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视频】郎粲个展“信使” | 指纹画廊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115   最后更新:2019/12/23 18:50:16 by 陆小果
[楼主] colin2010 2019-12-23 18:50:16

来源:打边炉ARTDBL  林半塘


在深圳湾1号350米高的停机坪上


随着邓彬彬策划的湾汇艺术展在深圳湾1号的底商空间开幕,鹏瑞集团,这个深圳正当红的豪宅深圳湾1号的幕后发展商,终于向公众展露了他们在艺术收藏上的“趣味一角”。由于物业的窄众面向和私密性的需求,鹏瑞集团的艺术收藏始终有几分神秘色彩,一直没有打开背后故事的讲述。这是他们第一次面向艺术媒体较大范围地开放展示企业收藏。


从湾汇艺术展呈现的部分收藏以及散布在写字楼、酒店和购物中心的作品来看,鹏瑞陈列的作品数量超过了100件,其中以雕塑和少量架上油画为主,收藏较为内敛和谨慎。国内艺术家的作品占三成,本地艺术家的作品,则有周力一人的雕塑作品《线》在写字楼一楼的大堂展示。本土艺术组合“明天见”基于深圳湾红树林的在地生态,创作了一幅名为“琵鹭”的壁画,在直升停机坪的电梯上以开合的方式展示。


在莱佛士酒店大堂,作品的陈列密度之高,几乎没有一块空白的墙壁,连行李陈放处背后的墙壁上,也悬挂了一幅架上绘画作品。让人感叹的是这件作品居然都被行李遮挡住了一部分,由此可见背后藏家的陈列意图,是希望这片建筑被艺术品环绕,成为一个能够讲述自身艺术故事的大厦,并且他们希望这个艺术的故事,足够饱满和有价值的重量感。


这有点像香港著名藏家邓永锵在香港中环的中国会的展示方式,以近乎密不透风的展示,成系列地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收藏。只是与邓永锵不同的是,鹏瑞的这批收藏,目前还只是应对环境和空间上的需要,至于鹏瑞背后的老板徐航的私人收藏和这批公开陈列,是否共同搭建起了一条明确的作品脉络和艺术史线索就显得非常关键了。遗憾的是深圳藏家,总是太过低调,讲得太少,据一些多次接触深圳藏家的画廊主所讲的,深圳的藏家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买,不讲。


深圳湾1号的所在的后海片区,区域定位与上海的浦东相当,无论是上海的浦东还是上海的西岸,都已经有了或者正在建设对标国际标准的美术馆,后海片区除了商业化租赁运营的华润大厦艺术中心美术馆,目前还没有任何公立美术馆的建造计划,只有楼宇和绿地,是一个有些单调和乏味的地区。但企业收藏的涌动,反而在这个片区的不少楼宇中发生并进行着小范围展示,这越来越成为深圳文化内容中的一种常态,并有可能成为以收藏推动未来深圳艺术发展的一股动能。


对于从业多年的艺术品经纪邓彬彬而言,除了策划湾汇艺术展这样项目,他还准备将他从业生涯中的第一家画廊开在后海片区,依照他的判断,后海片区不仅豪宅汇集,还有城中最好的城市景观,它会成为城市文化的中心,邓彬彬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画廊和私人美术馆出现在这个片区。作为一个从湖南来到深圳的“新移民”,邓彬彬曾经去过北京的艺术区,过了几年北漂的生活。但在当前,他一心扎根深圳,他对这个城市的艺术发展和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当前的深圳艺术事业充满了机会,其中的机会来源,一方面是因为深圳作为一个科技和金融都市的经济活力,比如就诞生了像鹏瑞和徐航这样的企业藏家和私人藏家;另一方面则是深圳的艺术发展的形态呈现出两个趋势,其核心就是,中心不断分化,每一块分解的土块,都有极强的活力和野心。


比如像坪山区美术馆这样的区一级美术馆的崛起,完全可以乐观地预测,坪山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区级和街道级的美术馆加入竞争——这样的景象一定会出现,因为深圳的区级图书馆就有类似的竞争态势,区级美术馆的发展,会进一步消解“市中心”的意义,每一个片区都能形成自己的特点和叙述的权力,这刚好呼应了去中心化的珠三角精神。


另外一种趋势就是民营美术馆的中心权力被不断分解,过去华侨城所建立的“艺术三角”,在深圳艺术文化发展过程中有标杆性的意义,但随着越来越多不同属性的资本对艺术的兴趣,出现了诸如招商蛇口旗下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星河地产旗下的国风艺术馆,满京华地产旗下的满京华美术馆,最近刚开馆的木星美术馆,也是一家民资背景的当代美术馆。在这样的多点撬动的背景下,深圳会吸引更多的艺术资源的注入,但机会的制造和城市作为艺术的肌体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完全成对应关系的,其中还是需要拥有智慧和面对时间,否则只是暴露资本的鲁莽和浅薄,最终所有的努力和金钱都被时间吞噬。


如果以更为严苛的标准来看,深圳的资本是否有更长远的价值眼光,像洛克菲勒基金会那样支持艺术家,像凯悦基金会一样支持建筑师,从而在历史上,而不是在空间上,创造价值和建立声誉。深圳已经诞生了像华为平安腾讯、华侨城招商蛇口、万科以及鹏瑞等有雄心的企业,但深圳什么时候才会出现一些为了更为长久的名誉荣耀去介入到艺术系统的企业呢?


其实在前面谈到的深圳企业投入美术馆事业,目前就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例,那就是深圳百仕达地产将重心从深圳转移到上海,于2010年在上海外滩源开设了上海外滩美术馆。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活跃的美术馆和深圳湾的红树西岸这个楼盘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两者之间渊源很深,都和一位叫欧亚平的湖南人有关。当我们一面在谈论城市艺术的发展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看这个问题,艺术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紧密相连的,同时也可以是主动去解除链接关系,自主发展,把重心放在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得更漂亮上。


尤其是在一个加速连接的时代,归根到底,重要的还是我们看待艺术的眼光和对艺术的判断。无论对于企业收藏,还是对于美术馆和城市,这仍是最核心的私有资产,它最终还是要回归和面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或自我。尤其是在深圳这样一个加速度行进的城市,我们需要追问的是艺术和文化的价值和力量是什么,是拼命陪跑呢?还是以慢制快,在慢中获得内生的、更绵长和强大的价值和力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