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堂,现场展览,头脑风暴:从FutureLab链接全球艺术教育未来进行时
发起人: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回复数:0   浏览数:1754   最后更新:2019/11/29 13:14:52 by 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楼主] 蜡笔头 2019-11-29 13:14:52

来源:artnet




克里斯蒂娜·夸尔斯个展,池社现场,2019115–2020115日。图片由池社、艺术家、睿阁画廊(洛杉矶)提供


如果现在步入位于上海西岸的池社,你会与一位“特别的”艺术家的作品相遇,或许中国观众对展览主人公克里斯蒂娜·夸尔斯(Christina Quarles)尚不太了解——这确实是艺术家在国内的首次个展,而她本人也很年轻,不过这并不影响她有着非常特别的经历:1985年,夸尔斯出生在芝加哥一个有着多元种族的家庭,母亲是白人、父亲是黑人,2016年于耶鲁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艺术家克里斯蒂娜·夸尔斯。图片由池社、艺术家、睿阁画廊(洛杉矶)提供

克里斯蒂娜·夸尔斯个展,池社现场,2019115–2020115日。图片由池社、艺术家、睿阁画廊(洛杉矶)提供


近几年,她的上升势头迅猛,在新美术馆(New Museum)、哈莱姆画室博物馆(Studio Museum in Harlem)、汉默美术馆(Hammer Museum)等重要场馆中频繁亮相;富艺斯在2018年11月的20世纪及当代艺术晚拍中将其作品《Pull on Thru Tha Nite》拍出了22.5万美元的价格(这幅创作完成不足一年的作品就迅速从一级市场流向二级市场);今年3月,她又获得了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Pérez Art Museum Miami)开出的5万美元奖金——无怪乎在参观了汉默美术馆的双年展后,评论家克里斯托弗·奈特(Christopher Knight)将她称为“可能是双年展最令人兴奋的发现”。


克里斯蒂娜·夸尔斯个展,池社现场,2019115–2020115日。图片由池社、艺术家、睿阁画廊(洛杉矶)提供


在池社的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并不算多,只有克里斯蒂娜·夸尔斯在今年创作的五件新作,而与此同时,艺术家在欧洲的首个美术馆个展也正在英国赫普沃斯·韦克菲尔德美术馆(Hepworth Wakefield)进行着。这五件作品承载了艺术家标志性的创作风格,而当被问及觉得中国观众会如何理解作品时,夸尔斯狡黠说道:“虽然不确定大家会有什么反应,但我很好奇。这里的语境与美国确实不一样,但在以前的展览中,也有一些白人男性在看完作品后告诉我他们体会到了‘连接感’,我相信从矛盾中获得理解会是人类的共性。”

克里斯蒂娜·夸尔斯,《Wrapped Up, Nicely》,2019,布面丙烯,106.7 x 127 x 3.8 cm。图片由池社、艺术家、睿阁画廊(洛杉矶)提供

克里斯蒂娜·夸尔斯,《Bits n' Pieces》,2019,布面丙烯,152.4 x 182.9 x 3.8 cm。图片由池社、艺术家、睿阁画廊(洛杉矶)提供


夸尔斯口中反复提到的“矛盾”几乎是贯穿其创作的内核。在她的创作中,人物形体与背景环境是最主要的两个元素,而二者都呈现出矛盾的特点:人物往往是变形、扭曲且纠缠的,四肢向各种意想不到的角度伸展,面部、臀部、乳房甚至手指错落排布,你能明确感知到形体的存在,但这种形体就像一个被揉搓在一起的毛线团——让人无法将它解开或“理顺”;而背景同样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色彩斑斓的格子纹路织物、绿地、花朵……它们共同建构出一重(其实大多是时候是多重)的空间维度,对于这些元素的选择,夸尔斯也希望它们是矛盾的:“首先要可以识别,它们既能在自然界中被发现,也有人类世界的产物,我总是希望能够让边界模糊一些。”

克里斯蒂娜·夸尔斯,《Super Bloom》,2019,布面丙烯,152.4 x 182.9 x 3.8 cm。图片由池社、艺术家、睿阁画廊(洛杉矶)提供

克里斯蒂娜·夸尔斯,《Every Silver Lining Has Its Cloud》,2019,布面丙烯,365.8 x 167.6 x 3.8 cm。图片由池社、艺术家、睿阁画廊(洛杉矶)提供


但这种边界的模糊也带有非常明确的内在逻辑区分,对于夸尔斯而言,“暧昧”与“模糊”是两种概念,前者可以包含很多信息,可以从自身产生矛盾,并生发出新的意义;而后者不能被看清楚的原因则是信息的缺乏。或许对于作品中投射意义的习惯与艺术家本人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与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她也不希望人们用某种特定的标签对她进行归纳;但另一个方面,她又从来不试图去回避自己的身份,甚至不断对其进行思考:“我显然不符合以异性恋为标准的西方理想白人父权社会的‘口味’,我是一个常常被认为是白人的黑人,也是一个胖胖的酷儿。”这对夸尔斯带来了双向的影响:一方面,有时袭来的孤立感让她无法不体会到困难,但另一方面,这也为她带来了冷静审视种族、阶层等美国社会主流议题的更多可能。

克里斯蒂娜·夸尔斯,《Held Together》,2019,布面丙烯,172.7 x 137.2 x 3.2 cm。图片由池社、艺术家、睿阁画廊(洛杉矶)提供


如果抛开所有沉重的社会学讨论,单纯回到作品的形式本身,我们可以看到夸尔斯与现代主义艺术的联系,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罗伯托·马塔(Roberto Matta)、阿尔希尔·高尔基(Arshile Gorky)等人的艺术语言似乎都能在她的画面中找到承继之处,在半具象的画面营造方式中,人们甚至可以感知到一些超现实主义意味;而与这些前辈画家不同的是,夸尔斯构建的世界并不仅仅停留在画面本身,其作品中时常裸露的画布在昭示着一种更加先锋的思维——超现实的世界也许并不仅停留在绘画中。


文丨Yutong Yu


克里斯蒂娜·夸尔斯
Christina Quarles
展期:2019年11月5日至2020年1月15日
地点: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丨池社·上海(上海市龙腾大道2555-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