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永生》是通向“多重未来”的入口
发起人:聚光灯  回复数:0   浏览数:1865   最后更新:2019/11/25 16:42:12 by 聚光灯
[楼主] 蜜蜂窝 2019-11-25 16:42:12

来源:墙报

以下文章来源于前线,作者耀匀专栏


导读:沸沸扬扬的“24亿”作品失踪迷案最近在朋友圈爆裂,都是钱和利益惹的祸!艺术家爱钱吗?艺术家爱名吗?但要取之有道。今天介绍的艺术家也是个爱钱的主,恨不得成为钱本身。但重要是:他成功了!

成为名牌是人生的重要使命之一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达明安• 赫斯特
赫斯特40岁时身价为一亿英镑大约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达利同龄时身价的总和——而这三位,都是史上最会赚钱的艺术家

2008年9月16日,当各大头条如同爆出雷曼公司倒闭和AIG危机一样,铺天盖地爆出苏富比赫斯特专场“美永驻心间” 成交额超2.7亿美金!

两天时间,他挣的钱比英国国家美术馆里,所有艺术家一生挣的都多。

《环球时报》为此赋诗一首“牛市”——
“买吧,你们这些对艺术一窍不通的人。当经济市场燃烧崩溃之时,疯狂的竞拍者挥洒着**,抢夺罐里腌制的鲨鱼,一只猪贵过几个银行。。。在福尔马林里浸泡的不朽生物,象征着华尔街永久的毁灭。”

那个夜晚是当代艺术最后的狂欢。。。
而作为世界上最富有、最知名的艺术家,赫斯特俨然成为艺术、金钱与不朽的代名词

从满嘴跑火车、略带流氓气的草根青年
到世上最出名、最富有的艺术家
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长、很复杂,与过去25年来文化领域的激烈变革紧密相连:
艺术势不可挡的品牌化潮流;超级艺术经纪人的出现;还有新型画廊文化的诞生,轰动性展览主宰市场。。。等等。

艺术、野心、金钱
是赫斯特的生命三元素
这与他身处的时代潮流不谋而合

我一直想要变得更强大,而不是成为最强大的那个。。。我始终坚守这样的信念,做到最好是一个错误的目标,你必须将自己作为成功的参照物

赫斯特1965年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从小就被视为病态的古怪孩子;上学时成绩常是D;吸毒、酗酒、逃课盗窃烟酒无所不沾。
16岁时赫斯特误闯停尸房,欣然和砍下的头颅亲切合影。。。“我从来就管不住他”,母亲如是说。

他叫达明安·赫斯特 Damien Hirst
猖狂叛逆、不可理喻、无可救药
他是一个天才或者是疯子

从列斯艺术与设计学校毕业后,赫斯特当过两年建筑工,后转入伦敦大学金匠学院,期间曾在太平间兼职。。。
金匠学院”是90年代英国当代艺术的摇篮,曾孕育多位重要当代艺术家。

Goldsmiths College
赫斯特深受老师、英国当代艺术教父Michael Craig-Martin及作品《一棵橡树》 的影响。

“An Oak Tree”,Michael Craig-Martin
作为“概念艺术”的重要转折,一棵橡树》由墙壁架上的一杯水及旁边的文字说明组成,文字以符号学原理解释了:为什么这杯水实际是一棵橡树

“那是最伟大的观念艺术,我至今无法忘怀”。。。赫斯特意识到:当代艺术世界,绘画已经过时,创意主宰一切
1989年,20出头的赫斯特怀着“一鸣惊人乃至改变世界”的雄心,向几家画廊推销作品,结果却连连碰壁,感觉整个人如同“被掏空”一般。
赫斯特终于意识到:现存的艺术世界并不欢迎他,他必须再造一个世界。

遭受重挫的赫斯特开始思考出路:“必须正视置身其间的现实世界——广告、电视、媒体都是无法绕过的主题。必须与之沟通,行动就在当下。。。它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头脑”。

“顿悟”后的赫斯特开启艺术的全新篇章。在公众眼里,他可能首先是商人,其次才是艺术家

1988年在伦敦码头废弃厂房,赫斯特策划学生独立展“冻结”,营造了冰冷、麻木、空洞、充满讽刺意味的现代感。

虽是学生作品展,但得力于金匠学院老师Michael Craig-Martin的影响,多位英国重量级的艺评家,包括查理斯·沙奇都到场参观。
展览引发的轰动效应堪称当年伦敦艺术界最大的话题,极其吸睛。

