反叛,从中寻找、推翻、重建绘画的本质在他生命中的表达。


“这组作品表明了我对绘画的态度”,赵刚说。


关于艺术家

赵刚(1961年出生于北京),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和纽约。年仅18岁时参加星星画会——此团体是最早的前卫艺术家群体,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铺设了重要基石。此后,他留学于欧洲和纽约多所院校,并于纽约生活、工作二十余年。在此期间,他逐步发展出鲜明的国际化特征,并创作出风格多元的作品。在2004年回到北京后,赵刚不断地把焦点投向了他的独特的个人经历与中国历史之间的纠缠——他既生于此地,却又是陌生的新晋移民。


赵刚重要个展包括:“赵刚21st : 色表 / 支架作为历史人类志”(关渡美术馆,台北,2020);“历史绘画”(佩雷斯艺术博物馆,迈阿密,2019);“购买的身份”(长征空间,北京,2018);“通往奴役之路 II”(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智利,2016);“偶园:赵刚个人作品展”(苏州博物馆,苏州,2015);“通往奴役之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5)。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