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惨淡,这8家画廊迎难而上
发起人: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回复数:0   浏览数:1594   最后更新:2020/02/10 10:42:06 by 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楼主] 橡皮擦 2020-02-10 10:42:06

来源:下山工作室  支鲁苏鲁支


武汉日记(一)发出后看到不少人的疫情日记,而且我地处武汉远郊,疫情扩散不严重,每天除了看朋友圈做不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也没再发日记。

但是我一直在思考,面对现实,没有能力做出具体行动的艺术分子能够干点什么?


刚好看到一则湖北美院关于推迟开学以及要求老师做好网络教学的通知,我突然想起一个月前我的一个想法,就是邀请学院内和学院外各一部分教师、艺术家、策展人、媒体人、写作者等,针对毕业创作,从各自角度独立地写一封给面临毕业创作的同学们的信,这个项目叫《学院的晨钟》。所以我决定,马上做这个事情,将消息发给各位朋友之后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现在先将第一批川美王鹏杰老师和我的信件发布出来。

这里首先要说的就是,这里主要的书写对象是所有在校造型专业同学(不论学校与专业),不拘泥于是否面临毕业创作,部分文字为准备毕业创作而构思会专门说明,甚至我希望这些灾难恐慌之下的理性文字对所有艺术家都有积极的思考意义。


王鹏杰

1987年生于辽宁。

艺术家、学者、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

四川美术学院教师、

绘画艺术坏蛋店网站专栏作者。

从事艺术创作、艺术批评、

艺术史及理论研究、艺术教育及策展工作。

艺术创作方面以绘画实践为主,

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数十次。

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艺术史和思想史、

现代艺术理论与批评实践、绘画史及其理论。

主持公众号:不周山


非常时期和学艺术的年轻朋友们谈谈心

王鹏杰

现在是非常时期,是最近若干年来极为少见的非常时期。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主流媒体的忠实观众,你可能还不会对这次疫情以及疫情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有很强的感受。我不知道看这篇文字的朋友们当中有多少这样的人,出于一个稍微年长者的责任感,我还是想在此首先提醒各位,这次灾难的严重性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一方面是病毒的危害与危险极大,而目前的防治能力是不能与之匹配的,这意味着什么,我想不用我多说;另一方面是疫情所带来的社会状态变迁,一些宏观管控力度会加大,假如这个疫情可以被彻底控制并逐渐过去,这种宏观政策的变化仍可能会持续,对此大家也要有一定心理准备。心理与物资的准备是此时段最重要的事情,不可大意,不必惊奇,不要慌张,也不要荒废时光。

在家里呆着,不敢出门,对于自学来说其实挺好的。也许在家里与父母在一起,天天在一个空间中,因为生活观念和习惯而产生一些摩擦,不过这也是一个学着以成年人的方式与其他世代交往的课程,这也挺重要的。不能因为你们比他们更敏感、更有新知、更有活力就厌恶他们,还是要对话,为了大家的安全,也为了尽到家人的义务,也为了让生活环境更加包容理性,也为了提高自身的伦理修养和实践能力,都应该与家人尽量和谐相处,以对话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说到造型艺术专业,其实在家里自己学,也不见得比在学校效率低,这与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和学校教育的低效有关。



造型艺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纯艺术”,其实跟审美的更新有关,与新的观念和美学的创造有关,与创作者个体的表达诉求和能量有关,当然也与成体系的文化艺术常识与理性思考能力有关。作为学校,能起作用的方面大约只在最后那一项,即文化艺术常识体系的搭建和理性思考能力的训练这部分,但由于各种复杂缠绕的原因,我们的学校在这方面其实也很疲软,学生的系统常识和理性思维仍然主要靠自己来积累,学校最有用的地方大概是图书馆和美术馆,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学习资料和参考素材,既可以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识,又能磨炼自己的研究能力,还能通过看作品和展览来检验、校正自己的艺术观念。也就是说,即使学校正常开学,你们回到校园中,几乎唯一有效的学习途径仍然是自学。现在,在家里也是自学,就其本质来说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在学校自学有图书馆、美术馆、专业教室,能看书,能画画,还能与同学们交流讨论,这当然更便利一些。在家里自学,书不多,很难搞创作,也没有很多人作为参照系和交流对象,条件局促一些。但由于非常时期不能出门,整天在家里呆着,时间比较充裕且连贯,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对自己平时感兴趣又没有及时了解的东西,在家里可以通过上网查询、下载资料和网购书籍来解决,现在一些比较有良知的媒体也将有益的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免费开放给足不出户的人们观看,互联网只要不封,我们的学习就有无数可能性,即使在墙内,你也找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来学习。至于创作作品,我想并不急于一时,如果你没有清晰的问题意识和充沛的内在诉求,创作就是游戏了,没有太大意义。也许多做作品可以锻炼我们对艺术材料和手法的敏感度,但这种习作训练并不紧迫,以后随时可以展开。

