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中的“配置”是什么?
发起人:之乎者也  回复数:0   浏览数:1377   最后更新:2020/05/21 13:03:59 by 之乎者也
[楼主] 蜜蜂窝 2020-05-21 13:03:59

来源:实验主义者


作者:瑞恩·瓦杜普斯 Ryan Waddoups

翻译:曾理

编辑:张泽峰


艺术家亚利山德拉·黛西·金斯伯格(Alexandra Daisy Ginsberg)


2020年1月20日在纽约举行的“自然——库珀·休伊特设计三年展”(“Nature–Cooper Hewitt Design Triennial”)上,有一件作品让观众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摇摆不定。那就是《替代品》(The Substitute),一段视频投影,表现的是一只真人大小的雄性北方白犀牛的虚拟形象——最后一只于2018年初死亡的雄性白犀牛。这其实是一个通过人工智能创造出来的人工替代品,这只犀牛首先是以一个模糊的灰色像素群像出现的,在一个虚拟的白色立方体中漫游,然后逐渐演化成更加栩栩如生的智能动物。在影片的最后,犀牛似乎被复活了,它的虚拟仿真的形态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真实的镜头。这个复活的生命,脱离了真实的自然环境,是否能更好地替代真实的动物?

作品《替代品》(The Substitute)视频截图与展览效果


这是来自伦敦的艺术家亚历山德拉·黛西·金斯伯格(Alexandra Daisy Ginsberg)提出的问题,她的作品探讨了人类与自然和科技的关系,以及我们改善世界的冲动。金斯伯格以前学的是建筑和交互式设计方面,同时她对合成生物学这个设计生命体的新兴领域特别感兴趣。她对设计师们的让事物变得“更美好”的提出了质疑。她问道:“什么是更好?,到底是谁的‘更好’,好是由谁来决定的?”


如何将艰深的科学提炼成易于消化的艺术作品,是金斯伯格的实践中最令人瞩目的方面之一,因为她的作品往往涉及到令人头晕目眩的科学过程。她的另一件入选“库珀·休伊特设计三年展”的作品是《复活崇高》(Resurrecting the Sublime)。20世纪殖民主义导致了许多花的灭绝,这件气味装置就是重新创造出这些花的香味。该项目源于与哈佛大学的标本馆、生物科技公司Ginkgo Bioworks和嗅觉艺术家西塞尔•图拉斯(Sissel Tolaas)的长期合作。用从哈佛大学收藏的三个已灭绝的花卉物种标本中提取的少量DNA,Ginkgo Bioworks重新合成了可能产生香味的酶的基因序列。图拉斯则是用其中的气味分子重建了这些花的香气,使之在金斯伯格设计的沉浸式装置中扩散(类似一个巨大的鱼缸,游客可以进入鱼缸中闻到这些气味)。

作品《复活崇高》(Resurrecting the Sublime)展览效果

(作品《复活崇高》中夏威夷毛伊岛芒哈利卡拉山南坡上已灭绝的山芙蓉(Hibiscadelphus)的数字重建,人们最后一次看到它大约在1912年。)

(作品《复活崇高》中山芙蓉的标本,有格瑞特·P·怀尔德(Gerrit P. Wilder)与1910年在夏威夷毛伊岛收集,收藏于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


“错过了你根本不知其存在的东西意味着什么?”金斯伯格说:“更遗憾的是:它一去永不复返。这是你不需要有多少科学知识就能体会的。”正如她所指出的那样,要完全准确的重现这些气味是不可能的:这些气味已经消失在历史中。


作为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金斯伯格从设计领域转到了当时新兴的合成生物学领域,这涉及到通过工程思维对生物体进行重新设计,使其拥有新的能力。(她最早的一个项目E.Chromi,创造了五颜六色的大便模拟样本,这些颜色可以标记出一些罕见的疾病)。2018年,金斯伯格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得了交互设计的博士学位。


