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独立空间LA COLONIE关闭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958   最后更新:2020/07/27 09:37:17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橡皮擦 2020-07-27 09:37:17

来源:悦来美术馆


“刘韡的作品《微观世界》里面球形体,片状椭圆形是对自然形象的抽象,是他从风景中概括出的色彩关系,几何关系,作品颜色的使用也与艺术家的相关系列绘画有关。这件作品可以说是给观众出了一道审美题目去猜测,是一种对观众审美想象力的挑战。”

—— 隋建国


撰文基于刘韡访谈,引号未标明出处部分为访谈引言


“《微观世界》来自关于艺术问题思考的结果,其实是在想我如何来描述这个世界,或者作为一个视觉艺术家,我是怎么来描述这个世界,因为当今这个社会整个世界跟以往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情况,无论是艺术领域还是哲学领域还是科技领域,都试图在探索关于这个世界的描述,其实艺术更是这样,比如说我们人类如何发展到今天。”


——刘 韡

球体、椭圆形、曲面以微妙的层次关系组合的几何体坐落在悦来公园的草坪上,淡淡的橙粉色在一片绿色环境中极为显眼。


《微观世界》在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风景,众多的观看视角下,几何关系的变化不断产生感知,需要亲身感受,而不是通过这个艺术作品直接得到一个答案,一个教育意义或者一个象征,也不是以文字所能表达的意思或者一个哲学道理亦或者一段阐述来理解。

我们总是以为文字才是理性思考的方式,忽略了图像,使其成为文字的陪衬或者补充,而刘韡的作品通过视觉的审美重新唤起人们对世界智性感知的认识。

“我的创作是一个抽象的过程”

“在自然世界里,很多抽象的形和抽象的线存在,像风和雨所形成的那些线,它们一直都是存在的,虽然一开始看不见,但你对它是有感受。今天我们应该思考通过一定的技艺怎么去编织它,让它成为对现实世界的补充,提供新的视觉体验。”


对于刘韡而言抽象不是是形式而是思维问题,从创作方法的开始,刘韡就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不同于以自我挖掘、自我表达的创作方法,在面对现实之后再回到自己,并以自我挖掘的方式回应进行艺术创作。刘韡的方式就是更多地去感知现实、感知世界,然后迅速做一个回应,把他所感知到的以视觉的方式反映出来。


“我不会深深地挖掘自己内心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创作就是一个吸收与释放,吸收外界的知识、外界的变化,以及整个现实的认识。无论是书本知识还是感官体验,我希望获得不同层次世界的感知。把它们吸收进来之后,在我的思考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然后输出和释放出一个新的东西。我做艺术的意义,就是要通过艺术这个手段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仅仅完成某个作品。”

悦来的城市建设中涵盖着“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理念,对于刘韡来说,悦来现场勘察的过程中,这里宏观的城市规划理念带给他一种提示。


《微观世界》的缘起,来自于刘韡在悦来现场吸收进来的和通过艺术表达出去的,并非具象的一景一物,更多是思考整体的存在形式。

“当时我就觉得可以做一个‘微观世界’的东西来对应。但是我的创作方式不是因为对这个城市的某些具体内容有感觉,就拿其中的具体内容来做,那样太具象了。我想要反映的是更抽象、更深层的内容。这个深层不是深刻的意思,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思考,有一个互相的关系。


通过《微观世界》让观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它是微观的,也是可以思考的。但这个世界又不是一个我们可感知的真实世界,我只是提示它的存在,而这个世界或许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太会想到的问题。”



“微观世界”所对应的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层面,自然的一个场景,而非对应宏观世界、宏观宇宙。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对世界认知的方式不再是基于感知实践,而是来自于被告知,以图像视觉的方式被构建的世界面貌,科学系统化地构建我们认知事实的范围。表面上看,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实际上这些选择都是既定的。单一的观察和思考方式会使我们平面化,沦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艺术不是科学,我所指的微观世界是指在世界最最底部的部分,以视觉的方式来呈现,如何去观察,微观世界本身也是我们一个想象的东西,似乎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来研究我们这个世界的组成的一个角度,但是这个角度恰恰是我们无法得知,我们只是来源于专家或者来源于所有告知我们的东西,不是可以看见的世界。

