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逃:恰兰·芬利森谈达沃德·贝的《无题#14(約翰·布朗制革厂)》,2017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074   最后更新:2020/07/17 09:28:58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蜜蜂窝 2020-07-17 09:28:58

来源:artnet


K11 ATELIER Victoria Dockside外观

摄影:Ringo Cheung

图片提供:贝浩登


港的艺术中心区似乎正在转移。越来越多画廊搬出市中心豪华的空间,尤其是毕打行(Pedder Building)——高古轩、立木画廊、艺术门画廊等很多画廊都在这里。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在城市的其他地方寻找空间。因新冠疫情,从今年一月至今,香港的艺术机构至少已经经历过三次大的对外关门。而当下,亦是画廊们做出更多调整的时刻。


贝浩登的决定


随着香港艺术面貌和经济面貌发生空前变化,画廊们会有怎样的新选择?让我们来看看被称为“香港艺术新地标”的H Queen’s,这栋大楼在两年前的2018年3月开业,与当年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同期。据artnet新闻了解,租户大多签署了为期三年的租赁合同,其中包括蓝筹画廊豪瑟沃斯、佩斯画廊、卓纳画廊、白石画廊和艺术门画廊的第二个空间。

最近,贝浩登画廊将香港空间从中环的另一座建筑搬到了尖沙咀海旁的K11 ATELIER Victoria Dockside,这里也是香港瑰丽酒店的所在地。贝浩登是第一家在K11 ATELIER Victoria Dockside落户的画廊,距离即将开幕的M+视觉文化博物馆只有很短的车程。贝浩登画廊全球合伙人龙玉(Alice Lung)对artnet新闻亦分享了画廊搬家背后的战略思考。

贝浩登新空间景观
摄影:Ringo Cheung
图片提供:贝浩登


artnet:我们得知此次搬迁决定的一大动力是画廊想要更有“冒险举动”,可否分享一下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怎样的更冒险的精彩项目?以及你如何期待K11及其周边的将来?


龙玉:没错,经过在中环长达八年之后,我们感到是时候转换环境,在该区艺术市场的长期经验让我们对迁移尖沙咀充满信心。我们希望此次搬迁能够有利我们进行全新及多方面的尝试,同时吸纳全新的受众。


外在条件来说,Victoria Dockside媲美纽约哈德逊广场的设计、舒适独特的环境,以及便捷的交通网络确实是传统画廊区以外的首选。它更邻近多个重要的艺术及文化机构,包括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中心,以及西九文化区的M+视觉文化博物馆,可见它将成为香港艺术界腹地的潜力。至于内在,该区具有很强的协同文化,K11亦对我们给予相当的支持,比如说,最近的K11 MUSEA购物艺术馆邀请了我们合作,为其观众对我们画廊的肖像群展进行了线上导览,播出约一星期已经有逾万次的浏览量,可见他们的受众对艺术有高度的兴趣。


K11一向热衷于展示公共艺术及举办公众项目,将艺术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也与我们的发展方向吻合,未来除了继续策划画廊空间展览外,我们亦期望与不同机构进行合作,把艺术带到画廊以外。


artnet:新空间有什么特别的设计?


龙玉:相比以往,现在的沙龙和展厅面积分配较为平均,各具不同个性,以门廊连接,与旧画廊推门后便能进入广阔展厅,被艺术品全方位包围的感觉截然不同。然而,这种全新的间隔安排却能提高空间使用的灵活性。艺术家能更轻易地选择适合他们的空间去计划展览,减少了空间比例差距带来的考虑。画廊饱览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方向的维港景致,四周被绿化环境包围,其私密氛围与临海位置,让观者能更全然放松地立时感受艺术作品。

摄影:Ringo Cheung
图片提供:贝浩登
©Jean-Michel Othonie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0


artnet:搬到新空间的首秀,是聚焦于肖像的艺术家群展。能否谈谈为何在这个崭新的空间,举办一个如此主题的展览?