“冻结”几乎重置了英国艺术的进程,不仅让赫斯特等一众艺术生崭露头角。英国新文化意识“YBA”(英国年轻艺术家)现象,亦由此拉开序幕。

“有趣的是,所有人都认为此事经过精心策划——而实际上,它就是集中呈现了年轻人的虚张声势和单纯无辜。好时机、好运气,其次才是好作品。

此后赫斯特不断挑战艺术、科学、媒体和大众文化的极限:
3.6米长的虎鲨、锯成两半的奶牛、药瓶子、泼在纱线上的涂料、烟头、医药柜、办公用具、蝴蝶、热带鱼,都成为赫斯特表达人类神秘体验的中介。

1990年,赫斯特在伦敦Bermondsey废弃工厂举办了两个重要的展览:“当代医学”和“赌徒”。
查理斯·萨奇参观了第二场展览,对赫斯特的《一千年》惊讶到呆立原地、瞠目结舌

A Thousand Years
在密闭的玻璃箱里摆了一颗腐败的牛头,苍蝇要生存,必须穿过电网吸食牛头,但穿过电网则必死无疑。

鲜血淋漓的牛头旁遍布苍蝇的尸首。挣扎求生的结局,依然难逃必死的命运。赫斯特制造了千年生命的循环。当代艺术从未如此直白、血腥与残酷

萨奇最后买下了这个作品,同时成为赫斯特早期创作的主要赞助人。
赫斯特的事业从此一飞冲天。
1991年邦德街废弃商店,赫斯特首个个展——《爱的内外》。第一个房间飞舞着蛹中孵化的蝴蝶。

In and Out of Love
第二个房间展示的则是无法逃离的结局:死去的昆虫被贴在五彩缤纷的画布上,带着烟屁股的烟头置于烟灰缸中。

作品主题一目了然
生命和死亡、美丽和恐怖
蛹成蝶,蝶死亡,定格画布
以最直接的方式浓缩了生命的轮回

赫斯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渐趋成熟,即利用陈列橱窗、死去的动物和医学手段进行创作。足够吸睛,又足够深刻

同年,赫斯特遇到艺术经纪人乔普林,此后事业蒸蒸日上。
著名艺术收藏家查尔斯·萨奇提供经费,让赫斯特作任何他想做的创作。

赫斯特的作品大致分成6大类
第一类是玻璃柜作品自然历史系列,共同点是浸泡在福尔马林中肢解的动物——羊和鲨鱼

The Tranquility of Solitude,2006
“动物标本如同镜框中的风景,是理解世界的途径,就如同自然历史一样。那是我用自己的眼光探索死亡”。

1992年萨奇画廊举办“英国年轻艺术家”群展,赫斯特的作品——“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一只封存在甲醛玻璃柜中的虎鲨。

“我喜欢用一个物体来表达一种感觉。鲨鱼令人恐惧,大到可以吞噬你。但如今封存在人类陌生的环境中。似生亦死,似死亦生。”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
死亡本来就是哲学和科学的终极问题,诗意的名字引人深思。如此近距离直面死亡,内心的情感与震撼自不必言说。

这条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虎鲨引发轰动。成为90年代当代艺术的标志,也是“英国青年艺术家”运动的“丰碑”。

1993年赫斯特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作品「母子分离」,一双被剖半的母牛与小牛,分存于浸满甲醛液的容器内。

Mother and Child Divided
栩栩如生的尸首配上诗意的标题
而切开的作品更是分开摆放
让观众可以穿梭于尸体的内部
诡异的真实感让人沉醉不已

Betting on a Damien Hirst Comeback,1996
赫斯特自称基督教徒,他曾坦言:“所有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体中的动物,都象征着基督受刑”。

正如同“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
因为生者从未经历濒死的瞬间体验
不管是主观的怜悯抑或客观的解剖
生者与死者的信息永不对称

