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偶然性的哲学:加布里埃尔和中岛隆博的《极权主义的克服》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097   最后更新:2020/08/31 19:11:35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展览预告 2020-08-31 19:11:35

来源:拾萬空间


谭英杰:想象,你正在漫游

想象,你正在漫游


艺术家:     谭英杰

开幕时间:  2020年9月5日 周六16:00

展览时间:  2020年9月5日 - 10月10日




拾萬空间即将呈现谭英杰的个人项目:想象,你正在漫游。

谭英杰的两个感受构成了本次展览的诱因:一是小时候有关黑白电视上雪花的噩梦,二是现实世界中快要被隔绝的预感。

这两种感受分别跟信息和信息的副本有关,信息在传播中会自动生产出大量副本,它们无处不在,就像是阴暗世界的苔藓,不断滋生蔓延。信息扩张会带来焦虑,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又让焦虑变成一种不稳定的社会情绪,这些信息让社会性格变得也如副本一样,难觅源头,难觅真相。

展览将以一种游戏方式呈现。封闭的展厅就像一个室内游泳池,其中遍布各种“塑料新闻球”,观展便需要进入“泳池”,并随时注意脚下。四个相互呼应的寓言式作品设置在空间的四个角落,三根柱子位于池中央,并连接着许多天线,上面挂着谭英杰书写的短句。在这里,天线是接收的媒介,艺术家将自己想象为一条信息,并在其间漫游。表面上,展览呈现了一种“过家家”般的松弛状态,但每件作品都释放出一种怀疑和陌生感——一种笼罩在信息副本权力之下的轻松。




谭英杰,1992 年出生于湖南,2016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近期项目包括:白元件(2019),拾萬空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大客厅;蛇与梯子(2019),C5画廊;雾谷(2018),墨方空间;速度速度加快(2018),Mstudio;不可靠的叙述者(2017),泰康空间等。

[沙发:1楼] 展览预告 2020-08-30 21:42:16

来源:艾可画廊


AIKE荣幸呈现姜琤个展“U”,此次将集中展出同名“U”系列绘画作品,展览于202095日持续至1017日。

本次展览名称及作品名“U”,可以说是“You”的缩写。创作方面指向艺术家面对的,承载着痕迹的画布,广义上则是指在自我意识之外的所面对的世界。

U-052018,布面油画,150 x 220 cm


姜琤受到美国当代艺术家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的影响,也受到他女儿咿呀学语涂涂画画时自信无畏状态的启发。“U”系列的绘画过程是一鼓作气的,不控制、不拿捏、不修饰。这种创作方式是艺术家个人与艺术史及其现状的种种惯性、习气发生的肉搏战。随着姜琤战士般进击、对抗、格斗,大尺幅的画布上留下身体自由运动的轨迹,画面上形势迅速变化,进而局面逐渐形成,人物的形象和表情同样传达着一种意志自由、绝不妥协的崇高姿态和态度。姜琤将绘画视为一种生命活动,作品也并非只是艺术家的创造物,而成为了一个有机体,是主体本身。

U的对象、的对面、的现实处境,U直面的一切。


关于姜琤

姜琤1985年生于中国浙江,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获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德艺术研究生院绘画专业,获柏林艺术大学美术学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姜琤的个展包括“U”AIKE,上海,中国,2020眩晕,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中国,2019过午,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中国,2017”Samen“,德萨画廊,北京,中国,2016。他曾参加的群展包括人群中的人AIKE,上海,中国,2020去碑营:北平之春,应空间,北京,中国,2017绘画的尴尬,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7肉身:恐怖谷,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中国,2016奶头错觉,艺术仓库,北京,中国,2016可艺术第一展COSPACE,上海,中国,2015青春之歌,月临画廊,台中,中国,2013亚洲不安之旅IV”,保利艺术空间,香港,中国,2013亚洲不安之旅III”,罐子茶书屋,台北,中国,2013一瞥,其他画廊实验空间,北京,中国,2012“Rundgang”柏林艺术大学年度优秀学生作品展,柏林艺术大学,柏林,德国,2011Uferhallen艺术区年轻艺术家群展,柏林,德国,2011
[板凳:2楼] 展览预告 2020-09-01 17:33:39

来源:贝浩登


贝浩登上海 | 马修·罗奈全新个展“施与受”


赠与取, 2020. 椴木,染料,水粉,植绒,塑料,钢. 90.8 × 185.4 × 39.4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马修·罗奈(Matthew Ronay)“施与受”

2020年9月11日至10月31日

贝浩登(上海):上海市虎丘路27号3层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六 上午11点至下午7点


贝浩登(上海)荣幸呈现纽约艺术家马修·罗奈(Matthew Ronay)全新个展“施与受”,此次展览是马修·罗奈首度登陆贝浩登位于上海的空间。八件由多色椴木制作的全新雕塑构成了展览主体,马修·罗奈精心雕刻每一件作品,并为其覆以磷光性的色泽。这些作品延续了艺术家对现象学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其创作结果均源自罗奈与其潜意识的互动,观感丰富,体现着艺术家对于抽象艺术和人类仪式习俗的回应,以及对于人体与其他有机形态之间结构关系的兴趣。