龙玉:新空间的首个展览是一个以肖像为题的群展。精选的十位艺术家来自不同地区、文化和艺术实践,作品有新有旧。我们想借着新空间开幕的机会,再次让香港观众认识画廊旗下的艺术家。而在社交距离变得至为重要的大环境下, 以人为中心的肖像艺术能启发及给予我们空间去反思自我,重新检视身分和人文理想的建构。如刚才提及,我们计划未来与艺术家及机构进行更多的合作项目,画廊群展会是一个理想的起点。

《万花筒》于贝浩登(香港)现场, 2020
摄影:Ringo Cheung. ©2008 Mr./Kaikai Kiki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artnet:贝浩登并非是最近唯一搬迁的香港画廊。如何看待近期的搬家潮?黄竹坑或者维港会成为下一个香港“切尔西”吗?


龙玉:我认为与其他行业一样,画廊必须适应行业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条件。长远来看,迁出中环的趋势是一件正面且自然的事,然而,画廊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长远目标去决定搬迁的地点。我相信画廊各驻不同地区将会为行业及艺术家,以至城市的肌理带来优势。我们将能享受更多元化的交流、创意上的联系、协同力量,以及机遇。


向南去!

与此同时,位于港岛南部的黄竹坑也成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地区。这里长期以来都是当地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和本土画廊、艺术品仓储的聚集地,但交通也很便利——即便是拥堵时段,这里到中环的时间也不会超过30分钟。

三年前,法国画廊主帕斯卡尔·德萨(Pascal de Sarth)就把自己的德萨画廊从中环搬到了黄竹坑,可以说是这批国际画廊搬家的先驱。“决定搬家的最重要因素是,我们(在那里)没有获得在艺术界的归属感,”德萨说,“直到不久前,很多人都还是觉得‘你必须要在中环’。不过,新的经济形势开始让艺术界重新思考他们的运作方式,中环的画廊们也开始想搬到黄竹坑来。”

Ben Brown Fine Arts在黄竹坑的新空间
图片:Image courtesy of Ben Brown Fine Arts

十年前,英国艺术经纪人Ben Brown是第一个把画廊设立在毕打行中的人。现在,由于租约即将到期,他试图与房东谈判,但这些努力似乎被置若罔闻,所以最近他也搬到了黄竹坑,就在离德萨画廊不远的一个更大的地方。他告诉artnet新闻,相比起中环,黄竹坑空间的每平尺租金只要八分之一。他还把这个靠近富人区的工业区比作“纽约上东区附近的地带”。

最近搬到黄竹坑的还有比利时人阿塞尔·维伍德(Axel Vervoordt),他的维伍德画廊去年成为了专注摄影作品的刺点画廊(Blindspot Gallery)和概念艺术空间The Empty Gallery的邻居。这个社区现在总共有16家画廊。

“裴炳雨:漫步的回忆”展览现场,维伍德画廊香港空间
图片: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Axel Vervoordt Gallery
摄影:Kitmin Lee


没有过高租金的压力,“你就可以执行更雄心勃勃的计划,”Rossi & Rossi画廊创始人、长期居住于香港的Fabio Rossi如此说道,他于2015年初在这里开设了一个项目空间,“来到南边,人们能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更激动人心。”Rossi还与香港画廊协会的几个成员一起推出了“南部星期六”的活动,每月的一个周六,这些南部的画廊会组织一些特别的活动。

德萨画廊参与“南部星期六”活动的展览现场图
图片:Image courtesy Pascal de Sarthe


香港展讯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香港画廊协会
雕塑艺术展览

2020年3月26日至9月27日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和香港画廊协会将合办此次雕塑艺术展。此次艺术展将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展出来自18个本地以及国际画廊的21件作品。展览融合历史、自然以及艺术等概念,意旨抚慰大众因新冠疫情带来的困扰。


贝浩登(香港)

万花筒:当代肖像

2020年6月20日至8月8日

《万花筒》于贝浩登(香港)现场,2020
摄影:Ringo Cheung. ©2019 Izumi Kato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本次展览是贝浩登(香港)进驻尖沙咀海旁的K11 ATELIER Victoria Dockside之后的首个以肖像为题的群展,透过精选艺术家的视角探索当代肖像的意念。展览呈献十位艺术家的作品,汇聚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实践,借此探索再现(representation)和自我表现的方式,以及从中得取的方法。作品游走于具象与抽象,和内观与感知之间,检视身份和人文理想如何在成为审视和改变的对象底下得以构建。