这种隔阂不仅存在于生死之间
也存在于你我之间
存在于本我、自我、超我之间
冷漠与敏感交织
焕发出某种残酷的诗意

凭借《母子分离》,赫斯特荣获英国当代艺术最高荣誉“透纳奖”
他感言:“没想到高考得E也可以如此惊人,一个扭曲的想法和一把链锯。

对赫斯特而言,肉体比精神更加永恒
在这物质高度发达、毫无耐性的当今社会,精神美需要时间才能体会,但物质与肉体,在当下瞬间就具有吸引力

在90年代初的欧洲
赫斯特的表现方式是如此耳目一新
如同一次声势浩大的爆炸
对抗艺术圈糟糕而又刻板的“礼仪”
当代艺术从未如此露骨而直白


(未完待续)

[沙发:1楼] guest 2019-11-25 13:26:03

(接上)


赫斯特的第二类创作,是从大学就延续的「医药柜」系列——在药房医药柜中摆进手术用具或药罐。

Medicine Cabinets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从不试图怀疑医学,却永远质疑艺术。”
赫斯特被人们对药剂不可动摇的信仰深深影响——以及对死亡的无能为力。

早期赫斯特依据药的作用器官,把厨柜视为身体般依照位置排列药品;
如1988年的《罪人》,将祖母癌症离世前的用药全部置于空柜中,借由对抗疾病的药罐,重新拼湊出完整的祖母。

Sinner, 1988,Damien Hirst
1998年,赫斯特甚至在伦敦开了自己的餐厅“药房”

Pharmacy,Notting Hill,1998
同年出版自传《我一生要在每个地方,和每个人,一对一的永远在一起,就现在》,其中铭记了自己迷恋药物不能自拔的过往,“我他妈成了个废物。。。”

I want to 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Everywhere,
with Everyone, One to One, Always, Forever, Now
后期的期赫斯特更关注药品的极简包装,以呈现和谐的色调。
2002年《摇篮曲之春》,三米宽的不锈钢柜,装有6136颗涂饰的手制药丸。

Lullaby Spring, 2002
2007年6月伦敦苏富比,摇篮曲之春拍出1920万美金天价,打破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赫斯特也成为身价最高的在世艺术家

当医药干预取代身体本身作为叙事的载体,赫斯特用药品柜构成的静物画,表达了人体的缺陷和脆弱。

同时期,赫斯特也开始著手第三类作品,「波点」系列——白色背景下以不重复的色点排列,颜色各行其道,却又有著不相干扰的极简和谐。

Spot Painting,Damien Hirst
波点系列通常根据药物化学式命名,药物的斑斓色彩跟圆点纯粹的感官愉悦交织,隐喻不同元素间的交互作用。

这些圆点画的执行者是赫斯特的助理
赫斯特告诉他们用哪些颜色在哪里画上圆点——红色是爱,白色是纯洁,黑色是死亡,蓝色是关于悲伤,绿色是关于嫉妒。。。

赫斯特从不亲自动手,但宣称拥有点画概念的著作权
承认90年代初自己沉迷嗑药,而波点系列中最著名的 LSD 系列,最初反映的便是他嗑药后看到的色彩幻像。

赫斯特将这些波点称作「传染病」,看过后便会被洗脑。
2007年5月赫斯特的一幅圆点画在纽约苏富比拍出了 150万美金

至今他不停创作(或者让他的Science工作室),已经有超过1500幅了!

我一直是个有点善变的人
总以许多不同方式去看待世界
就好像人格分裂

赫斯特的第四类创作是旋转画这些画是用制作陶器的陶轮上去的每幅旋转画都代表了随机流动的能量

“颜色最令人赏心悦目,旋转画带有某种孩子气的味道,看似简单,却能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我不在意采取何种途径来达到那种效果。”

赫斯特身着防护衣护目镜将颜料掷向旋转中的画布然后对助理大喊红色松脂

赫斯特坦言旋转画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可能画出烂作品他曾经试图在陶轮旋转时用扫帚将颜色弄糊但效果依然无与伦比

第五类创作是「蝴蝶画」

“蝴蝶展示了生命美好华丽的一面
看似充满希望,却又琢磨不定
生死间的徘徊
暗示了世间所有存在的绚烂背后
最终的脆弱和易逝

第一种版本,是用数千只剥离的蝴蝶翅膀拼贴而成。

第二种版本,是先在画布上用单色亮光漆打底然后将热带蝴蝶镶嵌上去

“没有什么如蝴蝶般展现生命的脆弱
同时在死去的瞬间
留住色彩斑斓的美丽”

