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椰壳碗”:疫情时期的艺术生活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177   最后更新:2020/04/27 12:58:00 by 陆小果
[楼主] 服务员 2020-04-27 12:58:00

来源:卡蒂斯特KADIST







展览系列:卡蒂斯特录像库:在线录像展览

展览名称:AP: 组装人格

时间:在线至5月7日

策展人:鲁道夫·弗里林(Rodolf Frieling)


观看方式 电脑或手机浏览器观看,请复制以下网页并在浏览器打开,或点击该文章原文链接

https://kadist.org/watch/ap-assembled-personalities/



“需要一些组装”这句话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在宜家产品上,也成为了艺术中的一种基础的体验,对于观众来说,艺术家本身就与组装有关。在当前伪造、虚拟和人工充斥我们的现实和生活的处境下,展览《AP: 组装人格》深入艺术、电影、戏剧和行为领域的工作室实践。在此, 这些作品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建构和表演了“真实”。


在卡蒂斯特的在线展览中,各行各业的“幽灵”在这里缠绕。艺术家Guy Ben-Ner, Keren Cytter, Alex Da Corte, Mark Leckey和李然重新组装各种道具,转换镜头角度,改变故事和脚本以及过去经典的表演。这些作品在五个截然不同的设定和参考结构之间赞美装配的复杂性。Guy Ben-Ner从Edgar Rice Burroughs的作品《泰山(Tarzan)》,Rudyard Kipling的作品《丛林书》以及François Truffaut的《野孩子》(L’enfant sauvage)中寻求指导。Keren Cytter从John Cass**etes《开幕夜》中的人物汲取灵感。Alex Da Corte的作品,相对地,则重新将艺术家打造为演员,在没有任何历史和叙事痕迹的工作室里重现由Boris Karloff扮演的弗兰克斯坦。Mark Leckey的作品仔细审视了Jeff Koons的作品《兔子》,只是环境换成了他的工作室。在中国,李然将一批旅客送往了一个犹如探索频道般未知的旅程。


在这一展览中,我们见证了分别作为个体艺术家行为和工作室领域下集体现象的“组装人格”。艺术家重新强调了艺术史(例如Mark对于Jeff Koons的挪用),教育(例如Guy Ben-Ner对于教育论的挪用),以及视觉艺术在艺术和生活间的跨域(Alex Da Corte,Keren Cytter和李然)。尽管这个方式并没有多新潮,在过去十年中,对于真实/虚拟和生活/艺术的强调已经大大改变。这就如同让·鲍德里亚所谈到的模仿者的幽灵和持续的虚假环境已经通过主流媒体全然重新进入了我们的当代语境。在这里,视频直播反思了事物、道具和身体如何共同生产出集电影、电视、剧场和录像于一身的体验。它们重新检视了当代“雕塑”所采用的形式,以及雕塑的戏剧视觉化作带来的影响。尤其是,雕塑的形式不再能够被绑定在一种二元论(如个人和演员,真实和人工)的论调里。标志性的身体和形式被悬置在一个由装配的身份和形式所构成的模糊世界中。我们,作为公众,并不是多余的。当电视开始挑战电影和剧场,为每家每户在数码世界中创造体验的时候,我们在自己的私人屏幕前,成为了众多观众中的一个。我们开始分辨社会和历史模型中的层次,丰富并且使我们与装配人格的关系复杂化。

——鲁道夫·弗里林

关于策展人


鲁道夫·弗里林自2006年始担任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媒体艺术部门的策展人。他最近策划了白南准的回顾展(将从英国泰特美术馆巡回至旧金山现代美术馆),Suzanne Lacy的《我们在此》(2019年),Bruce Conner的《这都是真的》以及主题展《声迹》(2017年)。其它的展览包括《电影作为地方》(2016年),Christian Marclay的《时钟》(2013年),《舞台在场:艺术和媒体中的戏剧性》(2012年),《阐释性行动》(2012年),Sharon Lockhart的《午休》(2011年),D**id Claerbout的《叙事的建筑》以及极富盛名的展览《参与的艺术:1950年至今》(2008年)。弗里林也是加州艺术学院的高级教职人员。他曾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英语文学、社会科学和哲学,并于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展出作品