厉为阁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王 英雄主义 街头

2020年7月7日至9月10日

今夏,厉为阁发起了一项崭新全球项目——“识珍”(Reveal)。项目将通过聚焦单件杰作的展览,配合相关艺术和艺术家的文教项目,向世界各地的观众呈现佳作逸品。“识珍”首展——“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王 英雄主义 街头”已于2020年7月7日起亮相香港厉为阁,聚焦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 于他的狂飙突进之年——1982年创作的一幅杰出画作,这也是亚洲呈现艺术家作品的首个画廊展览。


皮耶·苏拉吉:黑出晦冥

2020年7月7日至9月10日

同时,厉为阁香港举办了在世最重要的法国艺术家皮耶·苏拉吉(Pierre Soulages)个展“皮耶·苏拉吉:黑出晦冥”(Pierre Soulages: Outrenoir)。展览是继厉为阁纽约与巴黎卢浮宫的调查展个展之后,皮耶·苏拉吉百年华诞全球庆祝活动的延续。作为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的关键人物,苏拉吉创造并延续了“Outrenoir”(超越黑色)一词,常年以来运用黑色颜料挑战视觉感官。


苏拉吉 1953

2020年7月7日至9月10日

此外,厉为阁“识珍”项目第二展呈现皮耶·苏拉吉创作于1953年的开创性杰作,展览“苏拉吉 1953”展示艺术家职业生涯关键时期的罕见珍品——作品存于同一收藏中逾六十年未曾与公众见面。苏拉吉于1953年4月中旬至8月上旬创作了六幅竖版油画,在这组大型画作中,苏拉吉追溯了1940年代末的早期纸上作品。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
移步换形
2020年6月30日至7月31日

《移步换形》展览现场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2020年


群展“移步换形”(Parallax)由卓纳画廊香港空间高级总监许宇策展,展览灵感来自汉语成语“移步换形”,意指一种空间体验的认知:随着人在其中的位置移动,空间会依情况而变,且变化无穷无尽。本次群展将呈现五位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丹·弗莱文(Dan Fl**in)、戈登·马塔-克拉克(Gordon Matta -Clark)、弗瑞德·桑德贝克(Fred Sandback)及戴安娜·塔特尔(Diana Thater)的沉浸式装置以及影像作品,他们的创作均突出并直面了观众对空间的感知与体验,以此进一步探究了“移步换形”的观念。

高古轩香港

乔治·巴塞利兹:数年之后

2020年5月21日至8月8日

乔治·巴塞利兹的工作室,阿默尔湖,德国,2019,Artwork © Georg Baselitz
图片:Ealan Wingate. Courtesy Gagosian


此次展览是乔治·巴塞利兹在香港高古轩画廊的首场个展。展览包括了这位82岁德国艺术家最新创作的的油画和纸本作品,其中焦点作品包括了13副以“对印”技术完成的大型油画。作为战后德国新表现运动的先行者,巴塞利兹擅长用充满力量而直接的手法创作,这次展览作品也是他职业生涯中许多核心作品的延续。

豪瑟沃斯香港

劳娜·辛普逊:特立独行

2020年6月16日至9月30日

劳娜·辛普逊(Lorna Simpson),《明媚》(Bright),2020,墨水 丝网印刷 石膏玻璃纤维,170.2 x 127 x 3.5 厘米 / 67 x 50 x 1 3/8 英寸,© 劳娜·辛普逊

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摄影:James Wang


这是劳娜·辛普逊(Lorna Simpson)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展览不仅包括她从2019年开始的“特殊人物”(Special Characters)系列作品,还涵盖了她在疫情期间的创作,涉及油画和摄影拼贴。在过去30年中,辛普逊不断探索表达、身份、性别、种族与历史的本质。除去这些艺术家一直以来的创作主题,此次新作也融入了自然世界的象征,以及超越人类本质的大众元素。