可以在家里学习的东西很多,如果从阅读和听网络课程这方面讲,可以将学习重点侧重于以下一些方面:西方哲学、现当代艺术史、现当代艺术理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国当代社会思潮、西方政治学和社会学、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当代人类学和民族志、西方历史和宗教学、科学史、西方文艺复兴至今的文学。这些知识对于搭建常识体系比较有效,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主要还是要看你们每个人的兴趣和需要。

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归根结蒂不是来自知识和学术,而来自生命体验和社会实践,这部分在学校中难以获得,但在这特殊时期似乎倒有不少契机。从生命体验而言,我想大家,特别是武汉的朋友们,对于生死这个问题应该会有不同于过去的看法,生存的珍贵、死亡的威胁、物资的匮乏、精神的慌乱,甚至还有对过去一些价值观的怀疑和抛弃,这些体验可能都会得到,这在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自我生命意识的一次觉醒。生命体验有内外之别,对内而言,自我的恐惧与战栗带动了个人意识的成长,对于个体生存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许还会激发出一些超越过去世俗理念的个人意识,至少生命意识会让我们更具有同情心、怜悯感、紧迫感,对于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属性有更多了解;对外而言,生命与其他生命与社会内容紧密连接,看到身边的恐慌和死亡,自己也会有强烈的心理反应,甚至会引发对社会问题的关切的省思。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里面包含着太多的信息和资料,主要看我们愿不愿意汲取和消化。在这非常时期,坐在家中可以看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对目前情况的报道、分析和评论,这里面有很多不确定的信息,有很多难说是正确的观点,但它们一齐涌来,鲜活而多样,当我们结合自身的生存处境来观察和思考这些东西的时候,可能会获得很多此前从未明了的认知,社会似乎在这一契机中向我们敞开了更为宽广的门径。

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是从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开始的,培养自己的个人主体意识,是从独立思考现实中的是非开始的,培养自己作为真正艺术家的敏感性,是从细察生活细节中的危机与紧张感开始的。艺术家不是什么工程师,不是什么工作者,艺术家是站在独立自主立场上进行创造式表达的人,这意味着他需要自觉站在比较边缘、远离主流的位置,也需要更出色的洞察力与更多的自由度。在家中避难,同时观察当下发生的一系列问题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必须学会更独立主动的去发现和思考问题,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另一方面,你也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自由正在收缩,比较明显的是人身的行动自由,出门都不再容易,而且也违背道德,接着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思想也被要求朝向“正确”的方向驱动,这时你可能才会体会到什么是艺术家的自由问题,这无疑是一种别样的启蒙。

以上的话,是我说给那些热爱艺术甚至有意愿毕业以后仍持续从事艺术实践的朋友们的,对于那些懵懵懂懂考上美术院校、上学之后对做艺术没有兴趣的朋友们,以上的话对你们并不适用,你们可以在这段时间好好在家里考虑、准备一下以后找工作的事情,所谓更加务实一点,这种事情早做打算肯定比晚做要好,在这方面,你们的父母比较有社会经验,也有一些资源,咱们都知道,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不是仅仅凭能力和才干就可以获得机会的,既然准备过一个稳定的人生,最好现在就着手考虑规划。

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希望你们能正视自己即将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如果你要做专业艺术从业者,那可能要克服非常多的困难,这次疫情所带来的绝望和恐惧算是一个预演,人处于无常之中,自然会惶恐困惑,不过你要习惯,这将是你未来生活的常态。其实,这种状态也挺好的,人生充满了可能性与未知性,每一天可能都是新的,虽然生活会不稳定,物质水平和社会地位不高,但我觉得也值了,毕竟你获得了独特、丰富并值得期待的生活体验。我们都知道有那么多财富巨万、身份显赫的社会垃圾存在,他们终究是垃圾,财富与地位与一个人的生活意义比起来不算什么,不过,你一定要尽量解决好你的温饱问题,不要给自己的潇洒人生拖后腿。那些即将要独立谋生、自找工作的毕业生,希望你们放弃幻想,脚踏实地、朴实严谨地面对生活和工作,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没有养闲人的地方,当然,如果你的父亲是李刚,那另当别论。

最后,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在这段时间有所收获,获得更多对自己的认知,对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昨天,我有感而发写了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送给大家:

