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冰鑫个展《11月11日弱光》 12月1日器•Haus空间开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519   最后更新:2019/11/30 22:16:56 by 展览预告
[楼主] babyqueen 2019-11-30 22:16:56

来源:艺术界LEAP  Harry Burke


微纪元。中国媒体艺术

Micro Era. Media Art from China

时间:2019.9.5-2020.1.26

地点:Kulturforum,柏林


在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微纪元》(1999)中,纳米尺寸的人类生活在一个烧焦的后世界末日星球上。创伤已经成为过去时:他们的社会里不再有麻烦和困难;人们也不再变老。“忧郁只属于博物馆”,其中一个角色吹嘘道,“微纪元是一个没有忧虑的纪元!”


面对我们当今所处的这个忧郁又充满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技进步主义的时代,柏林的Kulturforum(或译作艺术论坛)通过展览“微纪元”(Micro Era)从媒体艺术实践的视角探索了历史性的健忘症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联。这场展览可谓一场跨年代的展示:曹斐邀请了方迪和她一同展览,陆扬则邀请了自己曾经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张培力。方迪和曹斐通过他们的电影短片探寻了地缘政治和经济的议题;陆扬和张培力则展示了具有自反性的短篇录像,描绘出在科技飞速发展之中逐渐消逝的人性的轮廓。

张培力,《不确切的快感(一)》,1996年

4视频源/12画面录像装置,彩色,无声,30分钟

“微纪元”展览现场,Kulturforum,柏林,2019年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Boers-Li Gallery

Photo: D**id Von Becker


关于感知和存在主义自省的主题贯穿了张培力的作品。正如展览的四位联合策展人之一的皮力在画册中所记述的那样,作为中国录像艺术早期的支持者,张培力受到包括美国艺术家加里·希尔(Gary Hill)、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以及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等人所进行的中间性媒介实验的启发。张培力的经典作品《30x30》此次展示在艺术论坛两间展厅之间的楼梯间里。作品中,艺术家反复将一小面镜子掷落在地,直到第六次落地时镜子摔得粉碎,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将镜子碎片黏合起来。影像映照社会的能力在装置作品《相对的空间》(1995)中被推及至更加令人不安的一端。两间四四方方的木屋内各安装了一台闭路摄像机,镜头直指大门,房间内的显示器直播着隔壁木屋里的实时画面。这是对监控的干预,但同时也不乏是一种轻柔的承认:观众们与其独自凝视着无生命的艺术品,他们现在正在相互观看彼此。

陆扬,《电磁脑神教》,2017年,五频录像装置,彩色,有声,13分34秒
“微纪元”展览现场,Kulturforum,柏林,2019年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ociété


陆扬浓重且具有精神侵略性的动画作品受到了日本动漫和怪诞的互联网语言的影响。此次她展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从《子宫战士》(2013)到《器世界大冒险》(2019),作品被呈现在一排被花里胡哨的海报墙覆盖的类似于游乐场鬼屋一般的空间里。同时,人们的头顶上还漂浮着一个巨型气球,气球上的图案是陆扬本人经过3D渲染之后的脸。与此同时,在曹斐的《亚洲一号》(Asia One)中,两名千禧一代的年轻人以令人惊异的超脱和优雅,在京东的配送中心完成一笔又一笔电子订单。这件作品原本由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委托创作,并以剧院尺寸的装置形式呈现。时间被设定在2021年,那时大部分的劳动力都已经被自动化,因此影片散发出一种诡诞的气息。工厂经理监督的是正在缓慢消逝的人性:他们扫描包裹,用眼神操控应用程序,但几乎很少交谈。他们其中的一个试图向一个拟人化的机器人靠近,但随后因为移动了机器人头上纸盒(“错误:连接失败”)而中止了它的功能。影片中其他包裹在魔幻现实主义之中的温情片段还包括大量柚子淹没工厂的瞬间(因此在AR操作界面上出现了更多“错误”警报),以及一段发生在工厂库房中引人入胜的舞蹈,无不令人想起作品的姐妹篇《谁的乌托邦》(2006)里类似的片段。

曹斐,《Asia One》,2018年
单频录像装置,彩色,有声,63分20秒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加速了世界范围内消费主义的速度。在很多国家,这一现象体现为工资停滞、紧缩政策的执行等僵局。艺术家詹姆斯·布莱德尔(James Bridle)以及其他评论家都已经探讨过“未来末日”,即随着科技变得愈发无所不能,人类反而变得愈发渺小,以至于无法实现有效的政治改变。在中国,令人赞叹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如果说张培力的影像展示的是简单的日常仪式,那么其之后世代的曹斐和陆扬已经预见到了一个即将失控的世界。

方迪,《部长》,2019年,单频录像装置,彩色,有声,59分33秒
“微纪元”展览现场,Kulturforum,柏林,2019年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Vanguard Gallery


方迪的纪录片式作品《部长》(2019)将场景设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中国正在那里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而艺术家本人也有一部分时间在那里居住和工作。《部长》记录了贾斯廷·特卡琴科(Justin Tkatchenko)——一位颇具魅力的(“我的性格就像一杯鸡尾酒一样”)政客和前园艺节目主持人是如何在他的原生国澳大利亚早前对巴布亚新几内亚所实施的霸权式援助和中国投资之间选择拥抱中国的。影片以不批判、不同情的视角,通过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兴趣与中国试图在世界舞台上取代美国的雄心相比拟,揭示了经济发展主义的含义。


“最重要的是”,夸梅·恩克鲁玛(Kwame Nkrumah)这位加纳历史性的首位总理兼总统曾在1965年说,“新殖民主义,就像以前的殖民主义一样,推迟了世界问题的解决。而这些问题是在消除世界大战的危险或是解决世界贫困问题之前发达国家必须面对的。”发展是微纪元隆隆作响的潜台词,恩克鲁玛的分析在从后人类主义到新帝国主义再到自动化的焦虑中仍然站得住脚,渗透在“微纪元”的作品中。


文/哈利·伯克Harry Burke
译/薛冰砚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