八重奏, 2020. 椴木,染料,水粉,植绒,塑料,钢,棉花. 61.6 × 106.7 × 40.6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八重奏(局部), 2020. 椴木,染料,水粉,植绒,塑料,钢,棉花. 61.6 × 106.7 × 40.6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施与受”中,每一件雕塑都交换着某种相互对立的形式。作品或光滑或凹凸不平、或毛茸或整饬有序、或向内挤压或膨胀隆起。在精心设计安排并按照比例组织的队列中,形式相遇,在聚集与分散的对抗冲突中凝结。它们发出呼唤和回应,当身体的附器开始生长,那些张开的孔口开始缩小。蓝色以不同的色调存在,于各个雕塑间蜿蜒而过,并最终在展览充当“发电站”的作品《珍珠》(The Pearl,2020)上稍作偏离。《珍珠》以绿松石色的关键构件展开,向两侧延伸出红色的皱褶。跳动的核心连接着三根长长的管道,似乎是在将数据或能量传递至空间内的其他作品身上。

珍珠, 2020. 椴木,染料,植绒,塑料,钢. 50.8 × 67.3 × 23.5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珍珠(局部), 2020. 椴木,染料,植绒,塑料,钢. 50.8 × 67.3 × 23.5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马修·罗奈以绘画开始每一次创作,这一行为减弱了意识心智与隐藏其下的事物之间所存在的隔膜。罗奈赋予这些雕塑富有节奏的纹理,以及仿佛是从复杂的集合中半自主生长的形态。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关注富有煽动力的形象与姿态,其新近作品则显露出他对于植物与水生生物的迷恋。这些雕塑虽然在本质上是抽象的,但却往往使人联想到再生产与退化降解的现象。


赠与取(局部), 2020. 椴木,染料,水粉,植绒,塑料,钢. 90.8 × 185.4 × 39.4 cm.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大型景观雕塑《赠与取》(Sending and Taking,2020)构建了展览的高潮,蓝色的触角、卵形的结块、导管与淡紫色的薄片在作品中营造出梯度的变化,仿佛形成了一支游行的队列。这件作品鼓励观众进行即时审视;由于雕塑的每个元素和子单元都与其对立面松散地联结,因此作品似乎处于干预或行动的临界点上,并最终为整个空间定下基调。

马修·罗奈于贝浩登(巴黎)“Ramus”展览现场, 2018. 摄影:Claire Dorn.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我认为关于我们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观念是平衡,它存在于许多不同属性的精神场所与人群之中——事物必须有自身的镜子或其对立面才能发挥魔力。因此,平衡既在我们之上、又在我们之下,既安全又危险,既光明又黑暗。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们两者遭遇的空间……我想这可以被描述为“非二元性”状态。


——马修·罗奈,《Frieze》访谈



关于艺术家

马修·罗奈1976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曾就读于马里兰艺术学院,随后于2000年获得耶鲁大学美术硕士学位。罗奈曾参与全球范围内多个艺术机构的展览,其中包括林根美术馆,德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肯塔基州、Artspace 美术馆,圣安东尼奥、蛇形画廊,伦敦、雕塑艺术中心,纽约、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纽约、本顿维尔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阿肯色州、肯塔基工艺美术博物馆,路易斯维尔、以及帕拉索尔当代艺术联合基金会,伦敦。马修·罗奈曾参加2013年里昂双年展(由 Gunnar Kvaran策展)和2004年惠特尼双年展。2016年,罗奈在布拉弗艺术博物馆(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和佩雷斯艺术博物馆(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举办了个人展览。


[地板:3楼] 展览预告 2020-09-08 13:56:05

来源: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


新展预告|仇晓飞


艺术家个案研究展:仇晓飞

PartⅠ  赤

2020.9.12-10.21

Part Ⅱ  托洛茨基基长成了一棵树

2020.10.31-2021.1.9


开幕 9.12 15:00


艺术总监:楠楠

策划:常旭阳

空间设计:梁琛


开放时间:周二-周六 11:00-17:00

地址: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丨北京朝阳区798艺术区797东街A05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即将呈现艺术家仇晓飞的个案研究展,在为时四个月的展期中,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展览结构和叙述方式,来呈现仇晓飞的最新创作,以及他在过去近二十年的绘画道路上是如何以一种螺旋式的轨迹反复探索,追寻绘画的意义。


仇晓飞的创作端点经常源于个人家庭记忆和日常经验,但却从不停滞于这些近的图景,而是从思维和意识的更深处探究表象之下的暗流。

在展览的第一个阶段(2020年9月12日-10月21日),以聚焦式的方式呈现仇晓飞的最新画作《赤》。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改变所有人生活的漩涡之中,艺术家对人与世界的处境之体会变幻为色彩和形象,在其中,生长与死亡、绚烂与酷,冲突感在画面上蔓延。这种冲突感同样可感于明亮的展厅与昏暗破旧的过道之间。