Alex Da Corte, 慢涂鸦, 2017年


《慢涂鸦》是艺术家亚历克斯·达·科尔特(Alex Da Corte)为2017年维也纳分离派美术馆的展览创作的作品。该影像作品还原了丹麦导演Jørgen Leth(1967年)的作品《完美人类》,只是主角换成了科学怪人弗兰克斯坦。原片以一种人类学的方式阐述,就像在动物园里听导览一般,但是达·科尔特的版本更加奇怪和富有哲学性。Leth的影片有一些令人不适的隐喻,让人不禁疑问,难道完美人类就是白种人,就是有魅力且超然吗?原片以一种时尚感的方式拍摄(例如拼贴一些当代时装品牌广告),它是对于人类完美某种标准的挑衅。

关于艺术家


亚历克斯·达·科尔特于1980年生于新泽西州卡姆登。他所创造的色彩鲜明的体验式大型装置集架上作品、雕塑和影像为一身。他的作品通过个人叙事、艺术史典故、波普文化特征、光鲜亮丽的商业广告美学,揭示穿透我们文化中图像和叙事的幽默、荒诞和精神复杂性。达·科尔特在费城艺术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学位,在耶鲁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他最近参与的展览包括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以及第57届卡耐基国际展。他最近的个展在德国科隆艺术协会举行。其他的个展地点包括纽约Karma, 维也纳分离派美术馆,洛杉矶汉默美术馆,马萨诸塞州的MASS MoCa,鹿特丹的博伊曼斯·范·比宁根博物馆以及费城当代艺术协会。






Guy Ben-Ner,狂野男孩, 2004年


盖·本·内尔(Guy Ben-Ner)的作品《狂野男孩》以艺术家本人的儿子Amir为主要对象,而本·内尔扮演了教育者的角色,他在视频中尝试驯化孩子。使用“狂野男孩”为隐喻,艺术家本·内尔试图向Edgar Rice Burroughs的作品《泰山(Tarzan)》,Rudyard Kipling的作品《丛林书》以及François Truffaut的《野孩子》(L’enfant sauvage)致敬。该作品捕捉了孩子从野性到文明的过渡,并且针对自然与文化对立的二元性提出疑问。

关于艺术家


盖·本·内尔是一位录像艺术家,他善于将基于历史的虚构和寓言故事编织进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使用DIY的美学对当代问题进行社会政治评论。在他的作品中,演员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其中包括被训练的动物,咖啡师,路人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家人。·内尔被众多重要的美术馆收藏,其中包括古根海姆美术馆,以色列美术馆和加拿大国家画廊。本·内尔于1969年生于以色列,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的艺术硕士学位。他目前在特拉维夫,柏林和纽约三地生活和工作。






Keren Cytter,无题, 2009年


凯伦·赛特(Keren Cytter)的影像作品《无题》(2009)受到约翰·卡萨维茨(John Cass**etes)导演的电影《首演之夜》启发,其中吉娜·罗兰兹(Gena Rowlands)扮演的中年女演员的角色在戏中感叹自己失意的生活。在艺术家的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复杂家庭的戏剧,情节在通奸和谋杀达到高潮。对于这个电影的布景,艺术家赛特并没有拍摄日常生活的环境,而是将电影拍摄搭建在戏剧舞台上。对话、道具和摄影机的运动打破了舞台和后台的界限。正如难以区分台前或台后一样,观众也同样难以区分即兴与真实。就像她其它的作品,现实是人工构成的,但是戏剧的元素将我们与她的角色的关系复杂化了。这些演员是在演戏还是在他们自己真实生活的场景之中?在这部作品《无题》中,艺术家将舞台的戏剧性赋予了一种表演的永恒感。

赛特从前的老师Marlene Dumas如此评价她的艺术中的黑色幽默:“这不是一种有趣的让你哈哈笑的幽默,也不是一种阴郁的幽默。这种幽默具有辱骂感。它来源于一种残酷,一种将极度脆弱的情感和对于自己愚蠢和理解无能敏锐意识混合在一起的智慧。”

关于艺术家


凯伦·赛特在1977年出生于特拉维夫,目前在柏林生活和工作。她的作品以电影、录像装置和绘画为媒介通过实验性的叙事模式讲述社会现实。赛特的电影以非叙事及循环逻辑为特征,包含了多种层次,对话、独白,有意挑战语言学的传统。她的作品使人联想到家庭录像,视频日记,这些充满了回忆、印象和想象的蒙太奇极富诗意,并且有自我隐喻的意味。赛特的个展曾在在纽约Beverly's, 苏黎世的Hamlet,特拉维夫的当代艺术中心,波尔扎诺美术馆,芝加哥当代美术馆和印第安纳波利斯当代美术馆等地举行。