其实出发点就是这个,关于一个世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的方式。”


“对于《微观世界》的呈现,我把形式因素的各个方面减到最低层。材料上,一个大铁片弯曲一下,就是一种原始的材料;造型上,一个球和几片弯曲的大铁片;制作方式上,也几乎不用机器。这种“最低”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意义”的抽空,让这些因素都成为抽象的概念,不代表任何东西,也没有任何让你思考的内容,你完全可以忽略掉它们,视它们不存在。“微观世界”就是一个在意义上的最低层,它不需要象征什么,也不会在其中包含其它内容;它不代表任何东西,只代表它自己,它是最底层的组织方式。”


“做艺术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与别人不同”

对于刘韡,艺术就是要突破常规的语言构架,打破固有知识。不同于以往的作品中常出现的深沉饱和的颜色,在悦来的《微观世界》这个作品中用了橙粉色这样很轻盈的颜色,在视觉上格外的突出,形成了一种视觉冲突,无论是应对周边环境还是观看者的心理,都在制造一个冲突的存在。这种冲突也正是刘韡透过《微观世界》和观众产生关联的方式。


“对我来说,做艺术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与别人不同。有时我要做一个作品,不会考虑它自身真正的好坏。艺术作品往往就是瞬间的,一刹那的感受,它往往是被环境所建构起来的。所以,我要生产或者创作一个东西的时候,肯定要考虑到不同的环境因素。当我在展厅时,我会考虑针对的内容是什么,通过哪些方式来反映它。但当我参与一个公共项目时,不可能做出和展厅同样的选择。无论多么严肃的思考,当我输出的时候,都会结合具体的环境需要。


我不会那么严肃地输出这些内容,因为我并不是要告诉别人我是个学者,我在研究一些很深刻的命题。我更希望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把这东西扔出去。甚至可以做得很媚俗,我也觉得媚俗没什么不好,你的观点、视觉表现等一切内容都没有问题,只要它存在,都没有问题。”


“有趣的相遇”

“《微观世界》作为公共艺术作品,为城市生活提供了抽象艺术的范例,启发了公众对艺术表达的好奇,并产生了深层次、多维度思考,让作品与生活在此的人群,形成有趣的相遇……”

——王菊梦

刘韡的作品一贯保持着自己如谜语般独特的秩序,似乎和环境存在着某种断裂感,但却又保持着引人入胜的吸引力。它给出了关于秩序、可识别性、空间的层级和几何学的优雅,却没有等级结构。仿佛有种模糊的可能性。

“无论我做的东西最终是做贡献还是输出知识,我都要通过它跟大家达到某种关联。而这种关联可能是和谐,也可能是对抗或者别的什么,但起码我们形成了一种关系。只是在这个关系中,我并不希望我每次做出来的东西大家都能理解了,甚至觉得这个东西做得太好了。如果是那样我就觉得完蛋了,因为我没能给观众带来任何新东西。对我来说,哪怕观众觉得都看不懂,这都是一个知识。它能让观众自我生产知识,知识被调动起来,在这个作品面前你获得了曾经没有的知识。”


公共性的意义于刘韡不是以一种统一的公共话语方式让作品被观众“明白”。不要被动地接受,当我们不再质疑,便呆若木鸡,就像被美杜莎凝视了一般,只剩一片死寂。透过观看增加不确定性,作品阐释不再存于意义的禁锢之中,观众有着更大的发散思维、想象的空间,艺术在产生新的视觉内容,产生新的感知,创造新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对世界感知性的,非说教和审美为目的,艺术通往的是自由。

对于刘韡来说艺术真正的价值,恰恰就在于它的无用。


采访 / 陆琤

编辑 / 邓川


关于艺术家

刘 韡
Liu Wei

中国当代十分重要且市场关注度很高的青年观念艺术家, 多以具有醒目视觉形象的大型装置闻名, 同时广泛涉足摄影、影像、绘画、雕塑等领域。刘韡的创作成熟于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 深受新世纪中国社会特有的变动和起伏影响——城市和人文景观的变迁对其影响尤为突出。作为活跃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的“后感性”小组中的一员 , 他以众多不同媒介 , 并逐渐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受到瞩目。刘韡的作品表现出了受后杜尚主义启发、与广泛现代主义遗产进行交涉的特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