在展览的第二个阶段(2020年10月31日-2021年1月9日),多组来自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以非线性的混合相连的方式展出,试图揭示出艺术家创作道路上包含了前行和回望的不断超越自我的工作。

对于仇晓飞来说,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真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关系在不断地转换和交融,而绘画是理解世界甚至创造我们还无法理解的世界的途径。


仇晓飞

1977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仇晓飞的创作媒介主要是绘画,也包括和绘画有关的装置和雕塑,以独特的方式将观念与形式连接。仇晓飞的作品在国内外多个重要美术馆及机构展出,如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瑞士伯尔尼美术博物馆、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德国ZKM美术馆等。重要个展包括“渐隐”(2018 ,韩国首尔佩斯画廊);“双摆”(2016,美国纽约佩斯画廊);“南柯解酲”(2014,佩斯北京);“反复”(2013,上海民生美术馆);“登楼已去梯”(2010,北京博而励画廊);“黑龙江盒”(200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4楼] 展览预告 2020-09-08 14:04:02

来源:Vanguard 画廊


Vanguard 画廊 | 格雷沙姆•塔皮瓦•尼奥德 个展:花从心里开出来


Vanguard 画廊荣幸的宣布将于 9 月 12 日举办格雷沙姆•塔皮瓦•尼奥德的个展《花从心里开出来》。这是格雷沙姆在 Vanguard 画廊的首次个展。去年格雷沙姆在双人展览《叛逆者诗歌》中展出了部分作 品,本次展览中格雷沙姆将继续延续他对周遭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这一创作视角,尤其是在目前这个全球化的疫情时期以及各种地区性时间的发酵和影响下,格雷沙姆的绘画风格和主题变得日趋成熟,他在其新系列中运用的绘画语言也愈发多元化。展览将持续至 10 月 31 日。

格雷沙姆•塔皮瓦•尼奥德在津巴布韦的首都哈拉雷(Harare)的贫民窟麦拜尔(Mbare)里长大。他的创作从贫民区的不安分中汲取能量和灵感,画面徘徊在具象、抽象与幻象之间。麦拜尔是哈拉雷,乃至全津巴布韦最活跃且臭名昭著的贫民窟,以流氓,暴力和**易著称,因此即使到了现在,该地区在生活空间质量方面与殖民隔离时代生活在哈拉雷的津巴布韦人的生活环境还是十分相似:游走在生存与死亡的边缘。在如此成长环境下,格雷沙姆的创作中交织着多愁善感与玩世不恭两种略显矛盾的情绪,在他的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崩塌的人物、地面和椅子无处不在,他带着讽刺意味却毫不掩饰得谈论城市环境中的阶级不平等和消费文化等社会问题。

路标,布面油画,150 x 119 cm,2020

The Signposts , oil on canvas, 150 x 119 cm, 2020


在本次展览中,格雷沙姆围绕着椅子这个寻常的居家用品,展开了他对当下世界日益常态化的恐慌和不安的发散式心灵探索。延续着他色彩斑澜的剪贴画般的画面,他邀请观者直面近年来人为因素引起的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以及其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式的情绪。运用椅子等象征性元素,他进一步探讨 “关系” - 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环境之间的,以及人与权力和欲望的关系,并将这种脆弱的关系和当代政治的信任危机真实的表现出来。然而,正是通过这种大胆的解刨并呈现这令人沮丧的现状,艺术家希望人们能够勇于秉持信念和希望,让”花从心里开出来”。


“因为即使在这个不稳定、不合情不合理的形势下,我们仍然要对明天心存希望,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 我们的孩子,这需要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不管发生什么。“

--格雷沙姆•塔皮瓦•尼奥德

头条以外-1 布面油画、喷漆,209 x 209 cm, 2020

Beyond theHeadlines Part 1, oil and spray paint on canvas, 209 x 209 cm, 2020


关于艺术家

格雷沙姆•塔皮瓦•尼奥德 1988 年出生于津巴布韦哈拉雷,2008 年获得津巴布韦国家美术馆视觉艺术工 作室国家美术证书。现工作生活于哈拉雷。近期展览包括:”叛逆者诗歌“,Vanguard 画廊,上海,中国 (2019);“日与夜”,GNYP 画廊,柏林,德国(2019);“夜与日”,一楼画廊,哈拉雷,津巴布韦 (2019);“哈拉雷野兽派”,Alon Ragev 画廊,特拉维夫,以色列(2019);“破坏之歌”,新美术馆三 年展,纽约,美国(2018);“蔑视叙事”,常青项目,旧金山,美国(2018);“非洲之外”,Yannick & Ben Jakober 基金会,马略卡岛,西班牙(2018); “Kubatana”,Kristiin Hjellegjerde Gallery,伦 敦,英国(2018 双人展);“Mazino”,一楼画廊,哈拉雷,津巴布韦(2017 个展);“面对奇迹:面具 舞与其后人”,Loving Monro 画廊,圣莫妮卡,美国(2017);“另一个新世界/城市轴”,PS 艺术空间, 弗里曼特尔,澳大利亚(2017)。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