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平原:我觉得我还没有长大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849   最后更新:2020/01/03 12:46:31 by 叮当猫
[楼主] 小白小白 2020-01-03 12:46:31

来源:北京公社


何谓真实?把自己肉眼所见的客观世界认定为真实,确信“眼见为实”,这是我们从小被教授的观看世界的手段和认知世界的准则。

大概四个半月多以前,我从超市货架上选了一颗新鲜饱满,外形巨大到令人惊异的金色热情果,把它带回到工作室,然后用我惯常使用 “绡”(生丝),以剪、裁、缝的方式,将生丝紧紧贴合、严丝合缝的包裹在这颗新鲜的果子外面。绡是极为古老的物料,汉代首部以偏旁部首查字的字典——《说文解字》(也称《说文》)上就有“绡”字,而对绡字的释义即为:生丝,这与我们今天的任何一本新华字典上对绡字的释义都相同。另外,西汉马王堆墓葬曾出土过一件素纱禅衣,从图档资料中看,质感与今天的绡(生丝)有一定的共性:轻、薄、透明。这两个可考的事例起码说明绡在汉代已经相对的普及,甚至有可能汉代之前就已经存在。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北宋本校刊)与西汉马王堆墓葬出土的素纱禅衣


因为绡很透明,在用绡紧紧包裹了热情果之后,透过纤薄如蝉翼的绡,我可以看见这颗果子上所有的斑点、纹路、疤痕,而后我又用惯常使用的墨笔,将当时我肉眼可见的果子上的全部细节描画了下来,极尽所能的复制了那一刻的这颗果实。

四个半月多之后,与用同样方式包裹、描画好的另十一件物体一样,在经历了自然的风化干燥之后,这颗果子显现出最为突出、最为激烈的“巨变”,它干瘪抽巴的犹如一粒小小的内核,空空荡荡的裹在那层被描画过的绡(生丝)套里。


在时间和过程之中没有不被消逝之物,不论生丝、旧瓷碗、鸟巢、木梁、玻璃杯、铸铁秤砣、海水侵蚀过的石灰块、废砖头、用旧的香皂或者是被切割的大理石,也不论是你是日常物、自然物还是无机物,无一能够在时间和过程之中恒定不变。

胡晓媛,《石疑》,2019年,绡、墨、钢筋、大理石、木梁、热情果、海水侵蚀的石灰块、玻璃杯、肥皂、铸铁秤砣、砖块、鸟巢、木棍、水泥、线,尺寸不一,香港M+委任创作,展览现场照片(2019),摄影:Winnie Yeung @ iMAGE28


那么,到底何谓真实?如果真实的本质其实是一个从不恒定的变化中的变量,那么,每一刻我们笃定的坚信不移的那个“真实”,是不是就成了我们看清真实的本质其实是一个过程这个事儿的最大的障碍。






回到题目《石疑》,它是这组作品思考上的一个节点。石字、疑字单看时,各自释义、指向性都非常清晰,但加一块,我自造的这个词在所谓的现实世界中并无确切意义,当把这两个字加在一起合成一个字时,“礙”就成了“阻碍”的“碍”字的繁体字。这一来一回,似乎与我自问的“每一个瞬间,我们笃定坚信的那个所谓真实,是不是就是我们认清真实其实是一个非恒定的过程这个事的最大的障碍?”这个问题之间有虫洞。


除了被包裹和描画的小物体,这组作品中还有三件大体量的空间结构。这些结构涉及到两类材料,绡与轻体钢筋。绡是我陈放在露天院子里晾了一整年的绡,四季更迭、风吹日晒雨淋,冬季落雪化雪,夏末有虫子在上面产卵,第二年初春收起时上面还能看到幼虫的壳,为了能有更多鸟屎,我还特意架了个杆子挑起三个米盒。


轻体钢筋来自工作室周边的两场事件/事故,一是一段时间里对外流人口实施集中管控和清退造成半月里推倒了大片的违章私建的蜗居小屋;另一是邻近的时间段里,不远处有个专门卖廉价建材,基本是应盖这种蜗居小房类违章私建所需才产生的市场,突然一夜大火全部烧毁。在这两个事件/事故现场,我抽取和偷捡了很多残毁的轻体钢筋。


由这两种浸渗着清晰的时间感与过程印迹的物料搭建的空间与时间交叠、措置的视觉结构里,我安置下了这些被包裹并被描画、每时每刻都在提示着变化的小东西以及我对“真实”的想法和看法。

关于胡晓媛

胡晓媛1977年生于中国哈尔滨,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目前生活并工作于北京。她的创作涵盖装置、录像、雕塑和绘画,往往以具体经验来探讨时间、空间、意识和存在等抽象议题。她参加过的重要展览包括:“2014台北双年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2014)、第二届新美术馆三年展(纽约, 2012)、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德国, 2007)。她的作品曾在法国巴黎东京宫、斯德哥尔摩Bonniers Konsthall、Graz美术馆、美国坦帕艺术博物馆、美国圣彼得斯堡美术馆、美国加州橘郡美术馆、巴塞罗那胡安·米罗基金会、巴塞罗那胡安·米罗基金会、瑞典Bildmuseet美术馆、荷兰波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英国曼彻斯特华人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外滩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红砖美术馆等多处展出。她的作品亦被香港M+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美国哈默美术馆、中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公共机构纳入公共收藏。由Flash Art出版的胡晓媛英文专著《States of tension》也已于去年发布,其中收录了胡晓媛从2011至今的重要作品,尼古拉斯·伯瑞奥徳(Nicolas Bourriaud)为专著撰写了长文。


关于希克奖

由M+于2018年在香港设立的希克奖开放予在大中华地区出生或工作,而作品与区内息息相关的艺术家参加,致力把此地区百花齐放的杰出艺术创作呈现人前,并向国际推广。入围艺术家由国际评审委员会选出,并于M+呈现近两年创作。最终得奖艺术家将获港币50万元奖金,其余五位入围艺术家亦各得港币10万元奖金,以鼓励他们日后继续创作。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