谎言不易被揭穿

因为那是生活本身

只有生死成悬念

真相或才微微闪现

从虚假中探出头呼吸

需要难得的契机

可它来了也难被注意

如果已经开始被事实教育

虽然事实总不会被看见

如果已经开始不再会相信

尽管相信皆是盲目迷信

如果已经开始有无限惶惑

其实以前是被骗与自欺

如果已经开始与无常共舞

那就别再期昐偶像

那就别再贪嗜幻觉

那就别再指望援救

那就别再愚蠢得像颗螺丝钉

虽然自己也极不可靠

但已经是惟一的依靠

放弃幻想去自我组织

不再听从去自主探究

拒绝抒情去直面真实

正视心灵的虚弱昏迷

从这一刻起真正为人

一个不再是副本的人

当空烈日换成阴霾

辽远原野变为荒墟

朝阳晚霞都是幕布景

走出幻觉才真正上路

上了路就别留恋往昔

以前的皆遭粉饰

上路就别回头

回头就别上路

地球很小

世界很大

宗社很小

个人很大

正确很小

脑子很大

用大脑子想

凭大个人立

在大世界走

在俗世中行

不世俗地走

踏实走走

别问别人

自己走

                     2020年23日写于一栋距离病毒传染源不远的居民楼上


李昊

湖北美术学院基础部教师

专注教学的艺术家,

以绘画创作为主,

涉猎行为、装置、影像、手制书等

主持公众号:下山工作室


给准备毕业创作的同学们的几点参考建议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去年做了几期湖美毕业展展评专栏,激起了一点波澜,因为每一年的毕业作品展览其实都会暴露一些类似的学院问题,我想,正在准备创作的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困惑,在这里我想给面临或者正在做创作的同学几点特别的提醒或者参考建议:



1.明确或者再次明确你做毕业创作的目的并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引导。


   相信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虽然经过四年本科学习仍然没有做过太多创作,也根本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做创作。这里我把我能够粗暴想到的选项以及对应的注意事项粗简地提示出来,也许有朋友会觉得多此一举,但是确实看到太多同学在糊涂里打转转找不准方向。

   a、为了****:努力投入当然是特别关键的,多跟负责你毕创的老师沟通也非常关键,至少是尊重,这样比你自己瞎琢磨要强。


   b、为了毕业后参加入选国家官方的展览:多研究全国美展金奖作品,不要想着拿一张坏画风格的作品也能入选,官方展览有审美、范式的基本倾向。不时有同学让我看他们参加官方展览的作品,很多对基本的要求却没有研究过。


   c、为了在毕业之后进入当代艺术权力视野,比如被画廊代理:做跟b选项类似的事情,只是研究对象改为艺博会、美术馆、画廊展览或者当红艺术家个案。


   d、为了真正的艺术理想:因为真正的艺术理想是禁绝功利、需要个人披荆斩棘的绝境,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选择,在此并不建议每一位同学参照我的建议。如果你确实有坚定的信念,或者确实被它吸引,那么首先不要功利性地去研究某种范式、套路,而是好好梳理整个艺术史,思考原始艺术、古文明、西方中世纪宗教艺术、从西方文艺复兴开始的泛古典艺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直至今日的当代艺术它们各自的价值,其中尤其思考当代艺术的价值,因为它毕竟是活着的,是与我们同时代的,与世界同语境的,再对照自己个体的精神诉求、自己开始独立思考以来究竟有哪些具体的问题、自己平时的创作尝试有什么需要调整或者延续的,从而确定自己的大方向。

这里我特别粗略地将我认识的当代艺术特征分享一下:

   继承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的部分精神遗产,比如:对先锋性和实验精神的内在认可、文化多元主义、开放性...

   同身处的时代最强烈的内在关系;

   有对“真”的内在追问,否则即使是跟时代发生关系也是虚假的关系(大家可以看看满天飞表现抗击疫情的作品,思考思考它们是不是真的“当代”,比如随手找到的下面这张);

具体的批判意识、问题意识;

   思考怎样跟今天的时代发生真实的关系,这也许是我们在阁楼里做毕业创作的同学可以思考的重要问题。


   e、如果你的目标仍然不是十分明确,那么也没有关系,人总是有成长的过程,就像我的老师跟我说过:在行动(创作也就是一种行动)中思考。思考,而不是机械劳动!所以,模仿(不是抄袭就好)也好、沿着之前的路子先走着也好,或者把毕业创作当成实验也好(虽然作为老师我的职责不建议你这样做,但是如果我是创作指导老师我也不会阻止你去冒险,因为谁知道几个月以后你会不会再接触艺术,而且谁没有年轻气盛不计后果过,不用太瞻前顾后),边创作边思考自己做得对不对,有没有价值。