“如果说
教堂彩色玻璃窗的绚烂光芒象征神性
翩然舞动的蝴蝶则象征灵性
灵性与神性的结合
激起一种异样的宗教情绪”

赫斯特还有一类作品集各特色于一身。既融汇了填充动物及医药柜系列又通过色彩形状的安排表现蝴蝶画和圆点画的概念等等。

所有这些作品都和鲨鱼圆点画及蝴蝶画一样由助理合作完成,赫斯特只在最后刷上几笔然后落款

赫斯特坦诚自己不会作画,如果真出自他手买家拿到的将是很糟的作品
他利用4间工作室及40个助理生产签名产出赫斯特作品。

“我认为想法才是创作的核心,这些作品都打上了我的标签,是一个品牌,就像LV和CHANEL一样”
赫斯特通过代理商白立方卖出的蝴蝶画与旋转画已达400幅圆点画600幅其中单幅价格在2-30万英镑不等

一幅名为Valium的波点画复制了500份经赫斯特签名后,每幅也要卖到2500美金

现在开始明白为什么开头所言赫斯特在40岁就能达到一亿英镑的身价。
我们对这些作品的最好评语是:赫斯特的创作领域介于绘画和画家名声之间——赫斯特制造出了许多赫斯特。”
——《村声艺评人索特兹

这些画本身就是商品都挂上 赫斯特品牌。如同奢侈品,你付出高昂代价的同时,获得品牌带来的虚荣与满足
这群暴发户花200万美金买“艺术”但最后买到的只是一个牌子

最不可思议的赫斯特品牌故事发生在泰晤士报特约作家A.A.Gill身上Gill手上有幅不知名的斯大林肖像年代久远,花去他200英镑
2007年Gill想委托佳士得拍卖但被拒收,原因是他们不拍卖斯大林的肖像
如果这幅斯大林是赫斯特或沃霍尔画的呢
如果是那样我们当然乐意接受。
于是Gill打电话给赫斯特问他愿不愿意给斯大林画个红鼻子赫斯特不但照办还在鼻子下方签了名
有了这个签名佳士得不仅接受委托。还估价8000~12000英镑当天共有 17人竞买落槌价高达14万英镑!
无论如何这可是赫斯特签过名的画啊!

2003年赫斯特成为第一位作品登上太空的艺术家他的一幅波点画被选为英国猎兔犬2号登陆器的仪器校准表

赫斯特能够坐拥权力并制造天价是因为他有才还是因为他有名
是因为作品本身出色惊吓指数引人注目,抑或是他成名的经历足够吸睛
他是个对死亡和堕落有着深刻思索的社会评论家吗
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任意两个艺评人都不会有相同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
赫斯特的品牌营销天分绝不容忽视
他的品牌能制造话题
让那些永远不会接触当代艺术的人
跨过了门槛

谈到艺术的价值,一位佳士得的拍卖员耸耸肩我会买赫斯特的作品吗不会我们不主导品位品位是由市场创造的。我们不过是拍卖作品。

无论是尸体、甲醛、致幻,还是药物、人体模型,都通过真实的再现以及“赫斯特”的标题观念介入,给人带来切肤的生死、疾病、神秘感。

2007年5月,赫斯特的展览“信仰之上”在白立画廊举行。展览的中心是名为《献给上帝之爱》的白金钻石骷髅。

骷髅头骨来自18世纪的一个头骨赫斯特以密钉镶法在头骨上镶了 8601颗工业级钻石,数量为英国王室皇冠的3倍,总重1100克拉。

“它把最重磅的事物——财富、 金钱或成功扔到死亡面前。。。毕竟最终,面对死亡,我们唯一的武器就是装饰”。

无论生前多么才华横溢,成功富有
多么权位显赫、名扬天下
如同这满铺的钻石般璀璨耀眼
最终的最终
也不过会成为这个骷髅而已

我只想借诅咒死亡来赞美生命,有什么方法比采用奢华、欲望和堕落的象征更能遮盖死亡?
2007年8月30日,这颗钻石骷髅以1亿美金天价,创在世艺术家销售记录。

“用最昂贵的钻石来装饰死亡。不但不庸俗,而且很深刻。买家除了得到一个镶嵌有8601颗钻石的骨头,还将得到它蕴含的有关死亡和宗教的追问”。

赫斯特的作品有时质朴整洁,如整齐摆放在橱柜中的药片;有时恶心邪恶,如苍蝇叮咬的牛头、钉死画布的蝴蝶、骷髅之上的白鸽……生与死,美与丑,神圣和亵渎,都是赫斯特的作品主题

