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抛弃又找回”的作品,为何是格哈德·里希特风格转变的“关键见证”?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0   浏览数:1135   最后更新:2020/06/30 11:31:59 by 蜜蜂窝
[楼主] 毛边本 2020-06-30 11:31:59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在新冠疫情和接踵而来的不同程度的封锁中,不少人都在私密的文化经验中寻求慰藉。他们将注意力投向(或是回到)书籍之中,或是学习新的东西,或是作为某种刺激,或是作为暂时远离新闻或是屏幕游戏的方式。在最新开设的《艺术新闻》读书俱乐部中,来自伦敦、巴塞罗那、波士顿和北京的数位美术馆馆长和策展人向我们推荐了一系列在“穿越”隔离中通向广阔世界的书籍,在现实的动荡之外,希望这些书籍能带来内在的慰藉。



               树的结构              

The Architecture of Trees

切萨雷·伦纳迪(Cesare Leonardi)

弗朗卡·斯塔吉(Franca Stagi)著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

伦敦蛇形美术馆(Serpentine Galleries)艺术总监


在隔离期间,我每天都会去肯辛顿花园散步。我在那里“采访”动物们,询问关于它们那些不切实际的项目,并意识到伊黛尔·阿德南(Etel Adnan)所言是何等正确:“没有看到树的一天是被浪费了的一天。” 或者用伊黛尔自己的话来说,“树恢复了生机,停止了哭泣”。我经常在家里看塞萨尔·莱昂纳尔迪(Cesare Leonardi)以及弗兰卡·斯塔吉(Franca Stagi)合著的《树的结构》;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这本书于1982年首次出版,包含了400张按1比100比例绘制的211个树种的图片,还有一张颜色的季节变化表。作者们花了二十年时间完成这部巨著,绝版多年后直到今年由卡地亚基金会首次将它译成英文。


        浪游之歌:走路的历史        

Wanderlust: A History of Walking

丽贝卡·索尔尼(Rebecca Solnit)

坦尼娅·巴森(Tanya Barson)

巴塞罗那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 d'Art Contemporani de Barcelona)总策展人


我利用隔离的这段时间读了奥奎·恩维佐(Okwui Enwezor)的巨著《战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艺术》(Postwar: Art Between the Pacific and the Atlantic)(2016),这本书有好几位作者,而且因为它不适合日常携带,现在正是读这本书最理想的时间。


我特别想提的是丽贝卡·索尔尼(Rebecca Solnit)的《浪游之歌:走路的历史》(Wanderlust: A History of Walking) 。此时我们在西班牙不能外出锻炼,尽管索尔尼笔下的一切都很精彩,但我还是最怀念走路,它能带来一种身体力行的享受。


        鸭子,纽伯里波特港        

Ducks,Newburyport

露西·埃尔曼(Lucy Ellmann)著

吉尔·麦蒂维多(Jill Medvedow)

波士顿当代艺术博物馆(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Boston)馆长


在博物馆闭馆前我就已经开始读这本书了,结果它成了我近期最棒的体验和成就之一。这本书有1000多页,大部分都在书写一位中年妇女的内心独白,她生活在俄亥俄州的纽科默斯敦,在烘焙师、女儿、姐妹、侄女还有四个孩子的母亲这几个身份中切换。她的思想跨越了历史和文化的广阔领域,而她的叙述既像是莫莉·布鲁姆(Molly Bloom)的自言自语(詹姆士·乔伊斯《尤利西斯》中的人物),又好似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中911条目后的历史地理学,跟《尤利西斯》的写作也非常相像。由于缺少句子、标点和分段,读书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而让我吃惊的是,阅读的乐趣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可以轻松打断我的专注。


系蓝色围巾的男人    

为卢西安·弗洛伊德的肖像画当模特
Man with a Blue Scarf: On Sitting for a Portrait by Lucian Freud

马丁·盖福德(Martin Gayford)著

洛雷塔·伍腾伯格(Loretta Würtenberger)

艺术家遗产研究所(Institute for Artists Estates)和施洛格特·施万特雕塑公园(Schlossgut Schwante Sculpture Park)联合创始人


这是一本与我们所处时代相关的书,更是对现下“稳定性”(stabilitas loci)的写照。盖福德坐着为卢西安·弗洛伊德当肖像画模特,不禁让我思考人待在一个位置能带来多大的力量,以及这样一个情境能产生多少深度和视角。对于我们这些健康和安全的人来说,也许答案不是与行动受限去抗争,而是去观察和冥想。”


        走出唯一真理观        

Out of The Exclusive Truth

陈嘉映著

张宇凌

金杜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索邦大学中世纪艺术史博士


嘉映老师是我在北大上学的时候就接触过的师长。虽然我是学艺术史的,但当时有一部分研究哲学的老师也对艺术感兴趣,和几个校外的艺术家常常一起聚会和讨论问题。所以我在大学期间就在他们的影响下产生了对哲学的爱好以及一个基本态度:哲学本来就是一个对生活最基本的东西提问的学问,本来就应该和日常生活以及各类创造性工作密不可分。


这本书大部分是别人对他的提问(包括媒体访谈和友人间探讨),使书的整体有一种柏拉图对话录的风采。而其中的话题广泛,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语言哲学、伦理学发散出去,包括人工智能、恐怖主义袭击、艺术家的职责、洗脑、情书……对话人也包括艺术家、教师、诗人、学生、普通听众等。保持了嘉映老师一贯的直接深入,逻辑性和同情心并行的话风。


             裸体艺术            

The Nude

A Study in Ideal Form

肯尼斯·克拉克(Sir Kenneth Clark)


张宇凌:


肯尼斯·克拉克爵士是极富行动力的艺术史大家。他研究文艺复兴出身,曾经担任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主持了大型纪录片《文明》,引起世界的轰动。本书关注艺术史上的裸体作品,开头部分以有象征意义的图像志身份来做划分:包括象征男性的阿波罗和象征女性的维纳斯。后面则重新用另一种方式,也就是裸体作品想要与观众交流的心理和情感种类来分类:包括力量、痛苦和狂喜。最后则从基督教信仰下的身体表达谈到转化出来的情色张力,末章在绘画技术本身发展中,探讨人对自己身体秩序的体察与视觉语言的关系。这是一本对我很有启发的,研究西方古代到现代艺术中身体话题的著作。

灵活的公民身份

  跨民族性的文化逻辑


Flexible Citizenship: The Cultural Logics of Transnationality

王爱华(Aihwa Ong)著

蔡影茜

广东时代美术馆首席策展人


近期我一直在思考华裔身份及其文化认同在疫情激化的种族危机中究竟意味着什么,这种情况跟九十年代全球化的乐观主义时期又有什么差别,所以我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教授王爱华的这本著作。与大部分人类学家所偏向选择的底层及边缘报道人不同,王教授以那些在亚洲经济腾飞时期从亚太经济圈中受益的新自由主义主体为研究对象,并引用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概念来描述这些来自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华裔技术移民和经济精英。尽管珠三角地区的“归国华侨”和“三来一补”等市场经济口径已经让位于“大湾区技术升级”等更为去政治化的官方话语,本书议题仍与今日的中美脱钩和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镜像关系。王教授对后殖民主义的批判也颇具启发:“‘后殖民的’的松散使用融入到对西方以外的一切加以他者化传统之内,造成了奇怪的后果;它提出了一个从‘第三世界’到‘发展中国家’再到‘后殖民’的战后框架。这个连续的统一体似乎暗示了我们在时间上越是推进,非西方国家就越是受制于殖民主义过去的形式和实践。”


(翻译/Zola Shao、杜竞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