2.重视草稿


   今天不论是进行哪一方面的创作,只要你看重最后的视觉结果,草稿仍然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当然我这里手稿的概念涵括了文字记录的想法比如行为方案,或者雕塑泥稿。我不赞成今天将手稿当成独立艺术品的泛滥操作,因为这直接导致手稿功利化:可以售卖。手稿应该是艺术家最大程度免除外界功利影响的试验田,一个艺术家应该在手稿的多种变体中寻求最精确但是同时可能粗陋的作品大关系。

   平时多做一些对大师草稿和成稿的比对分析会对自己形成直觉有所帮助。比如下面两张毕加索的画。


3. 了解符号学对于视觉艺术的审视功能


   不要被符号学的名字吓到,我这里分享的是即使最不爱看书的同学也能够听明白的案例分析,符号学的审视功能往往被学艺术的人忽视,但是却可能对我们的创作带来很大辅助作用。

   符号学对于那些只是单纯追求装饰性抽象绘画的同学没有什么意义,可以不了解,但是除此之外只要画面出现具体的形象或者抽象的符号或者有指涉意味的色彩就一定会跟符号学扯上关系。符号学里的符号一词可能会误导很多同学,其实它可能是任何表达意义的东西,例如一段脚步声。符号学就是研究意义生产的科学。


   我这里不想来介绍逢讲符号学必提的所指、能指这种稍微有点理解难度但是并不普遍有用的概念。我想先举个例子,有个人想对一条狗发出命令,他脑子里想的是让狗去捡远处的一个瓶子,但是他说出口的却是:“去水里捉鱼!”,或者他在纸上用汉字写:“去捡远处那个瓶子”,不论两种表达中的哪一种,最后结果是狗都不会去捡那个瓶子,也就是说他想要发出的命令传达失败了。这个例子很好理解,那么我把它落实到艺术创作大家就更明白了,这里我举另外一个例子:一个艺术家在布上画了下面这张画,请问大家你看明白他要表达什么或者作品表达了什么吗?


我希望大家都不要先看我下面写的东西,先给出自己的理解认识,再来对照。


作者的解释是说金元宝是拜金主义的指代,螳螂则指代拜金的人,因为它的形态像一个作揖的人,像是在“拜”,他想要借此表达对拜金主义的批判(很多同学一上来就是类似的“深刻”想法,这倒不是问题,问题在你怎么表现,用什么表现,怎么将想法落到实处)。我不知道多少人能够Get到他的想法,应该不多,这并不是作者表达太深奥,而是他的想法没有准确通过他设计的画面形象传递出来。


   下面我来具体分析。首先,来看他的画面视觉元素,金元宝指代金钱,这没有问题,但是螳螂为什么能够指涉人?可能一部分人能够看出来它的形态像一个人,但是可能很多人不这么看,这里就存在一个表达的模糊性,在有些时候这种模糊性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刻意而为,但是在这里,明显作者并没有确认清楚就想当然选择了他认为能够让观众产生“人”的联想的螳螂形象。最后,回到作者的出发点“对拜金主义的批判”,很多同学都会有这种特别抽象的文学性表述,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视觉艺术有它的局限性,如果选择用绘画来表达“批判”是非常困难的,至少是要费一番周折的。那么,这里大家在这个例子里会看到在传递意涵层面三个不同成功度的例子:元宝与金钱、螳螂与人、“批判”。现实创作中的情况更加复杂纠缠,需要我们特别仔细甄别。


   上面这里给出的是一个我设计出来的范例,可能带有假想性,下面我给出一个前几天一位同学身上的真实案例,可能更加有典型性,我在带创作课程的时候发现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在征得这位大一同学的允许下我把她的作品当成一个案例来略作剖析。

这是她的作品,虽然作为初次接触创作的大一同学这样的画面显得稚嫩,她在疫情现实下针对性的主动做创作是值得鼓励的,这种创作特别能暴露问题。大家可以像上面我设计的案例一样来对作品做一番解读尝试。