正是赫斯特把“概念主义”从艺术世界的边缘引进主流。他的作品不仅吸睛,标题更是意味深长。。。
Gone but not Forgotte;虽逝尤记
All Things Must Pass;一切随风而逝
Because I Can't H**e You I Want You  “因为,求,之不得”
Alone Yet Together “虽散尤聚”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夕,Hirst 跳过画廊体系,直接将167件新作带到属于二级市场的拍卖行
这次惊世之举颠覆了整个艺术市场的规则,也成就了他制造财富的神话。

这场名为“美永驻我心”的伦敦苏富比拍卖——全部223件作品创造了97%的成交率,总成交额2.7亿美金!是此前单个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的10倍。。。

Beautiful Inside My Head Forever
这次拍卖显著违反市场运作规律
但他成功了!
这就是赫斯特的风格
他从来不拘泥传统形式
越是危险就越有挑战
要做就做大,总想着稳就没意思了

正如泰特美术馆馆长安·加拉格尔所言:“他与同时代的艺术家不同,他渗透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意识……直截了当,野心勃勃,敬畏与愤怒并存,既冷漠又感人。

赫斯特为什么能逆市而动?

重要的是他懂得市场规律,把握好了供求关系。他了解他的买家需要什么,以及怎样运作。。。

赫斯特的买家群体多是新贵,时尚浪尖上的人物。
各大名牌对他们已经没有吸引力。他们寻求的是金钱换不来的东西,是名誉、社会影响、感官刺激、与众不同。。。赫斯特所做的,就是彻底满足他们物质以外的一切欲望

如今,赫斯特的作品,已成为世界富人们的收藏热点。比在世的任何一位艺术家都富有、出名、有权势。
即便是安迪·沃霍尔,也没有像赫斯特这样如此影响主流社会,如此疯狂赚钱。

赫斯特这位艺术家,有着比任何一位同时代艺术家都要多的身份符号:流行明星、商业大亨、偶像、特立独行者

2015年权威艺术杂志《艺术评论》推出“艺术圈权力榜”,赫斯特名列榜首

“作为拥有巨额财富的冷血动物,赫斯特必将永垂史册,虽不能与大师相提并论,但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不朽。”
——艺评家彼得·史杰达尔

“我并不认为艺术只能靠“画”,它可以是一种被实现出来的观念,可以是一场会发酵的活动……我对古典美学没有兴趣,我做的艺术,就是直面生命的黑暗与死亡。

不可否认,即使凌驾商业之上,赫斯特的作品依旧有他的意义。
商业橱窗、福尔马林、动物标本、钻石骷髅。。。都影射了当代消费社会的景观,无比残酷,而又致命吸引
他们是如此如此对立而又统一的激发出天使和魔鬼,看久了,会不知道该把魔鬼按下去,还是天使打下来。

赫斯特对“存在”采取了直接而富挑战性的手法,质疑我们区分渴望与恐惧、生与死、理性与信仰、爱与恨等界限的意识和信心。

他利用科学和宗教工具的创作,所展现的优美和强烈感受,往往会使人获得一种超越惯常艺术理解的心灵体验。

“人生有四件大事:宗教信仰、爱、艺术和科学。但它们充其量只是帮你找到穿越黑暗之路的工具。或会有所帮助,但没有一个能真正奏效。”

死亡每时每刻都在降临
但我们却以为自己是不朽的

对死亡和肉体的持续关注
使赫斯特的作品如同悲剧文学
生命的无常,命运的无奈、死亡的必然
所有残酷的真相都赤裸裸的呈现
同时赋予这一切一种哀伤的美感
你感受到了吗?

Gone but not forgotten,2014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拉莫斯

返回页首