(E.Chromi是艺术家/设计师和科学家在新兴的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早期合作。2009年,7名剑桥大学的本科生利用暑假时间对细菌进行了基因编辑,让它们分泌出各种肉眼可见的彩色物质。他们设计了标准化的DNA序列,称为BioBricks™,并将其插入大肠杆菌中。每个BioBrick™部分都包含了现有生物体的基因,使细菌能够产生一种特定的颜色。通过与其他BioBricks™结合,细菌被改造得可以为人类服务。人们可以从酸奶中摄取这些特别的菌群,它们会在肠道中定殖。如果细菌监测到肠道疾病,细菌会通过对粪便进行染色,产生明显的警示信号。他们将这个发明命名为E. Chromi,在2009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上获得了大奖。)


她喜欢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都没有直接的答案。她说:“‘更好’是一个有多种解释的相对概念;有时一个人的更好往往是以另一个人的变差为代价。我们的经济增长通常是用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好坏的,但那些用大萧条之后创造的GDP来衡量美国经济的人也得承认,这并不能用来衡量人类的福祉。” 她想起经济史学家德克·菲利普森(Dirk Philipsen)讲的一个比喻,一个美国司机在驾驶SUV的时候,在方向盘后面发短信,结果他撞死了一个行人。“这个事故中的人都蒙受了损失,但因为事故产生医疗费用、诉讼费用和油费等,就GDP而言,却是带来增长的。”她说“这样的评价系统太糟糕了,完全没有考虑到真正对环境更好的是什么。这对我们来说也并不会带来更好的影响。”


金斯伯格的最新项目就是基于这种思维模式。“如果我们按照源于启蒙运动的思想,不把自己视为自然的一份子,我们就可以自私地说,我们需要保护自然,是因为这样对我们更有利。”她认为,要唤醒麻木的观众的方法是要引发他们的情绪反应,而不是用一些事实和数字来轰炸他们。


她的作品规模和复杂程度只是在近几年才有所增加。“有时候,我们和观众是有隔阂的,所以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停下来思考:人们从这些作品中收获了什么?” 答案是一种根植于失落和希望的情感体验,这促使我们思考我们的影响力,反思我们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现在的城市生活在越来越便利,比如外卖首先是因为有塑料餐盒可以把食物打包带走。但扪心自问,做这种选择时,我放弃掉的是什么,我真的在乎它吗?"


她的最新作品《机器预兆》(Machine Auguries)就营造了这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件作品由MINI的A/D/O空间委托创作的,将于2月23日于萨默赛特宫(Somerset House)展出。鸟儿们黎明的歌声唤醒了新的一天,这是世界上的最美自然奇观之一。但光线和声音的污染却意味着鸟类必须更早、更大声、更长时间或以更高的音调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只有那些能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的鸟类才能生存下来。为了人工合成、重现这样的黎明合唱,金斯伯格用成千上万只鸟儿的声音片段训练人工智能,由深度模拟的物种组成的合唱团,与自然版的合唱团在10分钟内交替出现。音乐的来回交织,预示着我们的行为对鸟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她说:“我们没有考虑到人工的制造的声音和光线是如何削弱它们的交流能力——它们无法找到异性进行交配,因为它们相互之间甚至不能有效地沟通。”


虽然她的作品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进行了反刍,但金斯伯格却保持着一种令人惊讶的阳光态度。她笑着说:“我最近的所有作品都是关于损失的,所以人们一直在问我是不是很沮丧。”她更愿意用满怀希望的心态来调节厄运。她敏锐地察觉到她提出的问题对观众其实是有影响的。她认为,创造一些具有挑衅性的项目,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这是我们可以做的力所能及的改变。”


(作品《机器预兆》展览现场。在这个装置中,人工鸟叫声是通过机器学习产生的。雪雀、大山雀、红尾鸲、知更鸟、画眉等鸟类的独唱录音被用来训练两个神经网络,形成一个对抗生成网络(GAN)。反思鸟类如何从彼此的歌声中发展出自己的歌声,真实鸟类和人工鸟类的歌声和反馈将一种新语言的演变空间化。从GAN训练中的每个阶段所取的样本,揭示了人工鸟类的生命力不断增强。)


文章来自https://www.surfacemag.com/articles/alexandra-daisy-ginsberg-synthetic-biology/

部分作品补充说明摘录自艺术家个人网站https://www.daisyginsberg.co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