   下面的截图是她来表述她的构思,你们可以来比较一下你的解读再回头看看作品。

那么,可能大家跟我的意见是一致的,我们很难从她的近乎抽象的作品中解读出这么丰富的讯息。问题出在哪里?首先,她的文字非常具体,但是画面特别不具体,可以说除了几个人物有些微辨识度外我们几乎读解不出任何具体形象,口罩特征完全没出来(可以去看看视觉传达里的标识设计怎么做的),人物身份(医生、患者、普通百姓)这样非常需要写实的或至少具象表达的东西作者却用完全抽象的方式在表现。最后,作者认为她作品中的线用来“联系着人群”,然而观众眼里,这些线完全没有脱离造型的材料元素这一范畴而进入象征领域,它们的抽象线属性完全遮蔽了线的物质属性,物质属性的彰显是传递象征意味的第一步(比如基弗尔作品中的铅),其次“联结”这一动词也是并不容易就单纯通过线的连接能够被观众识别的。其实,作者的文案可能某些层面超出了绘画能够承载的限度,用文学、影像可能会更恰切。


   这两个具体例子都比较浅,就是问题暴露很直接,在毕业创作中或者一般创作中问题可能更复杂,我去年在第三篇毕业展点评中曾经就陈成同学的作品做过单独细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下面链接


2019湖美造型本科毕业展看展笔记 1、2 合集

2019湖美造型本科毕业展看展笔记 3


这告诉我们,一定要在草稿/方案阶段去让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看看你的草图是不是成功传递了你的想法,先给人看,让别人说说感想再来对照自己的最初动机,这是非常有效率的。慢慢调整几次你自己就会掌握这一套审视机制。

   当然,这里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有一类创作是刻意设置观众的阅读障碍的,这是更加复杂的情况,大家可以留意、思考。


4.重视语言的提炼,追求语言表达的精确性。


   毕业创作可能是很多同学数年学习中难得一次集中地面对创作问题。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做出特别重要的作品来,但是每个同学都可以借着毕业创作把造型语言的锤炼和研究当成主要的工作来做。在习作中,造型语言的训练其实非常单薄,只有在复杂的创作中,语言的问题才会集中暴露。当然,这个语言可绝不仅仅涉及风格语言,它是整个视觉结果能不能精确传递作者思想的方方面面。语言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应作者诉求的恰切性,这里举很简单的一个例子,肯特里奇的动画《Tide table》如果用安格尔式精细考究的素描方式来表现肯定会扭曲作者的原意。

《Tide table》的截图


5.给自己最大的难度要求


   川美前院长罗中立他们那一届同学(高小华、程丛林、张晓刚、何多苓、周春芽等)本科毕业时憋足了劲把自己孤立在自己的小画室,最后他们的创作几乎成为一代人对“真”渴望的代言,这跟他们主动把自己投入到一种密集的绝境中不无关系。

何多苓《春风已经苏醒》

罗中立《父亲》


这上面两张作品是两位作者的毕业创作,直到今天仍然作为作者的符号而被提及,他们在经典性上的努力使得作品仍然部分地经得起长久审视。诚然,在当代艺术背景和今天的政治语境下,后现代主义对文本经典性的解构仍然有效、仍然有力,但是在学院内部的创作中,尤其是毕业创作中,经典性的难度仍然可以作为一种挑战而有其语言锤炼上的价值。


   没有难度的艺术是不值得追求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便捷、科技发达的时代,容易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艺术却一点点在便捷面前折损了内部要求,变得越来越泛滥、廉价、无力。

   自己为自己设置密集的困难,将自己逼入无路可退之地,“云起时”倒不用期待,但是在“水穷处”如何面对绝境却可能是很好的锻炼。


6.不求一城一池的得失


   毕业创作很多时候成为一些艺术家职业生涯成功的起点,比如下面这张曾梵志今天看起来仍然没有失效的毕业创作。

曾梵志《协和医院》


但是,这种孤注一掷将所有愿景托付于毕业创作的想法是危险的,期待一战成名的功利心更容易碰到现实的水泥墙而烂碎一地。艺术的道路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当然要最大程度地付出,但是却不应计较一时结果,即使毕业创作画失败了也不要气馁,迷雾中寻找答案的艰难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精神体验。


   创作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智活动,同学们付出超越自己能力极限的努力也许都不足以触摸到它模糊的轮廓,但是在我们最年轻的时候把复杂的事情做透彻也许不会是一件无意义的事。


李昊

于武汉江夏葬龙岛兰园

2020年02月07日


我们接下来会指定时间在微信群里征集同学们对王鹏杰老师和我的单独提问,并选择典型问题予以解答。如果有必要再把我们交流的内容发布出来。这也算是抛砖引玉吧。最理想的状况是我在群里跟大家沟通的时候表述的:

 下面是就在发出这一篇前几个小时里在朋友群里几位老师的对话,我觉得这张截图才是我们这个项目最真实的注脚:


我的微信号(请注意第一个字母大写):

Etoilenu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