维伍德画廊香港空间

裴炳雨:漫步的回忆

2020年6月20日至9月19日

《OP1A-001H》,2005,27 x 56厘米,独版,银盐明胶相片
展览现场,「漫游的回忆」,2020
©艺术家及维伍德画廊


本次展览是韩国摄影师裴炳雨的精选小型作品展。以忧郁的水墨形式作品为代表,裴炳雨重新将明胶银盐印刷及传统菲林摄影带入大众的视线。此次展览包括了16件裴炳雨亲自冲印的小型作品。每一幅作品都独一无二的成品,展现了人类在生命和大自然中的相遇和碰撞。

立木画廊

be/longing

2020年6月26日至8月15日

本次展览汇聚艺术家海蒂·布赫,嘉芙莲·奥比,安吉尔·奥特罗和徐世钰的乳胶质雕塑、摄影、油画和纸质作品。展览以自我隔离为主题,每一位参展艺术家以他们的方式在作品中探讨了这个社会中存在的纽带、归属及隔离。奥比作品灵感取自LGBTQ社区;奥特罗以叙事化的手法展现以家庭和朋友为主题的抽象绘画;徐世钰从人物最原始的形态出发,探讨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布赫移除所有对形象的描绘,使用乳胶材质探索身体与环境之间的物理界限。

Simon Lee画廊

盖里·西蒙斯:黑暗中起舞

2020年7月4日至8月29日

这次展览同时包含艺术家的新画作和纸上作品,贯彻其招牌式的“擦痕绘画”,继承他一直以来对种族和身份政治的探索。在这最新系列作品中,西蒙斯用灯塔和哨所代表对未来的希望以及现实中的监视,由此牵发出美国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现象以及种族问题,向观者展示了艺术家自身回忆的同时,也披露了人们潜意识中对待种族和文化的刻板印象。

白石画廊香港

大胆与鲜明

2020年7月9日至8月22日

“大胆与鲜明”展览现场,白石画廊香港,2020


白石画廊香港的夏季群展“大胆与鲜明”中呈现了艺术家草间弥生、村上隆、汤姆·韦塞尔曼、朱利安·奥培、安迪·沃霍尔、菲利普·考尔伯特的作品。画廊方面相信,即使在严峻的环境下,艺术也能带来欢乐与慰藉,所以通过这些常常使用大胆的色彩和鲜明的图像的艺术家,希望为观者提供愉悦和安慰之感。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

蛛丝球拍-中国当代艺术群展

2020年7月8日至8月13日

“蛛丝球拍-中国当代艺术群展”由李雅璐策展,展览包括艾未未、陈飞、陈可、黄宇兴、刘炜、刘韡、欧阳春、谢南星、王光乐、王兴伟、王音、余友涵、周春芽、张晓刚十几位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们摆脱以往被观察,被对象化被安置的处境,变被动为主动,在反复击打中回应社会问题与质疑。艺术家们从汲取能量,到织网成片,再到挥舞自如,一连贯的行云流水动作演绎新时代竞技场中的太极推手。

藝術門 | 香港

思炼 Alchemists

2020年7月4日至8月15日

倪志琪,《阿罕布拉宮 No. 41》,2018,綜合材料,165 x 130 cm


群展“思炼 Alchemists”呈现来自六位艺术家的创作:关子维、倪志琪、彼得·佩里(Peter Peri)、图格拉&塔格(Thukral&Tagra)和谢淑婷。展览灵感来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炼金术,展览旨在检验艺术的直觉潜力,以展出包括绘画、雕塑、装置艺术、视频及VR影像等作品中艺术形式的转化和多样性。

刺点画廊

循环播放II

2020年6月30日至8月22日

“循环播放 II”是刺点画廊第二次举办、为期八周的放映活动,邀请了18位亚洲地区和国际艺术家参与。每周将有两名艺术家的录像作品于画廊开放期间循环播放。每周的主题围绕着与我们自身的现状和处境,作品在混沌的过去和不明确的未来之间穿行,进行沉淀、揣测和幻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