Mark Leckey,天堂制造, 2004年


马克·莱基(Mark Leckey)作品《天堂制造》(2004年)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雕塑的幽灵,一个艺术家工作室中神圣的造访者。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物件,而是二十世纪末诞生的一件经典雕塑作品——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兔子。这个作品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与图像的构造有关,也与二维与三维的过渡有关。使用移动影像的原因也是为了质疑图像的材料构成。为了这部电影,他重新制作了杰夫·昆斯的雕塑作品,以此他可以在工作室中进行测试。观众在观看影像的时候,多多少少能够从中辨认出艺术家的影子,并且看出工作室的轮廓。同时,这件作品还指涉杜尚的作品《单身汉机器》。在这个影像中,兔子不仅仅作为实体雕塑而存在,同时,因为银色镜面的反射效果,它还能生产图像。很显然,我们都在这一由图像构成的世界中, 因为在拍摄一个物体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会在物体的反光表面留下相机的影子。

关于艺术家


马克·莱基于1964年生于英国勃肯黑德,他成长于利物浦的郊外的埃尔斯米港,在那时,他就充分意识到了自己外来者的身份。他在70年代发现了自己的归属——一种起源于英国足球流氓主义的亚文化,他渐渐地在物质文化、时尚、转化和身份之间找到兴趣。1990年,他于纽克斯尔理工学院获得艺术学士学位,随后以一部关于英国七十年代俱乐部的电影闻名。2008年,他荣获泰特奖。莱基的作品通过现成品、录像、音乐融合了怀旧和焦虑的主题。他的作品收藏于英国泰特美术馆,法国蓬皮杜等。马克·莱基是与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同时代的艺术家,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路径,他目前还是一个另类乐团的成员之一。他目前工作和生活于伦敦。






李然, 《地理之外》,2012年


在作品《地理之外》(2012年)中,艺术家李然讽刺性地表现了艺术家作为模仿者这一特性。艺术家在影片中穿成探索频道中探险者的样子,文雅地冲进了原始部落的丛林。他调整自己的语音语调,模仿探索频道中的配音者的声音。他表演从河中取水喝,欣赏有异域风情的植物,因在黑暗中害怕而抽泣。然而,李然没有进行任何实景拍摄,所有的拍摄都在蓝幕的工作室进行,由此他刻意提醒观众这类电视节目的人为之处。李然的这部作品荒谬可笑,没有任何可以使观众得以满足的道具和编排,他与原住民的互动成为了他们对于殖民叙述中“首次接触”的模仿秀。在视频最后, 李然开始针对部落文明高谈阔论,并将洞穴壁画比喻为类似毕加索和蒙德里安的作品。

关于艺术家

李然1986年生于湖北,200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李然于2017年入围在乌克兰基辅平丘克艺术中心举办的“未来世代艺术奖”,并在第4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2014)上获得最佳艺术家奖。主要展览包括: 寒夜,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 北京(2017); 未来世代艺术奖,第五十七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Contarini Polignac 宫殿,威尼斯,意大利(2017); 美术馆开/关,遭遇蓬皮杜,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法国(2016); “艺术家影像俱乐部 : 李然”,伦敦当代艺术机构 (ICA),伦敦,英国(2015); “多个场合的同一时刻”,Wattis 当代艺术中心,旧金山,美国(2014); “期待”,蒙特利尔双年展,蒙特利尔当代美术馆,蒙特利尔,加拿大(2014); “前西:文献,星群,前景”,世界文化宫 (HKW),柏林,德国 (2013); “圆桌”,第九届光州双年展,光州,韩国(2012)等。


关于卡蒂斯特录像库:在线录像展览系列

“卡蒂斯特录像库:在线录像展览”是我们推出的在线展览项目,我们邀请客座策展人和学者从卡斯蒂特录像库和其它录像资源挑选作品策划在线展览,迄今为止我们已经邀请五位策展人策划展览。其中包括:《第二机械时代的预言》(电影与录像艺术学者Erika Balsom策划),《宇宙巫语》(汉默美术馆策展人Erin Christovale策划),《电报》(艺术家Monica Narula 和Raqs Media小组策划),《19年的夏天》(波多黎各独立策展人Marina Reyes Franco策划),以及正在进行的《AP: 组装人格》(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媒体艺术策展人Rodolf Frieling策划)。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